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 EXCEL数据透视表等功能,对淮南市 2015—2019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 SADR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累计收集上报 SADR报告 619例(1.8%)。其中女性 350例(56.5%)男性 268例(43.3%); SADR高发年龄段为 61~70岁,为 166例(26.8%);涉及药物剂型 24种,其中注射剂 SADR为 460例,构成比,最高(74.3%);静脉滴注给药 SADR为 408例,构成比最高(65.9%);涉及 283个品种规格,抗肿瘤药物 SADR为 159例,构成比最高(25.7%),其中,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的 SADR报告最多,为 40例(6.5%)。结论 SADR累及系统?器官范围广,对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是提示影响公众用药安全的最重要信息。 SADR的发生与病人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用药品种等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减少 SADR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 SADR监测,注重实施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根据我国2002年《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和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ADR报告制度,通过上报汇总,及时发现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本研究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6年收集上报的174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ADR发生的情况和影响ADR发生的因素,为及时判断与减少ADR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收集的21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ADR涉及药物11类62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4.98%;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3.42%,其次是中药注射液,占21.92%;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0.23%。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和加强ADR知识宣传,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用Exce l表格结合人工筛选与统计,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共49种,抗感染药占45.2%居首位,ADR主要表现类型为皮肤损害、发热等。结论:掌握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药品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绍兴市第五医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品品种分布、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结果 年龄≤14岁的26.0%、≥60岁的88例44.0%;静脉给药84.0%,口服9.5%,肌注6.5%;应用药品平均(2.22±10.45)种,联合2种以上用药73.0%;药品品种分布包括抗感染药物67.0%、中药注射剂25.0%、其他8.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61.0%、消化系统症状17.0%、心血管系统症状14.5%、其他7.5%;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药品不良反应症状均得到控制,治愈83.5%、好转15.5%,使原患疾病病程延长5例,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心身健康造成危害,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监测工作有利于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控制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就2008年度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上报的ADR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胸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2—2014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85.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结核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为主;严重的ADR 29例(11.03%);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药师和护师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加。结论 医师、护师、药师要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知识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报告,探讨药品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5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患者(35.2%);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80.4%),其次为口服给药(13.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为主(24.9%),其中抗感染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3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32.3%);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或者好转(分别占56.1%和42.8%)。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及抗肿瘤药ADR的监测,注意观察中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住院病儿存在的 5-羟色胺毒性相关的用药禁忌情况。方法通过查阅中英文数据库和药品说明书,整理与利奈唑胺存在 5-羟色胺毒性相关的用药禁忌的药品,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2018年 1月 1日至 12月 31日使用利奈唑胺的住院病儿的住院信息和用药信息,对用药禁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药房共 24种药品与利奈唑胺存在 5-羟色胺毒性相关的用药禁忌。全院有 1 510例次使用利奈唑胺,用药禁忌发生率为 24.6%。利奈唑胺在血液科的使用率和用药禁忌发生率最高,分别为 42.5%和 32.9%;重症监护室( ICU)次之,分别为 21.0%和 25.6%;其中合用例次较多的禁忌药品有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愈酚甲麻那敏糖浆、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结论利奈唑胺在住院病儿临床应用广泛,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愈酚甲麻那敏糖浆、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等多种存在 5-羟色胺毒性相关的禁忌药物合用的发生率较高,这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特别是血液科和 ICU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 1 103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为临床合理的规避儿童用药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 2018年度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提供的 1 103例儿童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1 103份报告中,男性 698例,占总数的 63.30%;男女比例为 1.72∶1。1岁以下病儿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为 392例,占总数的 35.54%。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出现 315例次,占比 28.56%。涉及给药剂型最多的为注射剂类,出现 741例次,占比 67.18%。给药途径出现例次最多的是静脉滴注,出现 734例次,占比 66.5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主要累及的系统/器官,频次为 613例,占比 40.79%。报告类型一般的病儿 994例,占比 90.1%。对病儿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和好转病儿 1 089例,占比 98.73%。结论 1 103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 1岁以下儿童占比较高,且注射剂类药品占比高,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对于低龄儿童用药更需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成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原因及其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159例中成药所致 ADR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从年龄、性别、发生时间、累及系统 /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 60~74岁老年病人的 ADR发生率最高( 0.1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 50.94%); ADR多发生于使用后 1h以内( 48.42%); 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 37.44%)。结论中成药 ADR的发生与个体差异、药物本身及临床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应重视和加强 ADR监测,并加强对中成药生产和临床使用的安全监管,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进一步完善。方法对我院2012年全年上报的6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上报率低、漏报率高。结论通过多种途径改进不良反应上报工作,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报道并分析西罗莫司致高三酰甘油血症1例,提高临床重视西罗莫司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例肝移植病人使用西罗莫司后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关联性评价及查阅文献印证。结果 住院第7日查血生化示:总胆固醇2.80 mmol/L,三酰甘油7.74 mmol/L;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20 ng/mL;立即停用西罗莫司。住院第14日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7 ng/mL,住院第21日复查血生化示:总胆固醇2.75 mmol/L,三酰甘油4.77 mmol/L。结论 该肝移植术后病人并发高三酰甘油血症很可能是西罗莫司引起。在应用西罗莫司时,应严密监测病人血脂情况,一旦出现三酰甘油值增加,应及时调整西罗莫司给药方案以期维持其血药浓度在基线范围内,从而降低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综合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及河北省药品电子检验报告书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找到信号检测切入点,探索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的提取方法。方法 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的报告数量及河北省药品电子检验报告书药品采购量数据相结合,计算不良反应报告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通用名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个数据库总体匹配度为86.39%,企业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之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占57.78%,其中报告率偏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占22.78%。结论 两个数据库匹配度较高;部分企业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找出存在风险的企业及其生产的品种;可通过本方法快速、准确、经济的甄别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