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手术次数、颅脑损伤类型、侵入性操作情况、置管情况、切口脑脊液漏情况、脑外室引流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营养治疗方式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2例,设为感染组;未出现颅内感染88例,设为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术前GCS≤8分、手术时间>7 h、手术次数>1次、有切口脑脊液漏、有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肠外营养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为2.224 ~ 29.338、2.412 ~ 33.584、0.014 ~ 0.923、0.009 ~ 0.223、2.722 ~ 65.319、1.187 ~77.544、0.024 ~0.397、1.557 ~35.980, P = 0.002、0.001、0.042、0.000、0.001、0.034、0.001、0.012)。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评估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天的患者60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前、后1、2、3、4周的GCS评分;比较高压氧治疗开始前、高压氧治疗4周、入院后3月的随访GOS分级提高的患者数;比较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压氧后2、3、4周GC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提高患者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及预后有疗效;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恢复早期治疗作用较后期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52.63%、10.53%,对照组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23.3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实验组硬膜下积液及脑切口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急性颅脑损伤首次手术后再次开颅严重影响预后,残废率、死亡率均高。我们总结18例再次开颅手术的原因,以期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电例;年龄12~66岁,其中<20岁2例,20~40岁10例,40~60岁5例,>60岁1例。受伤原因:车祸11例,坠落伤3例,直接打伤2例,跌伤2例。第1次手术病因:硬膜下血肿6例,硬股外血肿3例,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本肿3例,颅骨骨折2例。再次手术病因:复发性血肿9例,迟发性血肿5例,脑水肿坏死2例,脑脓肿1例,对测血肿1例。两次手术间隔2h~7d。<24h8例,24~72h5例,>72h5… 相似文献
7.
特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室开颅减压37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颅脑损伤的机理比较复杂,合并伤多,伤情急且危重,处理棘手,死亡率高[1~3]。笔者报道对特重特急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伤后1小时30分钟内出现脑疝,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3~5分,在急诊室行开颅减压,疗效满意。现就伤情判断、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61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否急诊手术、是否行后颅窝手术、有无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等资料, 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1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3例 (21.31%),设为感染组, 未出现颅内感染 48 例 (78.69%),设为非感染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4 h、手术次数≥2 次、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时间≥2 d、后颅窝手术、开放性颅脑损伤、白蛋白 < 35 g/L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为 2.111~12.415、1.885~7.463、3.636~62.365、1.505~40.665、2.149~39.184、1.815~6.463、1.636~7.313,P = 0.001、0.001、0.001、0.014、0.003、0.001、0.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否行后颅窝手术、有无开放性颅脑损伤以及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做好预防, 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分析脑膜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脑膜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早期癫痫发作与肿瘤直径、切除程度、术中损伤、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14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早期癫痫21例,占15.0%。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的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率(21.7%,10/46)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11.7%,11/94),肿瘤全切的患者的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率(3.5%,1/26)明显低于未全切的患者(10.5%,12/114),术中发生皮层或血管损伤的患者的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率(25.0%,5/20)明显高于未发生损伤的患者(13.3%,16/120),术后发生瘤腔出血、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患者的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率(22.2%,4/18)明显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13.9%,17/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瘤患者术后早期癫痫发作与肿瘤直径、切除程度、术中损伤、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PN)、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C组(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每组34例。术后36~72h给予相同营养支持,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死亡率。结果①营养评价A、C组比B组好,C组、B组差异显著(P〈0.05)。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②C组的预后优于其它两组,C组的病死率最低(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全肠道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是比较合理的,这对预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血肿、大面积脑水肿颅内高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临床就治的难题。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扩大硬膜下腔减张缝合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大面积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探讨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在救治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脑梗死面积变化;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d内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1%,显著低于对照组33%(P<0.05);治疗组的中残/良好率为42%,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5).结论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效果显著,对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对43例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均采用跨窦骨瓣开颅,骨瓣复位,窦旁(周)硬脑膜悬吊于骨瓣相应位置的骨孔上。结果43例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显示血肿无复发、无残留,骨瓣无移位。出院时COS预后评分:术后死亡1例,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2例,恢复良好39例。结论跨窦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一种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