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脑挫伤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在治疗脑挫伤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自由落体大鼠脑挫伤模型,治疗组脑挫伤后第2天开始应用川芎嗪腹腔注射治疗,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应用6d。正常组不致伤。检测治疗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大鼠脑组织中MDA、SOD、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挫伤后大鼠脑组织中MDA、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较正常组增高,SOD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川芎嗪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MDA、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OD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结论 川芎嗪能够有效提高挫伤后脑组织中SOD含量,减少MDA及NO含量产生.有效改善脑水肿,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血红素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亚血红素多肽(1 mg/kg、0.3mg/kg、0.1mg/kg)组可明显升高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P<0.05),降低MDA、NO含量(P<0. 01,P<0.05),亚血红素多肽(1mg/kg、0.3mg/kg)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P<0. 01,P<0.05)。结论:亚血红素多肽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HHcy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缺血l、2和4h再灌注24h不同时间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HHcy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窗各组分别较相应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增加,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Hcy组和对照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窗各组脑梗死体积的差值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均P〈0.05),但SOD与MDA水平的差值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Hcy可能通过促进氧自由基产生等作用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MP)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大剂量MP对脑组织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同时做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MP治疗组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较对照组(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而SOD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观察发现MP可抑制再灌注中脑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MP的脑保护作用与抑制作用自由基产生、减少抗氧化剂消耗以及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和出血侧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模型建立成功的动物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又分为1、3、7d 3个时间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按8 μg/kg剂量肌内注射.然后检测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和出血侧海马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 (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3d、7d时血肿周围脑组织SOD活力均明显增高(P<0.05),而3d和7d时血肿周围脑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7d时出血侧海马SOD活力增高(P<0.05),而7 d时出血侧海马MDA含量下降(P<0.05) .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提高大鼠脑出血后大脑脑组织和海马SOD活力,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6.
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实验一: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实验二: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化预处理(每组6只)。预处理组动物于缺血前24h用微量泵1h内静脉内缓慢泵入3%的双氧水1ml。动物再灌注后24h,对实验一两组动物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F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取实验二的所有动物的脑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结果双氧化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SOD含量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P〈0.05)。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可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降低自由基对大脑的损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氧水冲洗对正常脑组织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冲洗对正常脑组织的影响,对临床使用双氧水冲洗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以3%双氧水冲洗大鼠脑组织,观察双氧水冲洗后组织细胞和血管的损伤,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和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结果经3%双氧水冲洗后,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性下降(P〈0.05),脑组织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明显损伤,血浆糖皮质激素浓度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下降(P〈0.05)。结论经3%双氧水冲洗后,脑组织内有剧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说明双氧水对正常脑组织和间质具有较强的损伤作用。在这种损伤过程中血管损伤可能起关键性作用,提示开颅手术应慎用双氧水冲洗脑组织。  相似文献   

8.
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我们拟采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后,测定缺血2h再灌注24h时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合酶(NOS)活性。结果 发现甘草总黄酮能促进大鼠MCA,缺血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恢复,甘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脑组织中的MDA,NO含量,提高体内SOD的活性。结论 提示中药甘草总黄酮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损伤区域脑组织细胞学形态,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浓度,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2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000 U/kg、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1 000 U/kg,并设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 结果与结论:形态学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较生理盐水组皮质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多,损伤程度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低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5),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 < 0.05);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P < 0.05)。提示经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增加,可显著改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清除自由基,拮抗过氧化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光氧液对戊四氮(PTZ)所致癫痢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激光氧液的疗程选择。方法28日龄雄性SD大鼠以PTz建立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随机分为PTz+激光氧液组、PTz+GS组和NS+激光氧液组、NS+GS组,分别给予激光氧液和5%葡萄糖液(5%GS)尾静脉输入,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第0、3、7、10、14天采用比色法检测MDA含量和SOD活力。结果(1)MDA结果:PTZ+GS组大鼠海马组织MDA含量在SE后3d、7d、10d、14d较Ns+GS组明显增高(P〈0.05),PTz+激光氧液组与之趋势相同,但在各时间点均较PTZ+GS组大鼠降低(P〈O.05)。(2)SOD结果:PTZ+GS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力在SE后3d、7d较NS+GS组明显降低(P〈0.05),PTZ+激光氧液组s0D活力与之趋势相同,但在3d、7d、10d三个时间点上较PTZ+GS组大鼠升高(P%0.05)。第14天各组大鼠海马内SOD活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激光氧液能降低SE大鼠MDA含量,升高SOD活力。(2)激光氧液的治疗可选择10d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1.
