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以2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一期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控制创面感染及减轻创面水肿;二期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25例筋膜皮瓣全部存活,其中5例有少量张力性水泡,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有3例皮瓣大部分坏死,其中2例为皮瓣旋转点过低(低于外踝上5cm),腓动脉穿支破坏,导致血运供应障碍而最终皮瓣大部分坏死;另1例试图修一次复前足足背及足底创面,皮瓣设计偏大约12cm×20cm,皮瓣远端(修复前足前足部分)坏死。3例皮瓣坏死均需再行其它手术修复创面。所有存活皮瓣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存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可减轻创面水肿及控制感染,创面准备比常规的换药方法创面愈合时间约缩短一半;皮瓣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旋转点过低(低于外踝上5cm),或皮瓣设计蒂宽过小(<1.5cm)可导致血运供应障碍而使皮瓣坏死;用于修复超过中足以远创面的超大皮瓣坏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3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清创及VSD治疗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行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清创、传统创面换药治疗后,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行修复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术后感染率、疼痛程度、治疗时间、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6.7%、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7.0±2.6)d、住院总天数(17.2±4.3)d、疼痛程度(3.2±1.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3.3%、(12.0 ±4.1)d、(27.5±5.1)d、(6.1±1.7)分(x2=3.4356,t =3.9887、5.9800、4.9541,均P<0.05).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VSD技术修复软组织缺损,可以显著减少软组织创面感染情况的发生,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治疗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5,(5)
<正>创伤所致跟腱断裂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在临床较为常见,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成熟显微外科技术,但在皮瓣愈合过程中,因局部感染控制不佳而引起伤口经久不愈合、皮瓣部分甚至完全坏死。2011年7月—2014年7月笔者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VSD)技术修复跟腱周围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在足部感染创面和污染较重的创面应用VSD技术进行处理,待感染减轻和创面新鲜后,采用皮瓣移植修复.结果 10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24个月,移植皮瓣色泽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按足部外形及功能评定:优7例,良2例,可1例.结论 VSD能改善局部血运,降低感染概率,促进肉芽生长,缩短治疗时间.VSD联合皮瓣移植是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10)
<正>足踝部由于软组织附着较少,发生高能量损伤后,易造成大范围的软组织撕脱伤及缺损,如治疗不及时、措施不恰当,极易合并感染,甚至骨髓炎发生。笔者所在科2009-01—2012-06收治如上患者29例,其中7例为慢性骨髓炎,根据收治情况,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联合VS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6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分别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和加压包扎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及创面最终愈合情况、换药次数、创面缩减程度、愈合时间、术后感染率及皮瓣移植成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及创面最终愈合优良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而创面缩减程度和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可显著提高患肢功能及创面最终愈合优良率,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玉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在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清创缝合术,观察组则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Ⅰ期皮瓣移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并统计2周内换药情况、创面恢复情况及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测定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机体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观察期间换药次数为(3.8±0.6)次,少于对照组的(7.3±1.2)次(f=16.499,P<0.05),创面恢复比例为(47.4±2.9)%,大于对照组的(16.4±1.2)%(t=62.470,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25.3±1.8)d,早于对照组的(33.2±2.7)d(t=15.397,P<0.05),干预后观察组TNF-0、IL-1、hs-CRP水平分别为(12.1±0.2) ng/ml、(0.61±0.1)μg/rml、(10.5±1.0)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8.3±0.5) ng/ml、(0.93±0.2)μg/ml、(31.1±2.0) mg/L(t=72.815、9.051、58.266,均P< 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能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换药次数,促进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VSD技术结合二期创面修复治疗的2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VSD组,同期21例采用传统换药结合二期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缩小程度、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或无效腔均愈合,无感染。VSD组创面缩小程度、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治疗费用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用于足踝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可明显刺激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治愈时间,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临床工作中,深度电烧伤、伴骨外露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头皮撕脱伤、手足套脱伤以及其他各种经久不愈的创面,都是临床经常会遇到的,针对这些创面情况,利用封闭负压疗法及结合手术治疗,能减少创面感染,增加植皮或皮瓣成活率,缩短治疗时间。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 ̄03—2011 ̄08笔者所在科收治复杂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足踝部恶性肿瘤手术缺损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经验。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将6例足踝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变广泛切除后,对其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及骨外露创面,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4年,平均(17±4.3)个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满意,足趾及踝活动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创面,手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正>严重感染的皮肤缺损创面临床较为常见。传统治疗方式为清创后换药,控制感染,基底清洁后延期植皮,治疗周期长,换药痛苦。2008年01月—2013年01月,笔者所在科对收治的21例严重感染创面,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自体皮移植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28处创面。男16例,女5例;年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踝周创面及软组织缺损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急、慢性组织损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不同因素导致严重组织创伤的患者,根据组织损伤程度及创面感染情况,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分泌物和异物等,尽量保留间生态组织,开放所有腔隙。使用Vacuseal材料和生物透性薄膜在组织创伤部位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果 93例患者持续负压引流5~7d后,取出Vacuseal材料,有77例形态学观察创面缩小约≥20%,创腔完全消失,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平坦,无水肿、渗出。感染创面经培养均为阴性。其余16例患者创面较大、创腔较深或感染较重,多次重新更换Vacuseal材料,继续负压引流,创面创腔肉芽组织生长均鲜活平整。采用Ⅱ期缝合19例,自体皮片移植修复23例,游离皮瓣转移修复27例,网状皮片覆盖14例,中厚皮片植皮覆盖10例,皮瓣(片)成活率100%。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能够彻底清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可显著提高肉芽创面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水肿的消退,促进修复细胞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急、慢性组织损伤创面修复愈合的速度。鲜活的肉芽组织能有效的使皮瓣(片)紧贴创面,防止皮片的移动并有利于皮瓣(片)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创伤的临床观察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完成所有患者相关治疗工作,治疗方法均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术,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配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4.29%(P<0.05);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 对足踝部创伤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时,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新型负压封闭引流(VSD D型)技术联合游离皮片移植在修复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收治的32例外伤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移植修复,根据皮瓣移植情况予以量化制定循序渐进、系统的、全面的标准化护理干预,包括全面病情评估、VSD负压引流术护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和术后皮瓣血运及血管危象的监测,以及院外延续功能护理干预.以结合规范护理干预模式,评估术后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受区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 ~13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术后行走踝关节功能良好,负重区无皮肤破损.结论 应用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予以标准、规范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全过程,可有效避免血管危象的发生,指导配合康复锻炼,以利于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