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复律技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直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克星和杀手,人类应用电转复技术征服恶性心律失常的漫长历程,可追溯到百年以上。一、体外电转复技术的问世及发展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以消除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失治疗方法,称为电除颤或电复律术。图1 Fredl.Zacouto(1924)早在1899年,prevost应用电流通过狗的心脏能去除心室颤动而复跳。1933年,Hooker等用较大能量、频率为60赫兹的交流电持续5秒通过狗的心脏而没有引起心室颤动,原有心室颤动者,电流通过后反而可除颤。1936年,Ferris等对各种动物心…  相似文献   

2.
心室颤动为致命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立即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引起心脏停搏、晕厥或猝死.心室颤动可表现为持续性,此时需有效的电除颤使之终止.也有部分心室颤动可自行终止、不伴上述严重症状.近年来,通过ICD记录的资料,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无症状性心室颤动(尤其发生在睡眠中)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单相动作电位(MAP)技术,系统研究T波电击引起的复极离散(SIDR)与诱发心室颤动(VF)的关系。方法 截尾指数为65% /65% ,脉宽5 m s的双相电流,以电击强度与配对间期的随机组合施加于稳态起搏的Langendorff离体灌流家兔心脏的舒张期。8 个心外膜和2 个心内膜位点同步记录MAP。SIDR定义为MAP同步记录中最长与最短电击后复极时间之差。结果 诱发VF的电击引起的SIDR为(64±15)m s,但当配对间期分别移出易损窗口左右沿各10 m s 后,SIDR显著变小,其值分别为(33±14)m s和(27±8)m s(与诱发VF电击比,二者皆P< 0.001)。当配对间期位于易损窗口内,但电击强度高于易损上限(ULV)时,SIDR显著变小,其值为(41±17)m s(与诱发VF的电击相比,P< 0.01)。结论 VF的诱发与SIDR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电流对心脏能起兴奋作用这种现象,人们知道已经很久。但一次电刺激能使心脏产生一次收缩这种知识,直到较晚近才被应用于临床。 1900年,一些学者实验证明用直流电或交流电直接刺激心脏,都可终止心室颤动。但时隔多年,这个实验成果才被有效地应用。1936年,Ferris等在心脏大小大致相当于人心的绵羊,用电刺激也能终止心室颤动,但这个实验成果同样末被即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单相动用电位(MAP)技术,系统研究T民击引起的复极离工用(SIDR)与诱发心室颤动(VF)的关系。方法 截尾指数为65%/65%,脉宽5ms的缀相电流,以电击强度与配对间期的随机组合施加于稳态起r Langendorff离体灌流家兔心脏的舒张期。8个心外膜和2个心内膜位点同步记录MAP。SIDR定义为MAP同起记录中最长与最短电击后复极时间之差。结果 诱发VF的电击引起的SIDR为(6  相似文献   

