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在南京市中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结果经治疗已缓解18例。结论综合考虑CRP、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体积的变化能够反映UC的活动性,可以作为评估UC严重度及病变范围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硫唑嘌呤治疗的50例脑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缓解率为76%,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结论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硫唑嘌呤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及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白及愈疡汤大剂量组,C组为白及愈疡汤中剂量组,D组为白及愈疡汤大剂量组,比较四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白及愈疡汤组(B、C、D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P<0.05)。结论白及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剂量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方面疗效显著,继续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4.
315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龙  吴琳 《天津医药》1999,27(6):377-37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一种非特异性肠病。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意义的方法。自1978年~1997年20年间我院共行结肠镜检查 5 991例,其中 315例确诊为 UC,现将其诊断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病例:315例UC患者中男163例,女152例,男女之比为1.07:1。年龄为8~78岁,平均40.1岁,其中31~50岁176例占55.9%,≤30岁47例占14.9%,≥51岁者92例占29.2%。315例患者的结肠镜所见。活检及临床表现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所制定的UC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以粘液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确诊的7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0.84,平均发病年龄(42.7±15)岁,高峰发病年龄30~49岁。临床表现以脓血便(87.5%)、腹泻(79.1%)和腹痛(62.5%)为主,肠道外表现少见。病变以直肠和左侧结肠受累为主,累及直肠18例(25.0%)、直乙状结肠16例(22.2%)、左侧结肠10例(13.8%),直肠加左半结肠受累者共44例(61.1%),全结肠24例(33.3%),节段性或区域性肠段病变4例(5.6%),无结肠癌变患者。结论 本组UC发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以轻中度多见,但重度患者亦较多,肠外表现较少,病变以左侧结肠炎型最多见,全结肠炎型亦较多见,无癌变和严重并发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中血小板计数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病例173例,根据Truelove评分分为轻、中、重度,正常对照组40例,统计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并与病情的轻重有关(P〈0.05)。血小板计数、一氧化氮分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分级有关,并且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抑制NO在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7例U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BPC),分析两者对临床病情程度的影响.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外周血CRP水平及BPC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RP水平及BPC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P<0.01).结论 外周血CRP水平和BPC对判断UC活动性及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英夫利西单抗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分析并总结英夫利西单抗的治疗效果。结果 2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过英夫利西单抗治疗2周后,胸部、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6周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能迅速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对显著改善患者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病例173例,根据Truelove评分分为轻、中、重度,正常对照组39例,统计各组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分级有关。结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熳  张志广 《天津医药》2007,35(11):858-85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的疾病,近二十年来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年龄为20~40岁,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有第二个高峰[2]。故笔者将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即≤40岁,41~59岁,≥60岁,分别比较其临床特征及肠镜下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参数及乳酸脱氢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提高对疾病诊治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结果 UC活动期患者CRP、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参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随着疾病病变范围以及严重程度的增大,患者四项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综合考虑C反应蛋白、血小板参数、中性粒细胞参数及乳酸脱氢酶的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疾病的活动度及严重程度。对UC病情的预测及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见血液检测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及相关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08例UC患者及55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结果。结果活动期UC患者的血红蛋白(H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缓解期UC患者,而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ESR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UC患者(P<0.05);重度活动UC患者的Hb、MPV、ALB显著低于中度及轻度活动组;PLT、D-二聚体、FIB、ESR、RDW显著高于轻度及中度活动组(P<0.05)。各指标在UC患者的活动性均不十分理想,但ESR、RDW、MPV三者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Hb、MPV和ALB与UC患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PLT、RDW、D-二聚体、FIB、ESR与UC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常见血液各指标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初筛指标,可以帮助早发现UC患者、早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尽早地开展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星星  葛超 《安徽医药》2017,21(7):1213-121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活动期UC病人180例为观察组,根据Truelove-Witts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分级,同期选取对照组180例,对比两组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UC病人PCT、CRP、ESR、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UC病人PCT、CRP、ESR、WBC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UC病人(P<0.01).UC病人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WBC,但低于CRP、ESR(P<0.01).结论 血清PCT水平能够预测UC病情严重程度,与CRP、ESR、WBC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闻莺  韩敏  陶玙婧  刘欣艳  杨根妹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14-1615,1618
目的探讨近年来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与非老年UC患者临床特点差异,为临床诊治老年UC患者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3例UC患者临床资料及内镜学资料。以发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作为分组标准,分为老年组65例和非老年组118例。结果 UC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老年组患者腹胀、贫血较非老年组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泻、腹痛、血便、黏液便、里急后重、消瘦、发热、肠外表现、并发症、内镜下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在活动期清蛋白降低者(40.00%,26/65)较非老年组(19.49%,23/118)多见(F=27.857,P=0.000)。老年组中55例(84.62%)结肠病变范围局限在脾曲以下,而非老年组患者有90例(76.27%)患者病变范围局限在脾曲以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17,P=0.002)。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老年UC患者的临床特点,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付丹  陈霞  付冰 《现代临床医学》2005,31(5):338-339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确诊溃疡性结肠炎(UC)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62例UC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结肠镜检示病变呈连续性、弥散性分布,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占45.4%,左半结肠占46.8%.治疗上根据病情轻重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或)激素治疗,缓解率高.结论:UC近年发病例数明显增加,临床表现较典型,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个别危重症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6.
檀飞飞  周中银 《安徽医药》2023,27(3):568-571
目的 评估粪便钙卫蛋白(FC)作为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活动性的非侵入性标志物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UC病人66例,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按照改良Mayo评分及Truelove分期分别对病人进行分组,比较同一分组的不同组别间F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及白细胞值是否有差异,并将FC与CRP、ESR、血小板、白细胞、病变范围及取样大便的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FC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Mayo分组中,轻、中、重度活动期组FC值分别为79.30(21.85,195.44)μg/g、 43.00(15.00, 122.45)μg/g、34.50(21.95, 53.55)μg/g,P=0.400;Truelove组中,轻、中、重度组FC值分别为90.50(45.85, 211.50)μg/g、 52.50(24.00, 188.80)μg/g、35.80(22.80, 55.25)μg/g,P=0.410,不同组别间FC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C与CRP、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CRP)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病情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活动期和34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水平及关系,比较临床病情程度对CRP的影响.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亦明显高于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 CRP水平升高能反映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的疾病,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年龄为20—40岁,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有第二个高峰。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2个年龄段,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以期发现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葛洋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1-1692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选取8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和特点以及活检组织病理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85.19%)、腹痛(71.60%)、黏液脓血便(62.96%);病变分布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40.74%)、直肠(28.40%)及左半结肠(24.69%);镜下表现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者72例(88.9%);活检病理结果: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有58例(71.6%)。结论: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结肠镜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粤北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丙种球蛋白是否有反应分成无反应组、敏感组,各60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检测和心脏彩超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血钠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血钠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川崎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反应组、敏感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血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和敏感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