棓丙酯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棓丙酯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光镜和电镜下形态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棓丙酯注射液能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学评分、梗死面积、缺血区脑组织MDA含量,并且能够减轻脑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损伤、升高SOD活性。结论棓丙酯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胸(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10mg/kg,缺血5min腹腔注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鼠脑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钙调素(Calmodulin,CaM),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组织EA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而CaM、MDA则显著性升高(P<0.01),GM1处理组海马EAA、CaM、MDA含量同假术术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M1能阻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AA的过度释放和/或重摄取障碍,细胞内外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病理生理过程,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注射液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组)、HH40低剂量组(C组)、HH40高剂量组(D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50min,舌下静脉输注HH40。再灌注24h后,腹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断头取脑,检测缺血区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清GSH-Px的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血清和脑组织GSH-Px活性下降。与模型组比较,HH40低剂量及高剂量组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及GSH-Px活性升高。结论 HH40能提高大鼠脑I/R的抗氧化作用、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30min后松夹再灌注,NGF组和生理盐水组于再灌注开始时分别肌肉注射NGF30μg·mL^-1和生理盐水0.1mL,应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后6和24h,NGF组Fas蛋白平均吸光度值小于生理盐水组(P〈0.001和P〈0.05)。再灌注后48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再灌注后6、24和48h,NGF组TUNEL阳性细胞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NGF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1、治疗组2,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h断头取脑,Nissel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总皂甙治疗组光镜下病理损伤轻,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细胞凋亡数降低。结论: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YDXNT)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方法 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假损伤组、VD模型组、YDXNT治疗组.后2组采用血管闭塞法复制VD模型,假损伤组除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余处理与VD模型组、YDXNT治疗组相同.大鼠术后当天清醒后开始灌胃给药,YDXNT治疗组参照人的给药剂量,每只每次灌服lrnL液体(预先取YDXNT胶囊9粒去除胶囊溶解于360 mL生理盐水中配成液体备用),3次/d,连续注射4周.假损伤组与VD模型组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海马组织SOD活性与MDA含量. 结果 YDXNT治疗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较VD模型组明显缩短,找到平台的游泳距离较VD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D模型组大鼠比较,YDXNT治疗组大鼠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YDXNT胶囊可增加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能力,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山楂总黄酮(HFs)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按规定预防给药15 d后,按照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线外其余相同,缺血2 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3 h、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梗死侧大脑皮质匀浆,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活性.结果 山楂总黄酮各剂量组再灌注3 h、24 h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与I/R组比较,再灌注24 h后,山楂总黄酮各剂量组缺血梗死侧大脑皮质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活性也明显低于I/R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楂总黄酮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主要建立运动病模型,观察运动病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以及脑组织几种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地芬尼多对运动病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以及脑组织几种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地芬尼多对运动病产生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昆明种小鼠复制运动病模型,观察地芬尼多对运动病小鼠异食癖、学习记忆成绩以及游泳时间的影响;利用Wistar大鼠复制运动病模型,观察地芬尼多对运动病大鼠不同脑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高岭土摄入量显著增加,表明实验性运动病小鼠模型复制成功。地芬尼多使运动病刺激后小鼠学习记忆成绩提高;降低运动病大鼠海马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论地芬尼多可使脑血管紧张度降低,改善脑血流的分布,增加脑血流,致海马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得以缓解,氧自由基减少有关,调整脑细胞内NO、MDA、SOD等酶的活性,增强脑细胞的兴奋性,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起到抗运动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海马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成年SAMP8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和种类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MT3和MT1)。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连续注射28d后测定小鼠海马几种氧化-抗氧化生化指标。结果高、中浓度MT3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P〈0.05。中浓度MT1和高、中、低3种浓度的MT3均可导致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增强P〈0.05;相同浓度的MT3组SOD、GSH—Px活性高于MT1组P〈0.05。结论MT可以提高鼠脑的抗氧化能力,MT3的作用效果与浓度有关。相同浓度的MT1和MT3,后者使海马抗氧化能力提高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及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障碍、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假手术组 ;B组 :缺血组 ;C组 :缬沙坦治疗组。术后 12周测定其认知能力及脑组织MDA、SOD含量。结果 C组较B组认知障碍明显改善 (P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SOD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清除自由基 ,并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