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灰质炎是我国广泛流行的疾病,1964年是发病最多的一年,发病率达6.21/10万,患者有5~6万人,绝大部分留有瘫痪后遗症。我国经普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以后,到1988年发病率降至0.05/10万,人数在500多人。60年代初,已查明制备疫苗的恒河猴肾细胞,带有90多种病毒,尤其是SV-40病毒,检出率高达70~90%,有实验证明SV-40有致癌性,虽然至今感染SV-40的儿童,未发现有致癌证据,但必竟是严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60年代已禁止用恒河猴肾细胞生产疫苗,改用非洲绿猴,国内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于2000年成功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我省于1993年再无脊髓灰质炎病例。为做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维持我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按照《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维持高水平的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接种率是重要技术策略和措施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tOPV),由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替代,并将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是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统一行动,也是我国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疫苗转换初期,IPV供应不足致部分儿童缺漏  相似文献   

3.
污染了数百万剂量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一种猴病毒(SV40)直接参与了诱发癌症。科学家已在多种类型肿瘤中发现了这种病毒。该病毒通过改变某种蛋白质而摧毁关键性的防御机制,该蛋白质能保护细胞不癌变。 1961年,在培养用以做疫苗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恒河猴肾细胞中发现了SV40。为防止二十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脊髓灰质炎大流行的余波,有9 000万美国人和更多的前苏联人接种了这种疫苗。流行病学家估计约有1000万至3000万美国人接受了活的SV40,其它地区的数目不详。从1961年起,对用以制做疫苗的猴细胞做SV40筛查。  相似文献   

4.
猴病毒_(40)(SV_(40))特异的大肿瘤抗原(T—Ag)定位于SV_(40)转化或感染细胞的核中。曾认为T—Ag本身或T—Ag相关抗原可作为一种肿瘤特异的移植抗原,且是一种表面抗原(S—Ag)。利用一般的免疫荧光技术已证实了S—Ag。SV_(40)转化细胞的S—Ag也能籍免疫过氧物酶方法以光学显微镜检测。本文报导用免疫电镜技术来检测SV_(40)转化细胞的S—Ag。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犬用口服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方法:10只犬分为5组,用犬脑传代,每代2只进行返祖试验;猴体安全性试验,用高于现场用量4倍浓度疫苗肌肉注射后,采血进行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传代的1~5代犬剖取脑检查均未发现内基氏小体,各代犬脑组织经11~12g小白鼠脑内注射,亦未分离出病毒;传代保留的5只犬,从第1代开始至第5代观察期最长100天,亦健存,而且无任何不良现象。猴体肌肉注射疫苗后,均健康存活,中和抗体1个月为1:13.8~1:19.5,2个月上升为1:33.5~1:37.6。结论:证实本疫苗对家犬口服免疫后,无致病性,毒力未返祖,亦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达到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通常采用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E_6细胞系)或人肺癌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传代细胞(A_(549)细胞系)增殖,但二者均为传代细胞。且A_(549)细胞乃来源于人的肿瘤组织,不宜用来制备疫苗。我们试将EHFV培养于原代地鼠肾单层细胞,获得了成功。 将EHFV76-118株的10%乳鼠脑悬液,按营养液1/10量接种于已长成单层的地鼠肾细胞,37℃吸附2h后,奔去接种浓,加含2%小牛血清的含糖Hank's液为维持液,置37℃温箱中孵育。从第3d开始,每天用直接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片,持续至接种后第13d,每次检查均能在细胞浆中观察到特异性EHFV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实验猴群及相关生物制品猴泡沫病毒(SFV)的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SFV-1、SFV-3、SFVCPZ前病毒序列的pol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区域设计嵌套引物对SFV-1毒种进行RT-nestedPCR扩增并克隆测序,以确定其准确性,通过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初步应用该方法对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猴源性生物制品进行检测。结果经RT-nestedPCR扩增出的片断与SFV-1 c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对10只恒河猴的检测结果为5只阳性,5只阴性,对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所建立的SFV RT-nestedPCR检测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出恒河猴SFV的感染情况,对控制实验猴群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FV的污染情况,为保证生物制品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含有腺病毒EIA和EIB基因的DNA片段对一株由猴病毒40(SV_(40))转化的大鼠肝细胞系——CWSV-1细胞进行了转化实验,以了解腺病毒基因和SV_(40)DNA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结论是:(1)腺病毒DNA能转化CWSV-1细胞;(2)建立的NP细胞呈重叠生长趋势,当细胞复盖培养基达60%左右时,大部份细胞自行脱落,但细胞形态没有明显改变;(3)形成的NP细胞系大部份不再分泌可检测的白蛋白,少量细胞分泌白蛋白的能力也随着传代而消失。  相似文献   

