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8、IL-12及TNF-α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2例合并肾脏损害)以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IL-8、IL-12及TNF-α水平,分别比较急性期和缓解期以及有无合并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8、IL-12与TNF-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HSP患儿血清IL-8、IL-12与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肾损害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清IL培、IL-1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HSPN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血清TNF-α水平与IL-8正相关(r=0.524P〈0.01)。HSP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IL-12正相关(r=0.670,P〈0.01)。结论细胞因子IL-8、IL-12及TNF-α可能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可能机理。方法将本院重症医学科3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给予血液灌流+CRRT治疗;对照组15例仅给予CRRT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症状改善情况、血清IL-6及TNF-α的改变加以比较分析。结果两组SAP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经治疗后基本消失,血清IL-6及TNF-α浓度均下降,但治疗组各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更彻底地清除炎症因子,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6及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过敏性紫癜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紫癜、血尿、腹痛和关节疼痛的消失时间,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及OPN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患者的紫癜、血尿、腹痛和关节疼痛的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OPN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还能调节血清TNF-α、IL-6及OPN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研究结果可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血清IL-1、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并应用纳洛酮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与治疗后血清IL-1、TNF-α的水平,同时选取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及轻症组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L-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重症组及轻症组患儿血清IL-1、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重症组患儿血清IL-1、TNF-α水平仍高于轻症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IL-1、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其水平能够反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5.
李群  傅睿  黄玉辉  韩斗星  彭晓杰 《江西医药》2013,(12):1135-113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β、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初次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HSP的患儿为病例组(40例),并选取同时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β活性及血清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病例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β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HSPN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β活性明显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2)病例组患儿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HSPN组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HSP组(P<0.05);(3)无肾损害HSP组、HSPN组PBMC中NF-κβ活性分别与血清IL-8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TNF-α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β、IL-8及TNF-α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IL-6、IL-8、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对透析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影响。方法:选30例维持性HD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行HD串联HP治疗设为(HD HP)组,行常规血透设为HD组。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IL-6、IL-8、TNF-α水平。结果:(1)(HD HP)组治疗后TNF-a显著下降(P<0.05),IL-6、IL-8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HD组治疗后TNF-α、IL-6、IL-8均略微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常规血透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无下降,HP串联HD治疗后IL-6、IL-8略微下降,血清TNF-α明显下降,有利于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皮肤瘙痒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皮肤瘙痒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前2月采用常规透析方法 (HD组)治疗,后3月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每月1-2次治疗,观察皮肤瘙痒好转情况。结果 HP+HD组较HD组皮肤瘙痒明显改善(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治疗前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NF-α表达的变化,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血IL-10、TNF-α有调节作用.②HSP患儿血IL-10、TNF-α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王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83-84,87
目的:探讨妇炎康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妇炎康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变化,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妇炎康会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TGF-β1、IL-8的表达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血液灌流(HP)次数与甲泼尼龙剂量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5例重型腹型HSP患儿分为单用激素治疗组20例、3次HP+激素治疗组17例和单次HP+激素冲击组18例。单用激素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常规剂量治疗,3次HP+激素治疗组使用血液灌流共3次,并给予甲泼尼龙常规剂量治疗。单次HP+激素冲击组给予1次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的皮疹、腹痛、关节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症状的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治疗前后三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变化。结果:单次HP+激素冲击组和3次HP+激素治疗组的皮疹、腹痛、呕吐及血便、关节肿痛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组(P<0.05);治疗后单次HP+激素冲击组和3次HP+激素治疗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和血清IgE、Ig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在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用激素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和血清IgE、IgA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儿血清IgG、IgM、C3、C4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法完成多次HP的患儿,单次HP联合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可供选择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及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A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B组);两组均予一系列护理干预,A组予常规透析每周2~3次,B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每周予血液灌流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周后血清钙(Ca)、磷(P)和血清全段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浓度;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重症肌无力等症状的改善.结果 B组血清iPTH、血磷的下降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钙显著上升(P<0.01);皮肤瘙痒、重症肌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及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iPTH水平,改善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陈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32-33,35
目的探讨尿毒症性皮肤瘙痒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76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4.79%)明显低于观察组(88.30%)(P〈0.01);②两组治疗前后BUN、Cr、UA、Hb、hs-CRP、Ca、P及PTH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睡眠、高血压、肾性骨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柳永兵 《中国药业》2012,21(7):44-45
目的 观察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血透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联合血液灌流,对照组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Ca2+)、血磷(P3+)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皮肤瘙痒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iPTH和P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PTH和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a2+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阿法骨化醇冲击疗法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清除iPTH和P3+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盖全冲击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罗盖全冲击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罗盖全冲击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血清肌酐、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及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盖全联合血流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效果显著,且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尿毒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注(HP)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透析患者30例,15例采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注(HP)治疗,为联合组。15例只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含量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SCr、β2-MG、PTH、BUN都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缓解较好。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对尿毒症的治疗比较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过敏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咪替丁、孟鲁司特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及治疗显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起效快,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水平,并观察血液灌流对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P+HD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健康人25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①透析及灌流治疗前两组患者血MDA、SO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TAC、GSH-Px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SOD、TAC、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治疗后血MDA降低的水平、GSH-Px升高的水平较单纯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SOD、TAC与透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着严重的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血液灌流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双嘧达莫3~5mg·kg-1·d-1及泼尼松1mg·kg-1·d-1治疗。比较2组患儿紫癜症状消退时间、肾损害发病率、发病时间和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尿红细胞,24h尿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各种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肾损害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肾损害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嘧达莫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HSP肾损害,改善HSP患者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晖  肖艳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60-196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加血液灌流(HP)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AOPP患者随机分成HD+HP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HD+H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剂)加HD+HP治疗。结果:HP+HD组患者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阿托品应用总量显著减少(P〈0.01),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HD+HP治疗AOP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意义。方法 4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无肾受累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测定入选人群的血清hs-CRP和MMP-9。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为(2.53±0.91)g,与患儿血清hs-CRP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440,P〈0.05);与患儿血清MMP-9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164,P〈0.05)。本次随访6月观察组患儿未出现肾衰竭,临床康复组和轻度尿异常组血清hs-CRP、MMP-9明显高于活动性肾脏病组(P〈0.01,P〈0.05),并且临床康复组hs-CRP、MMP-9明显高于轻度尿异常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和MMP-9可以作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病情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