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拉维开展了一项全国性调查以评价治疗5个月或更长时间后痰涂片仍然为阳性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管理情况。2000年到2001年,共有此类病人250例,其中161例(64%)在治疗5个月后查痰阳性,另89例在治疗7个月后查痰阳性。该研究发现了治疗管理上数个需要改进的不一致和不充分之处,包括7%的评价病人只有一份痰涂片,而不是两份,17%的病人根据一份阳性结果作出结论;47%的5个月阳性病人和52%的7个月阳性病人存在痰涂片检查过早或过晚的现象;14%的5个月阳性病人在继续治疗,但其中超过60%者却记录为“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次痰涂片与3次痰涂片法考核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104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6月的治疗期间每月用2次痰涂片和3次痰涂片法查痰1次。对治愈患者中的998例进行了2年的随访查痰。结果 在6月治疗期间,治疗后4~6月末的痰菌阴转率2次痰涂片法和3次痰涂片法几乎一致,差别较大的是在治疗头1~2月,其痰菌阴转率分别相差4.4%和3.1%。2月末2次痰涂片法痰菌阴转,或未阴转但延长了1月的强化期治疗者,与2月末2次痰涂片法痰菌阴转而3次痰涂片法痰菌仍然阳性,但又未延长强化期治疗者的2年细菌学复发率分别是2.4%和9.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意义。结论 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1月末和2月末的随访查痰应以3次痰涂片法为好。 相似文献
3.
痰涂片检查是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中确诊结核病患者的主要手段[1]。但在实践中,基层的痰检工作常存在问题,痰检质量不能保证。因此建立一套较完善的痰检监控系统势在必行。1993年浙江省的肺结核排菌患者比例非常低,仅为160%,为此我们建立了痰检质控网络制...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痰涂片镜检质量控制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痰涂片镜检质量控制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重要内容。自1994年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拟定“痰检质控试行方案”以来,不断扩大质控覆盖面,逐步建立了以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网为基础,以“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实验室逐级督导为基本模式的质控系统。本文对1995~1999年全国痰检质控状况进行了分析。5年来痰涂片质控面由最初覆盖20个省98个县发展到1999年的31个省1337个县,痰涂片阳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地理条件设计了应用不同督导方式进行痰涂片镜检室间的质控。结果表明经培训后直接督导和间接督导之间、山区和平原之间复检痰片的各项符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结合二种督导方式在各自实施中的特点,认为,培训和室间质控是提高痰检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可根据各地区的疫情、结防力量、痰检水平和经费等实际情况,采取两种督导方式相结合而偏重其一的模式进行痰涂片镜检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及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检验情况,为确诊和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诊断依据。方法 2008-06/2011-05四川省双流县结核病门诊就诊的可疑肺结核(可疑者)2 418例及化疗期间肺结核患者(治疗者)649例,总计3 067例,分别对每例就诊者进行痰涂片和培养检测。结果 3 067例就诊者中查出抗酸杆菌阳性777例,总阳性率为25.33%(777/3067),其中痰涂片阳性(涂阳)524例,痰培养阳性(培阳)651例,阳性率分别为17.09%和21.23%。2 418例可疑者涂阳383例,培阳619例,阳性率分别为15.84%(383/2418)和25.60%(619/2418),培阳高于涂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9例肺结核治疗者涂阳141例,培阳32例,阳性率分别21.73%(141/649)和4.93%(32/649),涂阳高于培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可疑肺结核者痰培阳高于涂阳,而肺结核治疗者涂阳高于培阳,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分离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9.