9.
Ding Z  Shi H  Pang C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61-262
目的研究用15L转瓶培养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细胞)生产纯化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疫苗的工艺,提高乙脑疫苗的质量。方法用15L转瓶培养Vero细胞和扩增乙脑病毒,病毒经过灭活、浓缩、硫酸鱼精蛋白处理、蔗糖密度梯度区带离心纯化,制备成冻干疫苗。结果建立了一套15L转瓶培养Vero细胞生产纯化乙脑疫苗的工艺,用此工艺制备三批冻干疫苗,经检定疫苗质量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已通过新药审评,人体安全性和效果观察正在进行中。结论转瓶培养Vero细胞生产纯化乙脑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麻疹患者的病原学和分子监测,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的监测。方法利用Vero/SLAM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按常规方法分离病毒;利用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然后测序并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对麻疹疫苗株S191和此次分离的D8野毒株进行抗体中和试验,计算中和抗体滴度,比较疫苗对不同毒株的保护效果。结果该麻疹病毒分离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D8基因亚型参考株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1个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7.3%;与2019年第44周我国香港监测到的D8基因亚型麻疹病毒流行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均为100%。所选血清标本对麻疹疫苗株和此次分离的D8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50.80和1∶40.32,中和抗体滴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河北省首次监测到输入型D8基因亚型麻疹患者。  相似文献   

11.
Enders和Peebles首次报告麻疹病毒能在猴腎和人肾细胞中培养以来,各国学者应用多种组织细胞培养麻疹病毒获得了成功。因而使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如Enders及Smorodintsev等分别以Edmonston株及Leningrad_4株(简称L_4株)麻疹病毒制成減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均可肯定。我国黄祯祥及余鼎新等也有相似的报告。但此种減毒活疫苗尚存在一定的致病性,故必须同时合并应用丙种球蛋白,这样就限制了疫苗的推广应用。所以进一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汉滩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主要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疫区. 故寻找安全有效、低廉的疫苗是控制本病流行和发生的关键[1],基因免疫是将编码外源蛋白的核酸表达质粒直接转化到机体,以激发机体产生针对外源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由于基因免疫具有同时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特别适合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研究将汉滩病毒S片段编码区基因(核蛋白编码区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VR1012中,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VRS22, 并用该质粒进行了体外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E6细胞的瞬时转染.  相似文献   

