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祖国医学是人类医药学的一座伟大宝库 ,曾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仅就祖国医学关于催产的理论、技术等 ,择其要者以述之 ,冀能为中医妇产科临床工作有所裨益。1 巧用催生古方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智慧 ,创立的许多用于催生的古方。如陈自明总结的“催生柞木饮子”(生柞木、甘草 )、“催生如神散”(百草霜、白芷 )、“如圣散”(黄蜀葵花 ,无花用葵子亦可 )、“催生丹”(兔脑髓、乳香、母丁香、麝香 )等。另附验方一则 (明乳香为末 ,醋调服 ) ,其选方旨意及用药大法 ,清·肖土熏的《女科经纶》…  相似文献   

2.
韩红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186-187
以《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经典理论为纲领 ,探讨了针灸理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其中 ,以自然变化对气血的影响 ,探讨了气血应天时、气血应月时的客观规律 ,并分析了《内经》中“因天时而调血气”的针灸疗法。以自然变化对人体气血升降沉浮的影响 ,探讨了四时的不同刺法、留针时间、针刺深浅及“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特殊针法 ,同时 ,对违反四时之气、逆时而刺的误刺后果进行了分析 ,从反方面论述了针刺要顺时顺势而刺的重要性。提出“天人合一”是中医针灸的最高境界 ,在倡导自然疗法 ,重视绿色医学的今天 ,必将成为中西医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3.
温针灸临床应用及理论探讨272111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室张冬云温针灸是针刺得气后,取一段2厘米左右的艾条,放置在针柄的上端,点燃艾段的上端或下端,热力通过针体传入穴位,是一种作用显著、痛苦小、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红外线、神灯、频谱等物...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穴处方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腧穴配方规划为大方、小方、轻方、重方、急方、缓方、单穴方、双穴方,并探讨了复方的组合方式,提出:针灸处方除考虑腧穴的功效外,还要考虑发病的轻重缓急、症状的虚实寒热、刺激方式和刺激量的有机组合,希望能对传统的配穴方法有所补充,为针灸配穴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探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灸雄性小白鼠“气海穴”对性腺及性腺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明  刘晓艳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68-1068
目的:针灸雄性小白鼠“气海穴”,观察针灸对小白鼠性腺和性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灸组、对照组),每组10只。针刺组刺“气海穴”,灸组灸“气海穴”,对照组刺尾部无穴区。结果:实验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性腺重量及性腺激素含量有明显增加,而实验两组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针灸气海穴具有调整和加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在抗衰老养生保健方面有一定意义;②针与灸两法的差异无显著性;③只有经穴才是针灸的有效刺激点。  相似文献   

6.
针灸手法对针灸疗效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彦平 《陕西中医》2012,33(3):328-330
针灸手法与针灸疗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选择恰当的针灸手法来进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结合了大量的古今文献,展示了传统针灸补泻手法的来源、操作、运用以及有关现代医学的研究,认为辨证选择正确的针灸手法和运用不同手法加强针感促使得气对取得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灸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达  黄诚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47-48,F003
大量资料表明,针灸对不孕、月经异常等妇科病和不育、性功能异常等男性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针灸对上述疾病的治疗作用与其对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功能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现就近10年来针灸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作用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胡芬  林冕  诸剑芳 《新中医》2022,54(16):151-155
以肠道菌群作为认识的切入点,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理论探讨分析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思路。分析总结认为,在现代医学上,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这一途径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中医学认为,脑与肠在脏腑生理功能上互相关联,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针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有效降低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最终实现从肠治脑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在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时,可重视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腹部腧穴的应用以达到良效。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及循证证据表明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疗效明确、副作用小,但其机制尚未系统阐明。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针灸能够通过促进脑肠轴相关脑区功能正常化,调动脑肠轴相关NEI网络中自主神经、HPA轴,调节下游免疫网络及肠道菌群促使胃肠道稳态恢复。此外,针灸可通过抑制痛觉信号传递减轻功能性胃肠病内脏超敏反应。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基于“脑-肠”整体水平的效应机制进行了综述,为针灸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上行通路备受关注,即通过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通路影响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针灸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和调控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以针灸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为切入点的疗法有望成为脑卒中新的防治契机.笔者拟从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来探讨针灸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11.
马元 《中国针灸》2009,29(11):893
针刺治病的过程就是医生用针体在经穴内调气的过程,调气必须在明辨经络和经穴状态的前提下实施,而只有通过针下气的细微变化方能感知经络经穴的虚实寒热等机能状态.这一系列操作的核心体现在催气、得气、守气、辨气和调气几方面.本文将这一核心操作过程系统化,并根据临床实际重新阐明了得气的意义和辨气的方法,为正确理解针刺操作的真正含义和切实掌握针刺操作的核心内容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用灸法防治疾病,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因其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思维模式上。针灸的思维模式根于中医思维模式,但又不完全一致,可以说是中医思维模式的发展。本篇从经络病机、整体观、辨经论治、向心性思维、纵横思维五个方面说明针灸特有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的理论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治疗。结果:小儿脑瘫的康复率有所提高。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提高临床的治疗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Guiding Role of Muscle Region Theory i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麻醉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推动着针灸理论的完善。经筋理论也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主症决定了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临床应用中的指导地位。经筋分布与神经的相关性,是经筋理论对针刺麻醉指导的基础;同时,针刺麻醉推动着经筋理论的不断完善。两者间存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发展关系,符合辨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针灸治疗方案的科学化是提高疗效的基础,关键内容包括取穴组方、针刺时机、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等几个方面,这些关键因素的确定均应当遵循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和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现代针灸学研究及现代针灸学理论的建立能够为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技术、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操作技能等一系列知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也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本文就作者多年来针灸教学的体会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作者介绍了针刺的补泻作用。澄清长期以来对针刺补泻的错误理解,提示我们正确掌握针刺的适应范围,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针、灸、药。  相似文献   

19.
整体经络针刺法理论依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整体经络针刺法的取穴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立论依据。整体经络针刺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指导下,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每次针刺一条经脉相关腧穴,十二次针刺完所有十二经脉相关腧穴作为一疗程的针刺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整体上疏通十二经脉,全面调整各经脉、脏腑、系统的功能,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辨证涉及多经脉、多脏腑、多系统,甚至十二经脉的病证。其立论依据主要是中医整体观、经络学说和经络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承淡安针灸学术思想特点简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hang SJ 《中国针灸》2011,31(11):1027-1030
梳理了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认为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有着明显的承故纳新、求真求实的特点.对于针灸学术理论与针灸用具,先生从临床出发重新阐释,加以改进,务求简明实用.同时,先生积极吸收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的最新成果,将之引入到针灸学术的教学与研究中,为针灸现代化作了重要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