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的疗效。结果 根治术211例,5年生存率为63.3%;改良根治术393例,5年生存率62.4%,两组无明显差异。8例保乳手术随访2年健在。结论 乳腺癌综合治疗效果好,提高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早中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中期乳腺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Ⅰ期23例,Ⅱ期58例。Ⅲ期3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84例患者中术后,皮缘坏死4例(4.8%),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3.6%),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5.9%)。3年生存率为84.7%,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为84.2%,Ⅱ期5年生存率为56.8%。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重视术后早期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重视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7年共收治8例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分析总结。其中3例妊娠期、5例哺乳期乳腺癌,并与同期收治的普通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治疗时妊娠和哺乳时间、病程、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肿瘤复发转移和雌激素受体状况均有明显关系。提示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比普通乳腺癌差,二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8)和75.8%(801/1056),但在相同分期和年龄的患者,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应提高早期诊断率,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仅缩短疗程,还能提高生存率;终止妊娠及终止哺乳应列为常规综合治疗之一;治疗后近期再次妊娠可能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从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本市三阴乳腺癌患者,统计其基本,陆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同时取同时期的60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两组进行对比。结果三阴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例数有32例,所占比例53.33%,5年生存患者19例,所占比例31.67%,出现转移有18例,比例为30%;非三阴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47例,所占比例78.33%,5年生存患者31例,所占比例51.67%,出现转移患者为5例,所占比例为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教差,相比之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近5年来42例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2.86%;保乳手术治疗与根治术相比,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保乳手术是目前早期乳腺癌的又一标准术式,已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志性里程碑,但全身性综合治疗是保乳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陶然  李厚祥  李鹏  芮理 《江苏医药》2006,32(3):230-231
目的研究p27和p53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6例乳腺癌和3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p27及p53的表达水平。结果(1)p27和p53均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相关。p27的表达水平还与p53相关。(2)生存率的比较分析结果,p27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91.9%,明显优于低表达组(42.1%)(P〈0.01),p53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61.3%,明显低于低表达组(92.0%)(P〈0.01)。结论检测p27和p53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而无远处转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胸壁复发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50.4%、36.3%。结论手术切除彻底,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复发率,是预防和治疗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的预后因素,探讨乳腺癌综合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例100例。全部病例术后均接受锁骨上、腋窝及内乳区域淋巴结放疗,DT40~53Gy/4.0~5.5周。其中36例合并胸壁放疗,DT35~52Gy/3.5~5.3周。进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多个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及生存率影响的Cox回归分析。结果局部复发(包括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与T、N分期、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胸壁复发与放疗后合并化疗呈负相关;T、N分期、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放疗前合并化疗是影响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化疗是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手术指征、切除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5例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4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48.9%和31.1%,其中原发于结直肠癌、软组织肉瘤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分别为46.1%、33.3%;肺转移瘤完全切除患者40例的5年生存率为36.9%,不完全切除患者5例的5年生存率为16.7%;术后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7%和20.8%。结论对肺转移瘤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肿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是影响能否完全切除和预后的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东波  陈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27+29-27,29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6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对其发病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治疗均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43%。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病程长,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临床分期较晚,癌组织细胞分化较低,预后较差,易早期转移。治疗上应以根治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女83例,男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 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美容效果满意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美容效果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崔芳  刘红 △  陆苏  于辰华  宋佳  方志沂 《天津医药》2016,44(11):1371-1376
