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盐酸表阿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使用的不足多为药物释放快、目标组织药物浓度低,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不良反应明显.目的:针对盐酸表阿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足,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方法:以叶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高压匀质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 Zeta 电位,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蛋白负载盐酸表阿霉素纳米制剂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粒外观呈均匀球型,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57.73±0.40) nm,平均 Zeta 电位为(-30.85±0.43) mV,载药量22.78%,包封率可达96.2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2.6%,缓释阶段纳米粒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12 h 时释药量达84.1%,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果表明乳化结合高压匀质法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制剂粒径均匀,粒径范围分布窄,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或纳米微球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型缓释或定向给药体系已经研究了近30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体系能够控制粒径大小、延缓药物降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目的: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包裹材料,探索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超声乳化时间为15 min,乳化剂浓度为1%,油水相比为1:25,合成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粒粒径为217.6 nm,载药量1.79%,包封率85%.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优化制备条件,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  相似文献   

3.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可生物降解型药物缓释或靶向给药系统中.目的:探索载药纳米粒制备条件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维生素E1000 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为乳化剂、姜黄素为模型药物、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O/W 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索影响两指标的主要因素,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的最佳工艺为:水油相比10∶1,聚合物浓度15g/L,药物浓度3g/L,乳化剂TPGS 浓度0.03%.以此工艺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外形圆整光滑,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67.5 nm,包封率为89.52%,载药量为13.72%,纳米粒前期突释不明显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该工艺稳定、简单可行,优化制备工艺得到的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粒径适中、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载异烟肼利福平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微载体药物因具有靶向性、控释性、稳定性、更好的安全性备受关注.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于同一聚乳酸纳米粒的给药系统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及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测定异烟肼、利福平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观察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与结论:载利福平和异烟肼纳米粒表面完整光滑,无明显粘连现象,纳米粒均匀度好.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平均粒径80.4 nm.异烟肼载药量为(15.95±1.34)%,包封率为(5.01±0.17)%;利福平载药量为(4.66±0.97)%,包封率为(4.05±0.18)%.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突释期纳米粒中异烟肼释放度为15.22%,到3 d累积释放度可达95.6%;利福平释放度为9.26%,到3 d累积释放度可达90.3%.提示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所得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小且较均匀.纳米粒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无明显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5.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可生物降解型药物缓释或靶向给药系统中。目的:探索载药纳米粒制备条件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维生素E1000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为乳化剂、姜黄素为模型药物、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索影响两指标的主要因素,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的最佳工艺为:水油相比10:1,聚合物浓度15g/L,药物浓度3g/L,乳化剂TPGS浓度0.03%。以此工艺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外形圆整光滑,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67.5nm,包封率为89.52%,载药量为13.72%,纳米粒前期突释不明显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该工艺稳定、简单可行,优化制备工艺得到的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粒径适中、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液态氟碳靶向纳米粒,观察其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寻靶能力及体外超声/CT双模态成像效果。方法以羟基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全氟溴辛烷(PFOB)及10-HCPT为原料,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10-HCPT-PFOB纳米粒,观察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测量粒径大小和表面电位,以及10-HCPT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cRGD肽制备cRGD-PLGA@10-HCPT-PFOB靶向纳米粒,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LGA@10-HCPT-PFOB纳米粒与cRGD肽的连接情况。