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缺血中心区、半暗带区神经元和微血管的表达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大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相关细胞因子血管生成素-1(Ang-1)、Ang-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及缺血/再灌注后均发现Ang-1蛋白及Ang-1 mRNA的中等程度的广泛表达,在再灌注48h时达到高峰,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为持续的阳性表达。Ang-2蛋白及Ang-2 mRNA在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中均呈阴性表达,在MCAO后6h于梗死灶内的一些单个细胞中发现,在12~24h后达到高峰,这种表达一直持续到72h。结论Ang-1、Ang-2在脑损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的方法,对10、1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24 h模型,观察增龄对大鼠神经症状缺失评分、脑损伤面积、病理形态、脑组织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中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 CI/RI 24 h, 两个年龄组神经症状缺失评分及脑损伤面积明显增大,病理形态改变严重、脑组织LD及LDH明显下降,血清中LDH和CK明显升高,以16周龄更为严重.结论 CI/RI随年龄增长损伤程度增加,可能与脑的老龄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5 6只 ,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生理盐水组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 ,腹腔注射降纤酶 8U kg ,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观察缺血不同时间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神经元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和积分光度值改变。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出血梗死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减轻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预缺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预缺血组),每组按再灌注3、6、24、72 h分为4个亚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尾加压素Ⅱ(UⅡ)、GPR14的免疫活性,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ERK和JNK的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在再灌注3 h后开始呈平行升高趋势、24 h达峰值;再灌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ERK、JNK表达在再灌注3 h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ERK阳性表达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JKN阳性表达预缺血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24 h为损伤的高峰期;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UⅡ的合成表达,促进ERK生存通路,抑制JNK死亡通路,产生内源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损伤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于术后6h、12h、24h3个时间点测定缺血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组和黄体酮组各24只.应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缺血区皮层NGF和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 在缺血区皮层,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再灌注组NGF和BDN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回复到假手术组水平;缺血2h再灌注12 h后,黄体酮组NGF和BDNF mRNA及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表达仍高(P<0.05). 结论 黄体酮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的mRNA表达上调,促进脑内NGF和BDNF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鼠脑缺血6h开始用药组(A组),脑缺血12h开始用药组(B组),正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及假手术对照组(D组),每组30例。每组大鼠在脑缺血6h再灌注12h、24h、48h、72h及7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住杂交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VE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6h时,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发现,A组、B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C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为,A组大鼠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脑心通促进了VEGF的表达,其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VEGF表达增加 ,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在缺血灶周边区 ,阳性表达的小血管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 VEGF表达增强 ,VEGF可促进毛细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胸腺素β4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通过检测伊文蓝渗透到缺血侧脑组织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5( 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伊文蓝含量、MMP-9 mRNA表达明显增加,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减少( 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素β4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缺血侧伊文蓝含量、MMP-9 mRNA明显降低,Claudin-5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胸腺素β4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laudin-5 mRNA表达和抑制MMP-9 m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R系统因子表达方面揭示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脑微血管生成机制。方法 SD青年和老龄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模型组分为缺血(I)3 h、I/R 1 d、3 d、6 d、12 d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I/R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测定脑微血管密度(MVD)、微血管场面积,VEGF、Flt-1、Flk-1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老龄模型组MVD自I 3 h逐渐下降至I/R 12 d;血管场面积I/R 1 d达峰值,后逐步下降。VEGF表达I/R 1 d达峰值,逐步减弱至I/R3 d,I/R 6 d稍有增强,后明显减弱;Flt-1、Flk-1表达I/R 1 d达峰值后迅速。VEGF、Flt-1、Flk-1 mRNA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步增强,均于I/R 1 d达峰值;VEGF mRNA表达I/R1~3 d逐步减弱,后缓慢增强;Flt-1、Flk-1 mRNA表达I/R1 d后迅速减弱。