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背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正常细胞中以酶原形式存在,受凋亡刺激因素作用后能够被激活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目的通过检测脑海马组织胞质S-100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及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神经元凋亡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救部.材料实验于1999-01/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完成.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8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84只,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酰缬氨酰天冬氨酸乙醛(acetyl-asp-glu-valasp-aldehyde,AC-DEVD-CHO)治疗组84只,后两组均设立缺血再灌注8,24,48,72,120,168 h 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4只大鼠.方法脑缺血再灌注组、AC-DEVD-CHO治疗组建立大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8,24,48,72,120,168 h处死取海马组织;假手术组施行麻醉及手术,但不夹闭颈总动脉和烧灼椎动脉,术后观察72 h后处死取海马组织备检.以单位质量标本于单位时间内裂解产生的氨甲基香豆素量表示标本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各组不同时相点脑组织切片封固后在荧光显微镜下于330~350 nm处观察脑海马细胞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S-100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结果实验纳入182只大鼠,脱落14只,共16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组织S-100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假手术组术后观察72时为0.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C-DEVD-CHO治疗组于再灌注24,48,72,120,168 h均明显降低[(1.71±0.03),(1.22±0.03);(2.77±0.09),(1.59±0.7);(5.54±0.51),(2.3±0.19);(6.28±1.71),(3.43±0.46);(3.11±1.21),(1.73±0.14)nkat/kg;P<0.05或0.01].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每400倍视野下,假手术组术后观察72 h为(1.2±0.4)个.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AC-DEVD-CHO治疗组于再灌注24,48,72,120,168 h均明显降低[(6.4±1.7),(2.8±0.8);(11.8±1.3),(5.8±1.9);(19.8±3.1),(10.0±1.9);(31.2±5.9),(16.4±2.4);(19.8±2.3),(9.0±2.3)个/400倍视野;P<均0.01].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脑缺血再灌注组、AC-DEVD-CHO治疗组均行直线相关分析,二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5 6及0.980 0,P均<0.01).结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激活是引起海马神经元调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待观察。目的:观察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细胞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可能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急诊中心。材料:实验于2006-04/2006-09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动物实验室及南京市放射免疫检测中心完成。选用28只雄性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250 ̄350g,鼠龄49 ̄76d,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4只。方法:①实验干预:实验组大鼠参照Eppinger等的方法进行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给予阻断肺门45min(观察肺无舒缩为阻断标准),再开放3,6h(再灌注以肺恢复舒缩为标准)后取材,每次取7只,对照组仪行开胸术,于相同时间点同样方法分离肺组织。②实验评估: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法观察肺脏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计算2组大鼠左肺湿干质量比;计算肺泡损伤数比值进行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价;光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②肺湿干质量比及肺组织损伤定量评价结果。③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纳入大鼠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实验组肺缺血再灌注3,6h肺组织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缺血再灌注6h凋亡率较3h有所降低(P<0.05)。②实验组大鼠肺组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3h达到最高,6h稍有下降,较对照组各时间点表达增加(P<0.01)。③实验组肺缺血再灌注3,6h肺泡损伤数比值及肺脏湿干质量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实验组缺血再灌注6h两比值较3h有所增加(P<0.05)。④实验组肺泡结构破坏、塌陷、消失,肺泡间隔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缺血再灌注6h较3h更严重。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早期可能通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改变,激活细胞的凋亡途径,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中的动态时空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灶周皮质的动态时空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分子影像医学和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①选择清洁级健康新西兰白兔66只,雄性,兔龄4.5—5个月,体质量(2.6&;#177;0.2)奴,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0),模型组按再灌注时间又分为6个时间点,即1h、6h、1d、3d、7d、14d,每个时间点10只大白兔,各时间点依方法不同又分为组织学检测组(n=5)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组(n=5)。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皮质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应用Meta Morph显微图像分析系统于400倍光镜下随机观察并测量灶周皮质5个不重复视野神经细胞胞浆半胱氨酸蛋白酶3阳性表达光密度值,计算其平均数。③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灶周皮质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经计算机分析系统,绘制细胞数DNA分布图,以二倍体峰前亚二倍体峰(凋亡峰)判定细胞凋亡,计算DNA断裂的凋亡细胞百分数(细胞凋亡率)。④透射电镜取材和观察:开颅取脑后,立即取梗死灶周1mm&;#215;1mm&;#215;2mm大小的标本,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在光镜下进一步确认已切到梗死灶周后,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枸橼酸铅双重染色后,日立H-9000型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照相。⑤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6只大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2h缺血再灌注1h迅速增多,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剧,3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4d仍高于基线水平。②灶周皮质凋亡率和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计数TUNEL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1h也逐渐增多,1-3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4d降至基线水平。③超微结构显示假手术组的细胞结构正常。再灌注3d神经元损伤最重,7d时形态有所改善。结论: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在再灌注期先于凋亡发生前,并且其表达时程较长,是检测缺血再灌注凋亡的敏感指标,也是溶栓后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颞叶癫痫的发病与海马神经元丢失死亡有关,但其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具体方式和详尽机制还不清楚,难以确定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激活及神经元凋亡的必然联系。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10只,雌雄不拘。Caspase-3流式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皓嘉公司合成。
