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FOLFOX-6化疗方案与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在转移性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采用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免疫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与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贝伐珠单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贝伐珠单抗组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加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血清指标、无进展生存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贝伐珠单抗组总有效率及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化疗前实施心理护理,治疗期间重点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过程中有3例分别因过敏、肠梗阻、疾病进展退出治疗,余10例顺利完成治疗。提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1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化疗前实施心理护理,治疗期闸重点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3例分别因过敏、肠梗阻、疾病进展退出治疗,余10例顺利完成治疗.提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晚期肝癌已经进入到了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时代,尤其是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降期转化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阿特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更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正式写入了多个指南之中。本文就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适用人群、疗效监测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晚期肝癌已经进入到了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时代,尤其是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降期转化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阿特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更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正式写入了多个指南之中。本文就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适用人群、疗效监测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中,被证实可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并延长总生存期.因此,其在局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被逐渐重视.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基因阳性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值得期待.大量研究证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于KRAS基因野生型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延长总生存期;而贝伐珠单抗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转化治疗中的作用正在评估中.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虽现有的证据显示,分子靶向药物在新辅助治疗中未能带来长期生存益处,但最终结论仍存议甚多.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西妥昔单抗在二期临床研究中未能显示治疗获益,贝伐珠单抗的作用同样需要在三期临床研究后进一步证实.与晚期肿瘤单一治疗模式不同,在肿瘤综合治疗中,需要系统评估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手术以及放疗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制定出科学并适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中国人的健康。随着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应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基于肿瘤分子分型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必将使更多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益处,是未来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2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结直肠癌新辅助和解救化疗方案出现了一些变更。由于在两项Ⅲ期随机对照研究中西妥昔单抗无法在奥沙利铂化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病人生存期,FOLFOX联合西妥昔单抗的方案被从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解救化疗和非转化性新辅助化疗中剔除。但在转化性新辅助化疗中,EGFR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仍具有合理性。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具有良好安全性增加为不能耐受高强度化疗的进展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种初始治疗选择。Ⅱ/Ⅲ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首选卡培他滨或静脉输注氟尿嘧啶联合放疗。3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中卡培他滨或静脉输注5-FU联合放疗为目前首选方案,增加奥沙利铂并不能进一步增加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及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胃癌围手术期化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姑息化疗进步甚微,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徘徊在8~10个月.随着人们对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信号传导通路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同时,胃癌的高度异质性致使临床实践中出现很多困难,如怎样合理地实施围手术期化疗、如何实现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在晚期胃癌中的个体化治疗等,应密切结合我国胃癌的具体情况.开展多中心、随机和前瞻性临床研究,充分认识胃癌的异质性,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加强转化性研究及多学科协作,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靶向治疗的成功应用为大肠癌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靶向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各国学者的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其疗效与病人的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M.  M.  Vickers  戴欣 《肝胆外科杂志》2010,(4):318-318
背景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已成为晚期胰腺癌患者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然而,平均生存率仍然令人失望。5-FU持续静脉输注、亚叶酸钙+紫杉醇+奥沙利铂的联合治疗显示了其对胰腺癌患者的治疗作用。在结肠癌的治疗观察中,5-FU长期低剂量输注增强了贝伐单抗抗血管形成。紫杉醇也是因为增强了贝伐单抗抗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Koukourakis、Giatromanolaki、Tsoutsou等为评估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转移性直肠癌患者建立了贝伐单抗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强放射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案。对19例放射影像学诊断为T3期和(或)N+的直肠癌患者术前实施超分割放射治疗并联合氨磷汀+卡培他滨+贝伐单抗治疗,放疗结束后6周手术。以未用贝伐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行化疗治疗的5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8例,一组采用m FO L-FOX6方案化疗(单一治疗组),另一组在mFOLFOX6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贝伐单抗(联合...  相似文献   

15.
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标准治疗方式。对于可切除的大肠癌肝转移病人是否需要术前化疗仍存在争议。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时应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不应>6周期。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病人均应接受术前化疗,术前化疗后定期复查,如转化为可切除,应立即切除。一般认为,停用化疗4周后可以手术切除肝转移灶,但如果联合贝伐单抗,应在停止治疗6~8周后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血管增殖在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贝伐单抗(bevacizumab)可以特异性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增殖。但目前对于贝伐单抗适应证的更新存在分歧。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加用贝伐单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客观反应率(ORR),但未证实有总生存率(OS)的显著提高。笔者现就贝伐单抗在乳腺癌治疗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0月,《临床肿瘤学杂志》发表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一项关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乳腺癌化疗和靶向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针对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提出了最佳治疗方案推荐以及治疗方法的副反应和有效性的详细信息,主要建议: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女性,除了有立即危及生命的病变或者对激素治疗产生抗性,应该将激素疗法作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不同化疗药物应该按顺序依次给药,而非联合给药,以降低副反应和维持生活质量。指南并未明确指出某一个化疗方案作为一线或后续治疗的优选,而是推荐综合考虑药物毒性、病人一般情况、合并症、病人意愿等多个因素来制定最优方案。贝伐珠单抗的使用仍旧饱受争议。目前尚无其他可以增强化疗效果的其他靶向药物出现。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一个复杂的异质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很快。从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抗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治疗晚期乳腺癌,开创了乳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时代。以后有多靶点药物拉帕替尼、血管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相继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多批准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等也有一些II期研究显示了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活性。另外,T?DM1等新药也在进行II/III期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辅以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性化疗及仅细胞毒性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成贝伐单抗联合mFOLFOX6治疗组与mFOLFOX6治疗组,每组各14例。于第1~4次化疗前1 d行常规超声及CEUS,采用动态造影定量分析软件,记录患者肝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最终结果,分别比较两治疗组中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第1次化疗前1 d与第2次化疗前1 d病灶定量参数变化百分数的差异。 结果:贝伐单抗联合mFOLFOX6治疗组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病灶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变化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FOLFOX6治疗组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病灶各参数变化百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CEUS定量参数PI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性化疗早期疗效评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的23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经评估均为不可切除。均经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总结评估不同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并对比不同部位结肠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 23例中,5例进展,13例死亡。右半结肠10例,左半结肠13例。中位PFS(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0个月,(95%CI:4.28-9.72),中位OS(overall survival,OS)为22个月(95%CI:18.24-25.76)。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半结肠较右半结肠相比PF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分层分析显示KRAS野生型患者中,左半结肠较右半结肠PF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两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安全有效,总体上左半结肠预后优于右半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