结论老年I/R损伤后脑微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减弱,其机制可能与VEGF、Flt-1、Flk-1的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减弱有关,增龄可能是导致VEGF/VEGFR系统因子表达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不同月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脑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阻断血流2h后再灌注4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月龄段大鼠局灶性脑I/R后血浆ADM。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即有ADM表达,假手术后ADM表达略有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大鼠脑I/R后缺血侧及缺血对侧ADM免疫阳性细胞均增多,但以缺血侧区域增多最为明显(P〈0.05)。老龄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青年大鼠(P〈0.05)。结论 脑I/R后ADM表达增强,ADM表达增强与血管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栓塞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6、12、24 h和3、7、14、28 d,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各时间点每组3只大鼠,对假手术组6只大鼠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其余操作与模型组相同。对两组大鼠进行新鲜取材及用4%多聚甲醛灌注取材,每组3只。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室管膜下区(SVZ)和皮质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脑梗死侧皮质β-catenin表达与假手术组(0.82±0.01)相比,β-catenin表达从缺血-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12 h时下降至最低点(0.55±0.03),随后表达上升,在24 h时达到高峰(1.28±0.07),之后7 d内维持较高水平,但14 d后下降,直至28 d时(0.88±0.02)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梗死侧SVZβ-catenin的表达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至28 d时,β-catenin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高于假手术组(86 581±321),其中在7 d时达到高峰(581 578±29 016),随后下降。以上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SVZ区的β-catenin表达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提示可能激活了β-catenin参与的调节神经发生的信号通路。而造模后12 h皮质β-catenin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缺血急性期多条信号通路发生了负反馈调节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血清脑红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变化及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脑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染色显示神经元损伤、坏死也轻于后者,血清脑红蛋白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脑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谭文波  谭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15-2817
目的 观察马鞭草醇提液抗脑水肿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前3d马鞭草组连续灌服马鞭草醇提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脑组织AQP4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与相同时点假手术组比,模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和脑组织AQP4的含量明显增加,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两者即逐渐增多,72 h出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与相同时点模型组比,马鞭草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和脑组织AQP4的含量明显减少,且脑含水量均与脑组织AQP4的含量呈时相性正相关.结论 马鞭草醇提液有明显的抗脑水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AQP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64只大鼠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升压组、亚低温组及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组(联合组)。对照组不予处理,后三组分别予升压治疗、亚低温治疗及升压加亚低温联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脑屏障破坏情况和脑组织水含量。结果升压组、亚低温组及联合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ven's蓝染色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联合组Even's蓝染色体积小于升压组和亚低温组(P均<0.05),升压组、亚低温组和联合组脑组织水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升压和亚低温能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联合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方法:36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1d,2d、3d、7d、14d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和Nogo-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皮质和纹状体区可见少量凋亡神经细胞。再灌注2h凋亡细胞逐渐增多,3~7h达高峰,随后下降。Nogo-A表达于再灌注2h开始明显增加,并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Nogo-A表达增高,细胞凋亡也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组60只及预适应组60只,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6、12、24、48和72h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预适应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梗死灶周边皮质区VEGF及存活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VEGF阳性细胞、存活素阳性细胞及皮质区VEGF蛋白和存活素蛋白表达较少。与脑缺血组比较,预适应组2、6、12、24、48和72hVEGF及存活素阳性细胞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诱导VEGF和存活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脑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灌注时间窗的脑保护作用;探讨药物干预再灌注时间窗的可行性。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加辛伐他汀组(D组)。C组、D组又各分为MCAO术后2h、4h、6h再灌注组。在完成预定操作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优于B组,测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D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优于B组,梗死体积小于B组(P〈0.05或P〈0.01),脑组织病理变化改善。结论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梗死体积,改善脑组织病理变化,延长再灌注时间窗。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D大鼠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川芎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分别为88.88%和11.11%,P<0.0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55.88±23.98s和2.55±0.45S.P<0.01)。结果提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