方法:①将24h内新生SD大鼠断头取脑,解剖出双侧海马,制备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细胞模型。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对细胞模型放电情况进行检测。以培养8d并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癫痫样放电模型组,以培养8d但未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电位变化。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法克隆大鼠全长caspase-3 cDNA.并加以标记;采用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Caspase-3基因cDNA的克隆结果。②Caspase-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③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产物经12g/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约800bp DNA片段区带,与预期值一致。DNA序列测定显示所得克隆的开放阅读框架长843bp。②杂交显示空白对照组海马阳性染色神经元少于10%,神经元突起饱满,形成广泛的突触联系。癫痫样放电模型组无镁处理3h后,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无镁处理12h后,有较多强阳性染色神经元,基本保持有神经元突起,但突起变得菲薄。③流式细胞分析显示。无镁处理6h后凋亡细胞开始明显增加,单位时间内凋亡细胞数不尽一致。
结论:癫痫样放电可以启动caspase-3表达,继而介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缺血缺氧及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时间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在伤后不同时间的凋亡及死亡特性,阐明神经元损伤发生的时间窗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5/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进行。体外培养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临床缺血过程致神经元缺氧损伤,采用Annexin V联合PI标记和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凋亡与死亡情况。结果: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后,其细胞损伤的形式为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模拟缺血15,30min,1.0,1.5,2.0,2.5和3.0h,其坏死率分别为(1.37&;#177;0.12)%,(3.71&;#177;0.34)%,(16.47&;#177;1.27)%,(18.73&;#177;2.02)%,(19.77&;#177;2.32)%,(22.13&;#177;2.12)%和(28.78&;#177;2.69)%,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各时间点的凋亡率分别为(6.23&;#177;1.67)%,(6.56&;#177;2.38)%,(6.73&;#177;2.42)%,(6.95&;#177;1.89)%,(7.16&;#177;2.82)%,(6.93&;#177;2.56)%和(7.23&;#177;2.89)%,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gt;0.05)。各时间点再恢复糖和氧供应后至24h,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进一步明显下降,坏死率进一步增多,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分别为(6.98&;#177;1.23)%,(8.46&;#177;1.37)%,(17.68&;#177;2.97)%,(20.79&;#177;3.16)%,(21.67&;#177;3.05)%,(35.53&;#177;3.33)%和(50.22&;#177;4.19)%,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凋亡率亦逐渐增多,模拟缺血15,30min,1.0,1.5和2.0h时间点的再灌注24h,其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11.89&;#177;2.06)%,(14.92&;#177;2.64)%,(28.67&;#177;3.05)%,(44.67&;#177;3.78)%和(61.67&;#177;4.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但模拟缺血2.5h和3.0h时间点再灌注24h的神经元凋亡率为(27.76&;#177;3.15)%和(12.67&;#177;2.27)%,其凋亡率反而显示明显下降。结论:凋亡是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通路,脑缺血缺氧的干预治疗时间窗可以提前至2h内。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静脉溶栓治疗以及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广泛开展,缺血心肌及时得到血液再灌注,从而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纳入SD大鼠81只,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链尿佐菌素55mg/kg腹腔注射诱导,45只大鼠诱导成功36只,成模率80%)和正常对照组(36只)。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两组大鼠再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每组12只。乙酰半胱氨酸给药组:100mg/kg(用蒸馏水配成50g/L的溶液)灌胃,2次/d,连续1周,手术前1h再腹腔注射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同时检测丙二醛含量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结果:去除诱导糖尿病模型失败的9只大鼠,最终有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与正常假手术组之间相比,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砻缺血再灌注后,糖尿病和正常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丙二醛、肌酸激酶同工酶、凋亡指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各自对应的缺血再灌注组(P〈0.01),高于各自假手术组(P〈0.01)。(固上述参数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高于正常缺血再灌注组(P〈0.01),糖尿病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高于正常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组(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但糖尿病组的疗效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建模后给予质量浓度2,4,6,8和10mL/kg的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并设立假手术组。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4,6,8,10mL/kg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黄芪注射液4mL/kg组比,黄芪注射液6,8,10mL/kg组神经元凋亡指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证实,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神经元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颞叶癫痫的发病与海马神经元丢失死亡有关,但其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具体方式和详尽机制还不清楚,难以确定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3)激活及神经元凋亡的必然联系。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10只,雌雄不拘。