目的 分析 35 岁及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2008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 105 例治疗规范的年龄≤35 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年轻组)的 临床及病理资料, 并与同年收治的 103 例治疗规范的 65~70 岁老年乳腺癌患者 (老年组) 进行比较, 并对患者的预后 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年轻组随访期间有 25 例(23.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17 例(16.2%)死亡; 老年组有 8 例 (7.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9 例(8.7%)死亡。与老年组相比, 年轻组初诊时原发肿瘤直径大, 组织学分级高, P53 突变率较高(均 P<0.05)。年轻组 5 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老年组(76.2% vs. 92.2%, Log-rank χ2=9.799, P=0.002), 5 年 总生存率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3.8% vs. 91.3%, Log-rank χ2=2.758, P=0.097)。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 瘤直径、 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患者 5 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而 P53 阳性与否和是否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 5 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恶性 程度更高, 预后更差。因此, 对乳腺癌高风险年轻女性需采用针对性的预防筛查策略,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6月至2011年5月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与50例同期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并随访1~3年.结果 经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早期乳腺癌患者1、3年生存率均为100%,保乳手术组复发及转移9例,占18.0%,改良根治术组复发及转移8例,占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美容效果上保乳手术优于改良根治术,50例患 者中31例评判结果为优,15例为良,优良率达92.0%.结论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保乳手术在美容效果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面较改良根治术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放化疗对乳腺癌中晚期患者T淋巴细胞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中晚期患者56例,治疗方案为手术+放疗+化疗,手术方式为乳癌根治术。术后进行化疗分别于第1、8天给予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缓慢滴注时间为3h;术后第1~3天给予顺铂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剂量20mg/m2,时间1h,3周为1个周期;三维适形放疗为DT2Gy/次。1次/d,5次/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及生存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及NK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癌根治术56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占33.93%(19/56)。术后随访1年局控率达到75.O%(42/56),1年生存率达到80.36%(45/56),2年局控率达到21.43%(12/56),2年生存率达到26.78%(15/56),临床总有效率为76.78%(43/56)。结论乳腺癌中晚期患者乳癌根治术后放化疗对机体免疫力可造成一定的影响,治疗中应考虑其不良反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毕Ⅱ氏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86例外科治疗的早期胃癌病例,评价毕Ⅱ氏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价值。结果本组86例中93.0%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5-9年。3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在随访期间2例残胃复发,6例肝转移;5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例复发,2例转移,生存率94.5%。全组共10例随访期间死亡,5年生存率90.7%。结论早期胃癌术前、术中确诊困难,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判断缺少有效的方法,毕Ⅱ氏胃癌根治术是早期胃癌的首选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3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单一机构一定时间段内收治的男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方法 整理收集2007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男性乳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估计,对于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因素有:年龄分层(P=0.01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6)、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P=0.002)、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P=0.003)以及肿瘤大小(P=0.025).年龄分层(P=0.02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2)、ER表达情况(P=0.001)、PR表达情况(P=0.001)以及肿瘤直径大小(P=0.031)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分层(HR=0.197,95.0%置信区间:0.057~0.680,P=0.010)与男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关.年龄分层(HR=0.191,95.0%置信区间:0.054~0.680,P=0.01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HR=1.841,95.0%置信区间:0.638~5.308,P=0.049)是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在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早期检出率,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是促进其良好预后的一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宇红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9):33-33,50
目的分析和总结胃癌根治全胃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老年(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治愈好转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达到93.1%;术后随访1年以上生存期患者49例(84.5%),3年生存期患者38例(65.5%),5年仍生存者29例(50.0%)。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一组老年性Ⅲ、Ⅳ期胃癌行姑息性切除患者相比较,其生存期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另外,术后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早期开始规范化疗,治疗效果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之间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为2型糖尿病组,选取同时期就诊的乳腺癌非糖尿病患者106例为对照组,其中2型糖尿病组按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进行亚组分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预后,生存曲线分析二甲双胍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的乳腺癌患者年龄更大,绝经后患者比例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体质量、家族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分期更晚、组织学分级更高,分子分型Basal-like分型者更常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局部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比例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非二甲双胍组比较一般情况、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较非二甲双胍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总生存率及去除其他死亡原因生存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是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绝经后妇女中尤为显著,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综合分析62例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保乳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生存率及美容效果满意率等。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实验组美容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