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取2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根据IMT值分为血管正常组、内膜增厚组、血管斑块组,取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比较各组间年龄、BMI、腰高比、Hcy、HbA1c,并行多元线性回归,观察上述指标对IMT的影响。结果:T2DM患者Hcy、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cy、HbA1c随血管病变加重而增加。回归分析显示,Hcy、HbA1c升高是T2DM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除随访糖化血红蛋白外,早期检测Hcy水平或是及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 选取198例T2型DM患者,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1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9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分别为(1.15±0.41)mm、(0.97±0.28)mm,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64.5%和30.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尿酸、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在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促使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对象141例,其中单纯T2DM组72例,T2DM大血管病变(病变T2DM)组69例。记录年龄、病程、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检测其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h尿白蛋白,同时测空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APN),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病程、年龄、FBG、TC、LDL-C、HbA1c、收缩压、舒张压、APN、RBP4及24h尿白蛋白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HbA1c、年龄、收缩压、RBP4、APN、24h尿白蛋白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病程、年龄、FBG、TC、LDL-C、HbA1c、收缩压、舒张压、APN、RBP4及24h尿白蛋白等因素相关;而LDL-C、HbA1c、年龄、收缩压、RBP4、APN、24h尿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主要研究参数,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39例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无NAFLD组:33例单纯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NAFLD组:3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者,比较三组IMT,并将IMT与HOMA-IR、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1.12±0.11)mmvs(0.81±0.12)mm,P0.05)],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1.35±0.13)mmvs(1.12±0.11)mm,P0.05)]。在T2DM患者中,IMT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更加增厚且颈动脉斑块形成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量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6例、单支病变组16例、双支病变组14、三支及多支病变组14例,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中层厚度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微量白蛋白尿,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相比,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而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发生率以及微量蛋白尿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通过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及微量蛋白尿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2型糖尿病(172DM)患者左室肥厚(LVH)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对39例正常对照者,102例T2DM患者,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T2DM LVH组),32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172DM IMT组),23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T2DM CAP组),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IR)评价IR.结果:T2DM组、T2DM LVH组、T2DM IMT组、T2DM CAP组的HOM-IR均比对照组高(P<0.05),T2DM LVH组,T2DM IMT组,T2DM CAP组HOMA-IR比单纯T2DM组高(P<0.05),T2DM CAP组的HOMA-IR比T2DM IMT组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R对T2DM患者合并LVH、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及粥样斑块形成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的分析研究.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50例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痛患者及50例正常时照组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粗糙、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不明显(P>0.05),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结论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P<0.05),斑块发生率低于高血压病组;而斑块则以高血压病为显著增多(P<0.05);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更明显,斑块形成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及粥样斑块形成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的分析研究.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50例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痛患者及50例正常时照组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膜粗糙、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不明显(P>0.05),而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结论 糖尿病组以内膜增厚为主(P<0.05),斑块发生率低于高血压病组;而斑块则以高血压病为显著增多(P<0.05);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更明显,斑块形成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T2 DM)患者脂质代谢、尿微量白蛋白(u-ALB)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278例T2 DM患者HbA1c水平分为三组:低值组HbA1c≤7%;中值组7%<HbA1c<10%;高值组HbA1c≥10%。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u-ALB水平,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检查。结果(1)三组间年龄、病程、血压、T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BG、TG、LDL-C和u-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A1c呈正相关,(分别为r=0.992,P=0.04,r=0.998,P=0.22,r=1.0,P=0.08,r=0.845,P=0.18);(2)随着HbA1c水平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冠心病、脂肪肝的发病率升高(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和脑梗死的发病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2 DM患者HbA1c水平与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及其慢性并发症相关,应加强患者对HbA1c认识和检测,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踝肱指数(ABI)异常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初诊T2DMABI值320例,ABI<0.9或≥1.3为异常组(A组),0.9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全双功彩色多普勒检查14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结果 随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中其斑块发生率更高。结论 高血压病颈动脉IMT的增厚与斑块形成有密切关系。通过对颈动脉IMT的监测,将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子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原因,为临床判断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高血压病1、2、3级患者150例,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三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硬化指数、血脂、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等情况,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相比较,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动脉硬化指数均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的病程、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纤维蛋白原(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动脉硬化指数的升高,血管内膜增厚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中TC、LDL-C、UA、FIB越高,颈动脉内膜越厚且斑块检出率越高。这些因子可作为了解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作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 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IMT在无血管病变组、T2DM单纯大血管病变组呈递增趋势,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h-PG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年龄、HbA1c,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该研究提示HbA1c与2h-PG相关性最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A1c水平能够预测IMT的进展,即HbA1c水平越低、IMT的进展越慢.  相似文献   

14.
叶琪  俸东升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60-136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肝脏超分级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后分为三组:A组54例为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B组46例伴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C组52例伴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别测定平均颈动脉IMT、HOMA-IR、HbA1c、血脂、体重指数(BMI),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相比,N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更明显(各组P<0.05),颈动脉内膜的厚度与NAFLD的分级增加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穆珺  庄晓明  李然  孟岩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68-157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174例,女173例)进行血糖、血脂、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测量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同时用高频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男性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07);(2)将男女患者分别根据颈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分为3组:A组:颈总动脉内膜正常,IMT≤0.09 mm;B组,0.09 mm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吸烟、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是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男性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无相关性。(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三酰甘油、hs-CRP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与BMI相关性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血尿酸水平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体质量和改善脂代谢紊乱,可能会减少女性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庄丽英  蔡杏娟  戈少红  周营  应蓉  周吉 《吉林医学》2012,33(29):6282-628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8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糖尿病组IMT较对照组升高,糖尿病组中IMT增厚组FINS、HOMA-IR较IMT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BMI、FINS、ln(HO MA-IR)、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已存在颈动脉IMT增厚,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研究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88例受试者分为糖调节正常(NGR)组15例,糖调节受损(IGR)组36例;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DM)组3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管壁情况,测定血糖、血脂、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并予调查表调查吸烟、冠心病、脑血管病、他汀用药、钙通道阻滞剂用药、ACEI或ARB用药、阿司匹林用药、β受体阻滞剂用药等方面情况,比较3组受试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结果:IGR组与糖尿病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NGR组(P<0.05),但IGR组与DM组颈动脉硬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故糖调节受损阶段就已发生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40-50岁中40例T2DM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组IMT及斑块、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观察有无斑块及发生率。结果 T2DM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IMT明显增厚;颈总动脉IMT、CCAD和Rl均高于对照组(P〈0.01)。T2DM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5%vs 25%,P〈0.05)。结论T2DM与颈动脉硬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54例住院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尿蛋白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对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高血压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UAER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病、BMI、PG、HbA1c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病程、TG、CH、FIB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TG、FIB是UAE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玉 《广西医学》2008,30(11):1678-167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血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了解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时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1)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随着IMT增厚,血浆Lp(a)水平逐步升高,糖尿病内膜增厚组较正常组的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起促进作用,其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