Caspase-3流式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皓嘉公司合成。方法:①将24h内新生SD大鼠断头取脑,解剖出双侧海马,制备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细胞模型。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对细胞模型放电情况进行检测。以培养8d并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癫痫样放电模型组,以培养8d但未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电位变化。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法克隆大鼠全长caspase-3cDNA,并加以标记;采用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Caspase-3基因cDNA的克隆结果。②Caspase-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③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产物经12g/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约800bpDNA片段区带,与预期值一致。DNA序列测定显示所得克隆的开放阅读框架长843bp。②杂交显示空白对照组海马阳性染色神经元少于10%,神经元突起饱满,形成广泛的突触联系。癫痫样放电模型组无镁处理3h后,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无镁处理12h后,有较多强阳性染色神经元,基本保持有神经元突起,但突起变得菲薄。③流式细胞分析显示,无镁处理6h后凋亡细胞开始明显增加,单位时间内凋亡细胞数不尽一致。结论:癫痫样放电可以启动caspase-3表达,继而介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0.
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质中的动态时空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灶周皮质的动态时空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分子影像医学和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①选择清洁级健康新西兰白兔66只,雄性,兔龄4.5~5个月,体质量(2.6±0.2)kg,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0),模型组按再灌注时间又分为6个时间点,即1h、6h、1d、3d、7d、14d,每个时间点10只大白兔,各时间点依方法不同又分为组织学检测组(n=5)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组(n=5)。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皮质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应用MetaMorph显微图像分析系统于400倍光镜下随机观察并测量灶周皮质5个不重复视野神经细胞胞浆半胱氨酸蛋白酶3阳性表达光密度值,计算其平均数。③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灶周皮质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经计算机分析系统,绘制细胞数DNA分布图,以二倍体峰前亚二倍体峰(凋亡峰)判定细胞凋亡,计算DNA断裂的凋亡细胞百分数(细胞凋亡率)。④透射电镜取材和观察:开颅取脑后,立即取梗死灶周1mm×1mm×2mm大小的标本,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在光镜下进一步确认已切到梗死灶周后,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枸橼酸铅双重染色后,日立H-9000型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照相。⑤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6只大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半胱氨酸蛋白酶3在2h缺血再灌注1h迅速增多,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剧,3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4d仍高于基线水平。②灶周皮质凋亡率和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计数TUNEL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1h也逐渐增多,1~3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4d降至基线水平。③超微结构显示假手术组的细胞结构正常。再灌注3d神经元损伤最重,7d时形态有所改善。结论: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在再灌注期先于凋亡发生前,并且其表达时程较长,是检测缺血再灌注凋亡的敏感指标,也是溶栓后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段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用雌性SD大鼠5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各2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脊髓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单纯切除椎板,不打击脊髓。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分别于术后8h,24h,72h,7d,14d取材,每时点处死5只大鼠;空白对照组大鼠于术后8h处死取材。对损伤部位脊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细胞指数=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结果:纳入5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未见出血、组织变性坏死等表现。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尿酸处理组大鼠损伤脊髓出血坏死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②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比较:相同时点尿酸处理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脊髓损伤组(t=3.057~6.965,P<0.05)。结论:尿酸可以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对损伤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缺血-再灌流损伤脑组织p38MAPK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大脑皮质层p38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 的变化和神经元凋亡,以探讨p38 MAPK与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流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缺血30 min组(I组)、缺血30 min再灌流组(I/R组)、缺血30 min再灌流后1 h组(I/ R 1h)、缺血30 min再灌流后2 h组(I/R 2h)、缺血30 min再灌流后4 h组(I/R 4h)。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肝组织中iNOS的变化和脑皮质层p38MAPK的改变,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神经元凋亡,同时观察肝和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肝缺血-再灌流损伤形成过程中,随着再灌流时间延长肝组织出现iNOS的高表达,同时大脑皮层出现p38MAPK改变和神经元凋亡。肝组织iNOS与p38MAKP呈正相关(r=0.91,P <0.05)。p38MAPK的表达与phospho-p38MA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5),phospho-p38MAPK的表达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95,P<0.05)。HE染色见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细胞坏死。脑皮质层见神经元水肿、坏死。结论肝缺血-再灌流损伤可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损伤过程中产生 iNOS作为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大脑皮层p38MAKP的改变,从而引起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79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20 mg/(kg·d))、中剂量组(10 mg/(kg·d))、低剂量组(2mg/(kg·d))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除模型组只开胸外,其余大鼠术前连续灌胃3 d,第4天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伊文氏蓝和TTC染色法确定缺血和梗死心肌范围.