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手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旨在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体位架优势。方法将38例截石位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托腿架,实验组用改良手术托腿架。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监测腘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术后了解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中腘静脉直径显著增大,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减少,与实验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优势在于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改善因体位导致血液回流不畅,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减少腓总神经损伤;同时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确保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完全失去运动能力,在皮肤消毒时需借外力将其患肢托起。一直以来由巡回护士用手将患肢托起,并要求将患者患肢抬高20~50 cm甚至更高,持续15~20 min[1]。护士常常因托举时间长以致体力不支而放低患肢高度,易造成污染;医师消毒时也常考虑到护士抬腿费劲而加快消毒速度,影响消毒质量。我科就地取材利用手术 相似文献
3.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此体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础上,用腿架使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两下肢分开,充分显露会阴部。主要用于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手术中。在日常工作中摆放截石位手术时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摆放好截石位后,需要将手术床分腿式腿板取下;手术结束后,病人从截石位转变成平卧位后又需要加上两个腿板。而每个腿板重量在7kg以上。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体位台车,用于减轻截石位连台手术中存在的体力消耗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自制阴式手术器械台在妇科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妇科会阴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台,实验组使用常规器械台联合自制阴式手术器械台。记录两组手术器械台受污染例数、每台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妇科医生使用器械台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污染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妇科医生使用器械台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阴式手术器械台使用方便,有利于手术配合,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6-2009年对320例患者在侧卧位手术中采用截石位固定架,用后效果反应良好,得到了外科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肯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通过骨性指标测量指导手术中放置截石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进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放截石位;试验组在测量患者的股骨长度,角尺测量两大腿间、小腿与大腿间、搁脚板与搁脚架之间角度的基础上,根据测量结果指导截石位肢体位置的摆放.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后即时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术后3 d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术后即时,试验组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出现脚麻、活动受限和皮肤受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骨性指标的测量,为截石位的摆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截石位的摆放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2例,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取改良截石位;对照组61例,采取传统截石位。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术中操作影响。结果:试验组不同体位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无1例出现术中体位重新调整,而对照组61例中有19例需要在术中重新调整体位,影响了手术医师的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且有2例因术中重新调整体位而导致患者肌肉损伤。结论:改良截石位既不影响术中医师的操作,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适合所有妇科截石位手术。 相似文献
10.
肛门、巨结肠等手术体位为截石位,双下肢暴露。而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再加上手术创伤,若保暖不当易引起体温不升,影响术后恢复。现设计的截石位保暖及体位固定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极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正截石位是妇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手术的常用体位。为了给病人维持体温,又便于术中肢体血液循环的观察,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我科特制作了下肢腿套应用于截石位手术病人,效果明显,得到各外科医生好评。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选择柔软透气性好的棉布一块,将其裁剪成80cm×100 cm大小,在棉布的两侧80 cm×30 cm、80 相似文献
12.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主要用于妇产科、泌尿科、肛肠外科手术。由于该体位在临床上易引起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1],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手术配合上改良了传统截石位摆放的方法。2006年1月-2007年4月对100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两种体位摆放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妇科领域中绝大多数手术可应用腹腔镜[1]。由于腔镜手术的特殊性,子宫全切术要求患者取截石位,但截石位是最容易引起损伤的体位[2],摆放不当可导致腓总神经和骶神经后支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腓肠肌骨筋膜综合征等并发症[3]。传统截石位不但容易引起这类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手术野
暴露局限,影响手术操作。本院自2010年7月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以来,对传统截石位进行改良,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暴露局限,影响手术操作。本院自2010年7月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以来,对传统截石位进行改良,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截石位摆放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采用截石位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比较两组病人手术体位舒适度、医生满意度及病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舒适度、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改良截石位体位摆放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医生的满意度,有利于病人早日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巡回护士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80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的配合,提出循证问题,检索循证依据,提出循证配合,分析循证结果,总结术中护理配合的注意要点。结果循证护理为手术中巡回护士配合提供了可靠的护理依据,80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肩背酸痛、皮肤压疮等情况发生。结论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巡回护士配合中的应用,满足了手术患者及主刀医生的需求,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为其他类似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特点是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手术方式.良好手术体位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防止肢体神经等以外损伤的发生,同时也是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本院自2007年11月~2010年4月30日,实施了腹腔镜妇科手术2 018例,无1例因体位安置不当导致患者手术实施困难及术后不适,手术医生满意. 相似文献
17.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此体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础上,用腿架使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两下肢分开,充分显露会阴部,主要用于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试验组采用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舒适度、小腿周径、腘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术后舒适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腘静脉内径显著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截石位避免了对腘窝的压迫,有利于血液的回流,能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在妇科进行截石位手术治疗的 9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脑分 配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 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妇科截石位手 术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 予妇科截石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能够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 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本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选取 7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截石 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改良截石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截石位期 间指、趾血氧饱和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截 石位后 30min、60min、120min 与平卧位后 10min 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14%)(P<0.05)。观察组指、趾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改良截石位可有效促进下 肢血液循环通畅,维持指、趾端血运及血氧饱和度正常,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