体外实验检测其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靶向性能;观察靶向纳米粒的体外超声/CT成像能力。结果本实验制得的靶向载药纳米粒外观呈黄色混悬液,光镜下纳米粒形态规则、大小均一,平均粒径(322.03±5.34)nm,平均表面电位(-1.55±0.10)mV;扫描电镜示靶向纳米粒呈球形,表面光滑;透射电镜示其为核壳结构,PLGA包裹PFOB和10-HCPT,10-HCPT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34±2.28)%和(13.24±1.24)%;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FITC标记的cRGD肽呈绿色荧光,与DiI标记染色的红色纳米粒共同融合呈橙黄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PLGA@10-HCPT-PFOB纳米粒FITC荧光强度为0.78%,cRGD-PLGA@10-HCPT-PFOB纳米粒FITC荧光强度为80.76%;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显示大量纳米粒靶向到SKOV-3细胞表面,与细胞膜上的αvβ3受体结合,部分被SKOV-3细胞吞噬;随着靶向纳米粒的浓度不断增加,其体外超声/CT成像明显增强。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载10-HCPT液态氟碳靶向纳米粒,其10-HCPT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较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通过聚集显影可增强体外超声/CT成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靶向癌胚抗原(CEA)载药相变型PLGA纳米粒(Ab-PTX-NPs),探讨该纳米粒的体外寻靶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能。方法 乳化溶剂挥发法联合碳二亚胺法制备靶向CEA载紫杉醇纳米粒(Ab-PTX-NPs),采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检测其粒径大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紫杉醇包封率及载药量,恒温摇床透析法检测该纳米粒体外释药特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该纳米粒体外寻靶情况,CCK-8试剂检测卵巢癌细胞存活率。结果 制备的Ab-PTX-NPs粒径为(397.70±99.95)nm,紫杉醇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67.26±4.15)%和(6.31±0.39)%。抗CEA单克隆抗体与纳米粒连接率为(92.74±5.7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靶向组卵巢癌SKOV3细胞周围见较多造影剂黏附,流式细胞术测得靶向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CCK-8试剂法测得靶向组在24 h时,细胞存活率高于纯药组(P<0.05),而低于无靶组(P<0.05),当48 h时,靶向组与纯药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制备靶向CEA载药相变型PLGA纳米粒,该纳米粒经低功率聚焦超声治疗仪(LIFU)致相变后可明显增强超声显影,且载药量高,释药快,靶向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一种载紫杉醇的靶向相变型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并评价其一般特性。方法薄膜水化法、乳化法制备载紫杉醇的非靶向相变型脂质纳米粒(PTX-LNP),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法将生物素化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连接于非靶向相变型脂质纳米粒制备载紫杉醇的LHRH靶向相变型脂质纳米粒(PTX-LNP-LHRH),于观察室温下PTX-LNP-LHRH的形态,载药量及包封率,致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PTX-LNP-LHRH的平均粒径为(303±57.76)nm,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3.37±0.95)%和(80.72±5.19)%,OVCAR3细胞的存活率随各组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空白微球组的细胞存活率均90%。提示该组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小。而靶向组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组(PTX-LNP-LHRH+LIFU)的细胞存活率最低,与其他实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制备外接LHRH的载药微泡,并且不影响紫杉醇的载药量及包封率,靶向造影剂组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背景:成骨生长肽体外注射可以刺激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数增加,增加动物的骨量,加速骨折愈合,但因多肽不稳定性及注射应用不方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成骨生长肽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并对其粒径、载药、体外释药、理化特性进行检测。方法: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成骨生长肽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动态检测成骨生长肽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缓释规律。结果与结论: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有较多微孔,具有较高的包封率(>72%)。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成骨生长肽可以从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中缓慢释放,整个释放过程可达49d,累积释放率>85%。提示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负载成骨生长肽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微球,具有很好的控制释放成骨生长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2-12/2010-02有关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肝靶向性,研究,应用".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阐述.结果: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天然无毒的非病毒药物载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靶向释放药物,增加药物的吸收等,达到控释和靶向治疗的作用.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有离子交联法、沉淀法、超声乳化法、反相微乳法、静电纺丝法、反相悬浮交联法、逆相蒸发一短时超声法、还原胺化法等8种不同方法.用于肝脏组织工程如肝移植、人工肝,能维持和提高肝细胞活性和功能,有利于肝细胞生长;肝脏肿瘤治疗中使药物靶向释放于肿瘤部位,更有效抑制肿瘤细胞、降低毒副作用等.结论:肝靶向性壳聚糖基纳米载药体系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载体,但它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