广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不阴转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广州市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2个月末痰涂不阴转的原因,为提高化疗效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项目实施初期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例231例,根据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结果分为阴转组与未阴转组,回顾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阴转组与未阴转组之间就诊延误、病灶范围≥2个肺野、肺部含有空洞、合并有糖尿病、痰涂片≥2+等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不阴转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是就诊延误、肺部含有空洞、合并有糖尿病等.结论结核病防治工作需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对肺部含有空洞的病人的治疗、特别是重视合并有糖尿病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眉山市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工作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是以痰涂片镜检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为主要方法之一[1],痰涂片检查符合我国结核病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在乡镇卫生院设置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以下简称查痰点),既方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又缩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就诊延误和治疗延误时间,是我国农村地区控制结核病疫情新的模式。我市2006年1月在全市6个县设置61个查痰点,目前已运作近3年。本文将全市2006—2007年间查痰点与县结核病实验室的痰涂片制作质量和镜检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提高查痰点工作质量,使其在结核病控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可疑肺结核病例中能否用两份痰标本涂片法代替三份痰标本涂片法.方法 对1002例可疑肺结核病例的三份痰标本(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分别进行直接涂片、萋-尼尔逊氏抗酸染色和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 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组与夜间痰+清晨痰组的结核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即时痰不能提高结核阳性率,在可疑肺结核患者中可以用夜间痰+清晨痰两份标本涂片法代替原方案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的三份标本涂片法. 相似文献
12.
对肺结核可疑者采用症状查痰法提高患者发现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更全面的发现肺结核病例的检查诊断程序。方法在采用通用的胸透筛查法发现肺结核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症状查痰法,对有症状且≥3周者,直接做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并拍摄X线胸片,对按胸透筛查法和症状查痰法发现的患者进行比较;对肺结核诊断程序改进后的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症状查痰法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新病例900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3例,患者发现率提高8.8%(73/827);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例262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例,患者发现率提高12.9%(30/232);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360例,比胸透筛查法多发现患者63例,患者发现率提高21.2%(63/297)。症状查痰法发现新病例的细菌学检查阳性者的比例高于胸透筛查法,胸透筛查法发现新病例中,涂片阳性者占28.1%(232/827),痰菌培养阳性者占35.9%(297/827);而症状查痰法发现新病例中,涂片阳性者占29.1%(262/900),痰菌培养阳性者占40.0%(360/900)。症状查痰法多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3例中,涂阳和菌阳患者的比例均很高,分别为41.1%(30/73)和86.3%(63/73),较胸透筛查法的检出涂阳比例(28.1%)和菌阳比例(35.9%)高。结论采用症状查痰法比胸透筛查法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增加,特别是菌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增加21.2%,使这些患者得到及时诊断,有利于结核病传染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N. Selvakumar E. Prabhakaran B. N. Murthy S. Sivagamasundari S. Vasanthan R. Govindaraju M. Perumal E Wares L. S. Chauhan T. Santha R R. Narayanan 张宗德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05,8(4):162-165
地点:进行痰抗酸菌镜检的指定镜检中心(DMC)和其他镜检中心(AMC),地区结核病中心(DTC)和参比实验室(RL)。
目的:使用盲法AFB痰涂片对不知晓AFB镜检质控的结核病实验室高级督导员(STLS)和经过培训知晓质控的参比实验室(RL)的技术员进行结果评估,确定批量抽样痰涂片的可行性。
方法:镜检中心(MC)的痰涂片送至地区结核病中心(DTC)和参比实验室;经过系统选择每个镜检中心每月送20个涂片;DMC的1547张涂片和AMC的726张涂片分别由DTC的STLS和RL的技术员进行检查,由第三者负责分析差别。
结果:和RL的1%相比,MC实验室技术员和DTC的STLSs之间的不符合率为4.7%。STLSs与RL实验室技术员各有70次和2次错误。
结论:AFB涂片的批量抽样在现场情况下是可行的。受过AFB涂片镜检质控培训的RL技术员对MC的评价比没有受过此训练的STLSS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成年家庭接触者患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 Kilicaslan E. Kiyan C. Kucuk S. Kumbetli N. Sarimurat F. Ozturk D. Yapici S. Al T. Erboran N. Iliksu 姜晓颖译 刘宇红审校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09,(2):52-57
场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7个公共结核病防治所。
目的:调查伊斯坦布尔新诊断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成年家庭接触者(≥15岁)患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
设计:对1997-2000年在伊斯坦布尔7家结防所登记的1570例结核病成年家庭接触者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研究包括6188例家庭接触者(平均接触者/线索病例:3.9),其中4114例(67%)大于15岁(平均接触者/线索病例:2.6);3310例(80.5%)参加了接触者调查。平均随访时间2.2年(1~4年);发现222例活动性结核病例(5.4%,95%可信区间5.2~5.6),第一年发现171例。活动性结核发病率为2491/100000(15~34岁年龄组发病率3555/100000,大于35岁年龄组发病率1195/100000,P〈0.0001)。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最高的在15~24岁(8.5%)和25~34岁(6.5%)年龄组。
结论: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成年家庭接触者活动性结核发病率高。这样的高发病率说明化学预防治疗对于所有接触者,特别是年龄为15~34岁的接触者都是必要的,而不应仅仅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15.