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内caspase-3 mRNA基因表达.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刺量阿托伐他汀可减少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细胞损伤,与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及抑制caspase-3 mRNA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自由落体装置制备成年SD大鼠脑损伤模型,TBI后立即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5μg/kg。采用神经损伤评分评价运动功能,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LC3和Neu N的共定位。免疫印迹分析LC3的表达量。结果与TBI组比较,Dex组NSS差值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TBI后所有大鼠在24、48 h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Dex组在48 h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TBI组比较,Dex组显着抑制6、12、24 h的LC3Ⅱ上调(P0.05)。结论 TBI后应用右美托咪啶能显著改善运动和认知功能,抑制海马区神经元的细胞自噬,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脑缺血后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决定缺血时间窗和出血转化的重要因素.目的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1998-03/1999-03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择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9组①假手术组5只.②缺血3 h组6只.③缺血3 h再灌3 h组6只.④缺血6 h组6只.⑤缺血6 h再灌3 h组6只.⑥缺血12 h组6只.⑦缺血12 h再灌3 h组6只.⑧缺血24 h组6只.⑨缺血24 h再灌3 h 6只.方法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 5等分切脑,取C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D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取B片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内皮细胞的变化和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时间.②电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③电镜下观察紧密连接开放时间.④电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胶质细胞足突层空泡化程度.结果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光镜下缺血3 h即可见神经毡疏松,小血管周围水肿,缺血12 h再灌3 h可见缺血中心区小动脉破裂出血.电镜下缺血3 h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肿胀,胞浆内胞饮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3 h再灌3 h中心区足突层空泡化呈(++),边缘区呈(+++);缺血6 h再灌3 h可见内皮紧密连接开放,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12 h再灌3 h后胞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也少见,但紧密连接开放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结论内皮细胞在缺血3 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6 h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缺血12 h后可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转化多发生于再灌注后的缺血中心区. 相似文献
16.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三组:假手术组、脑创伤组、7-硝基吲唑(7-NI)组,此三组分别划分为伤后3,6,12,24,48,72h六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均为10只大鼠,采用Marmarou法制造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运用原位末瑞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三组不同时相点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偶见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细胞。(2)脑创伤组,伤后各时相点均出现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细胞,先上升后下降。(3)7-NI组,伤后6,12,24h凋亡细胞明显下降而Bcl-2阳性细胞却明显上升(同脑创伤组比较P〈0.05)。结论:在脑损伤的早期,nNOS能够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来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e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规律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损伤组,于伤后1h、8h、24h、72h处死,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1β、caspase-3阳性细胞。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仅表达少量IL-1β和caspase-3阳性细胞;损伤组两者均在8h表达最多,24h减少,72h减少至略多于假手术组水平。TUNEL标记阳性细胞的时间分布特点与IL-1β和caspase-3相似;IL-1β、caspase-3阳性细胞率和细胞凋亡指数三者间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IL-1β和caspase-3表达增强,凋亡细胞大量出现,三者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脑缺血后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决定缺血时间窗和出血转化的重要因素。目的: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1998—03/1999-03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择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9组:①假手术组5只。②缺血3h组6只。③缺血3h再灌3h组6只。④缺血6h组6只。⑤缺血6h再灌3h组6只。⑥缺血12h组6只。⑦缺血12h再灌3h组6只。⑧缺血24h组6只。⑨缺血24h再灌3h 6只。方法: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5等分切脑,取C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D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取B片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薄切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内皮细胞的变化和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时间。②电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③电镜下观察紧密连接开放时间。④电镜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点胶质细胞足突层空泡化程度。结果: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光镜下:缺血3h即可见神经毡疏松,小血管周围水肿,缺血12h再灌3h可见缺血中心区小动脉破裂出血。电镜下:缺血3h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肿胀,胞浆内胞饮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3h再灌3h中心区足突层空泡化呈++,边缘区呈卅;缺血6h再灌3h可见内皮紧密连接开放,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12h再灌3h后胞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也少见,但紧密连接开放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结论:内皮细胞在缺血3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6h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缺血12h后可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转化多发生于再灌注后的缺血中心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