13.
<正> 自从1969年Rawls 等人揭示了HSV—Ⅱ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以来,许多学者用不同方法,从多方面报道HSV—Ⅱ与宫颈癌有一定关系。此项研究国外多用中和试验、微量中和试验、动态中和试验、空斑形式试验等近年来也有用免疫酶和免疫荧光方法进行研究的。但多数方法费时,不便大量检测。国内报道甚少,采用传代绿猴肾病变细胞作抗原,尚未见报道。该法简便、特异、敏感、便于快速大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3种动物传代细胞对裸鼠是否具有致瘤性。方法 犬肾细胞系(MDCK)、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系(Vero)、猫肾细胞系(F81)、地鼠卖座工细胞系(BHK21)和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分别培养后,选择数对数惩戒 细胞了心、计数后,制备细胞悬液,接种裸鼠,定期观察,通过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判定结节是否具有肿瘤的特性。结果 Vero,F81,MA-104接种鼠后全部有肿块形成,经病理形态产为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关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有不少新进展,尤其是预防方面,进展较大。甲型肝炎的预防:被动免疫仍用免疫血清球蛋白(ISG)有效。自动免疫甲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国外用HAV株直接接种于原代非洲绿猴肾(AGNK)细胞(一种适于疫苗研制的细胞基质)连续传20代以上,接种黑猩猩;黑猩猩不发病,转氨酶不升高,粪便标本中不能发现HAV抗原,肝组织活检中亦不能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非洲绿猴(African green monkeys,AGM)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IFITMs)的功能,以及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及作用方式,从非洲绿猴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克隆了IFITM3基因,并对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方法用RT-PCR方法从非洲绿猴的心、肝、肺、肾、脑等组织器官中克隆IFITM3的全长c DNA。用DNAMAN软件比较不同物种来源IFITM3 c DNA的核苷酸差异,对AGM IFITM3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了非洲绿猴各组织器官中IFITM3基因的表达情况;用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非洲绿猴不同组织器官中IFITM3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非洲绿猴的淋巴细胞、皮肤、心脏、脑、肝、肾、肺和脾中均检测到IFITM3的表达,所获IFITM3 c DNA大约为440 bp(442~448 bp),在基因进化方面与猕猴的相似性达到93%。软件预测AGM IFITM3蛋白含有高度保守的五个跨膜结构域和特异性位点。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非洲绿猴IFITM3基因在脾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脑中表达量最低;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脂腺、脾和淋巴细胞中IFITM3蛋白含量最高,而脑组织、肺部等蛋白含量较低。结论基于IFITM3在非洲绿猴组织器官中的广泛存在,并在其重要免疫器官脾和淋巴中的高丰度表达,推测IFITM3在非洲绿猴健全的免疫系统和较强的免疫能力建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非洲绿猴对重要人兽共患病毒感染的免疫力和适应性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了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单苗)的生产注册申请。该疫苗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发,通过采用现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毒株(Sabin株),经在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收获病毒,结合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制备而成。该疫苗主要通过注射途径用于儿童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它的上市将对我国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但由于它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本身仍具有潜在的致病危险,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非疫区黑线姬鼠为实验动物,自疫区黑线姬鼠肺组织分离出三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并使之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E6纯化系)及人肺癌细胞(A549) 中进行传代,均于第2~3代开始查见对EHF恢复期患者血清的免疫荧光反应,至第5代基本稳定适应。实验结果表明,E6细胞及 A549细胞对 EHF病毒的传代适应均比较敏感。E6适应株的病毒滴度均在10~5(TCID_(50)/ml)以上。用感染E6细胞及A549细胞病毒抗原检查EHF  相似文献   

19.
计划免疫,即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四种疫苗(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卡介苗)的接种,以预防、控制以致消除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候、破伤风、结核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我区属乙型脑炎流行区,乙脑疫苗也列入计划免疫制品接种计划。我国政府响应世界卫生组织“2000  相似文献   

20.
在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研究中,我们过去主要用蚀斑抑制试验,它对发现具有分泌特异中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很有效,但工作量大,费人力物力。为寻找更简便的方法,我们进行了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检测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在原代猴肾细胞培养的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提纯,浓缩,制成10~(11)病毒颗粒/毫升抗原悬液。按同法制备正常猴肾细胞抗原。将其分别用0.05M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为10μg/ml浓度包被聚苯乙烯小珠,置4℃20小时,洗3次,用1%BSA(牛血清白蛋白)-PBS封闭20小时,以0.05%吐温20-PBS洗3次,凉干后存4℃备用。另按微量氯胺T法制备~(125)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