加强痰涂片镜检质量控制,提高各级实验室痰检质量和肺结核病人涂阳检出率已成为当前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中的重要内容[1]。白银市自2002年7月以来,实施“市级-县级”督导模式,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质控体系,痰检工作逐步规范,病人发现取得明显成效。现就白银市2002-2008年结核病痰检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AFB)阳性检出特征,为肺结核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63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直接厚涂片AFB检查,并对涂阳患者进行I豳床分析。结果发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95例,阳性率36.1%。其中AFB(±)7例(7.4%)、AFB(1+)36例(37.9%)、AFB(2+)20例(21.0%)、AFB(3+)13例(13.7%)、AFB(4+)19例(20.0%)。三个痰标本首次涂片阳性率为65.3%(62/95),清晨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为61.8%(84/136),涂阳患者三种不同痰标本和不同送检次数在AFB阳性检出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涂阴肺结核比较,涂阳肺结核患者咳嗽、咯血、发热、空洞形成和病灶≥2个肺野等比例分别高达97.9%、41.1%、54.7%、48.4%和82.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取合格痰标本,认真涂片检查,提高痰标本阳性检出率,痰涂片检查符合我国国情,是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DOTS策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 2次痰涂片与 3次痰涂片法考核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 104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 6月的治疗期间每月用 2次痰涂片和 3次痰涂片法查痰 1次。对治愈患者中的 998例进行了 2年的随访查痰。结果 在 6月治疗期间,治疗后 4~6月末的痰菌阴转率 2次痰涂片法和 3次痰涂片法几乎一致,差别较大的是在治疗头 1~2月,其痰菌阴转率分别相差 4.4%和 3.1%。 2月末 2次痰涂片法痰菌阴转,或未阴转但延长了 1月的强化期治疗者,与 2月末 2次痰涂片法痰菌阴转而 3次痰涂片法痰菌仍然阳性,但又未延长强化期治疗者的 2年细菌学复发率分别是 2.4%和 9.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意义。结论 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 1月末和 2月末的随访查痰应以 3次痰涂片法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疆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分类比例变化.方法 分析1992~2004年项目报表,结合抽查2005年18个县(市)登记治疗中的全部332份复治病人病历的回顾性调查和对31位现治疗中复发病人的现场调查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发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中初治比例维持在80%左右;65%的复治病人经由结核病防治机构形成;近3年来复发病人占到复治病人的50%以上;74%的复发病人是疏于管理、不规律治疗的结果.结论 新疆初、复治病人的比例变化符合推行DOTS策略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增菌PCR方法,以达到对涂片阴性痰标本中结核菌早期检定和确认活菌的目的。方法 采用7H12半流体培养和PCR扩增相结合的增菌PCR方法,对46份初治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杂交结果进行凝胶呈像灰度分析。结果 应用增菌PCR检测涂片阴性痰标本,其中86.21%的标本在增菌7d内得到阳性结果,于4周时得到最大阳性率,较培养法的阳性检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较普通痰标本PCR阳性率明显提高(P<0.05);有63.04%的标本增菌7d时的杂交结果凝胶灰度值与0d时相比>1:并有62.07%的增菌PCR7d内得到阳性的标本得到同一样本7H12半流培养阳性结果的支持和活菌判定。结论 增菌PCR不是单纯的PCR,增菌7d后PCR阳性率明显增加,且有杂交结果凝胶灰比值的增加和随后的培养结果对其进行支持和活菌判断,会有助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吸毒肺结核病例的PPD、抗结核抗体和痰涂片结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毒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对诊断常带来困难和延误治疗。本文通过对比吸毒和非吸毒肺结核患者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痰涂片阳性率的差异,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在吸毒肺结核患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