6.
自从1947年应用电去颤(电击)于人体以来,去颤所需的阈值能量或电流强度究竟多少,至今仍有争论。某些人认为心室颤动时可先试用较小的能量,因为电去颤能量太强会引起心脏损害而导致存活率降低;但也有人认为应首先用较高能量去颤,因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的电治疗包括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是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心脏电复律一、电复律的临床应用1、心室颤动非同步电复律为抢救室颤的首选方法,应尽早进行.电能用200~300瓦秒,争取一次成功.室颤波细小者可给肾上腺素促其变为粗颤,使去颤易于成功.电击一次无效时,可连续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痉挛致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13年6月间冠脉痉挛致心脏骤停患者,经冠脉造影等检查排除冠脉疾病及其他心脏疾病,长期随访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结果共入选13例(男/女,10/3),该队列的吸烟率及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心室颤动是导致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和/或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3例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经平均71(3—296)个月随访,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余12例未再发生心脏骤停和ICD放电等事件。结论冠脉痉挛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有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现代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装置可靠性差,除颤失败率高,对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事件唯一的治疗方法是电击;因此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时常规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现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性能较前明显改善,除颤性能提高,经静脉途径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平均除颤阈值是20~30J,低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最大输出能量,且除颤阈值测试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险;因此许多临床心脏电生理学者开始质疑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心室颤动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抢救12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SFEMI心室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下,12例患者均采用及时的心脏电除颤和静脉溶栓治疗,11例获得成功,1例死亡。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无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应及时积极采用静脉溶栓疗法,心室颤动时应首选电击除颤,以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业已证实行之有效,但并发心脏骤停,复苏后即刻溶栓的病例极少报道,本文报告一例。患者,男,52岁,因反复胸骨后疼痛4天,加重半小时伴出汗、恶心、呕吐,于97年12月2日上午9时就诊,心电图检查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查体时突然阿斯发作,心电监测为心室颤动,立即副肾上腺素ling静脉注射后电击除颤,转为室上速,后又心室颤动,再次电击除颤,转为窦律,患者意识随之恢复,即刻给尿激因(UK)150万单位溶栓治疗,半小时内静点完,继之配合AMI常规治疗,七天后可离床活动,仅自觉轻度胸闷及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树兰(杭州)医院收治的2例心脏电交替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探讨临床上少见的心脏电交替现象。2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记录到心脏电交替现象,且动态心电图均捕捉到室性心动过速,其中1例还捕捉到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和全心停搏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心室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简称室颤,VF)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冠心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不明原因的特发室颤等各种心脏疾病导致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惟一获得广泛认可的室颤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电生理标测技术的进步和对心室颤动的激动波现象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超越了原本局限于心脏机械运动状态和体表心电图描述的室颤认识水平。部分研究者开始在临床研究中引入以破坏心律失常发生关键环节为指导思想的导管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室颤,初步尝试的结果颇为乐观。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治疗的指南中,将心室电风暴或称交感风暴定义为24h内患者自发1〉2次的心室颤动(室颤)或快速室速需要电复律紧急处理的症候群。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拘心室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于随时可能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人,例如心脏骤停和心室颤动,安装心脏起搏器或者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他们的生命。当心脏停跳时,心脏起搏器发出电信号刺激心脏搏动;而植入式的除颤器则在心室颤动时发出电击使心律恢复正常。这些机器能在危急情况出现时拯  相似文献   

16.
硫酸镁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一例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吴明永1992年4月我院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经多次电击除颤及并用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最后经静脉注射硫酸...  相似文献   

17.
心脏复律术是用电能来治疗快速心律及异位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电击复律比药物复律疗效迅速而可靠,且副作用少。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心脏电除颤(defibrillation)。心脏复律术分体外经胸式和植入式,前者已广泛用于临床,后者在国外安置例数也逐年增加。电复律是用QRS波同步的方法将某些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电除颤则用非同步方法消除心室扑动(VF)或心室颤动(Vf),除颤后的心律可为窦性,或非窦性。  相似文献   

18.
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报告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的冠心病.方法对反复晕厥或心脏骤停发作的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例男性患者,年龄40,51和39岁.2例反复发生晕厥,动态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风暴;1例运动时室速/室颤.3例血管造影均发现冠状动脉狭窄90%以上,心电图U波明显,晨起或运动时一过性缺血型ST-T改变,室性早搏先于ST-T改变出现.以QRS波形态定位,电风暴起源与罪犯血管的供血区域一致.植入支架解除狭窄后,电风暴与ST-T改变消失,症状缓解.随访8,32个月和7年,未见电风暴发作,1例植入ICD,7年仅有1次不恰当电击.结论冠心病可以电风暴为初发表现.植入冠状动脉支架解除狭窄,消除缺血性电风暴的病理基础,可有效防治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9.
电击致死者心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电及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击致死的事故时有发生。电流对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损害机制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相同。电流对心脏的损害是致人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所造成的心脏在形态学上的改变,是心脏生理功能改变的基础,本文仅对电击致死者心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阐述。1材料和方法本组5例电击致死者均较年轻,平均年龄33.5岁,均无其他心脏疾病,因电击致死进行尸体解剖,先对心脏进行大体检察,然后将心脏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2周后取材,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与正常心脏的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对比。2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例的心电学特征。方法 报告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结果 ①急性左心衰竭发生以后,窦性频率加快,如发生窦速,频率在120-150次/min之间,提示左心功能不全;②心脏破裂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是心脏起搏点下移,直至全心停搏;③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Vf)电击复律成功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