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因子及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5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及58例年龄基本相配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具体原因,比较分析急性小脑梗死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寻找早期识别急性小脑梗死的预测因子。结果 13例(23.64%)初诊时被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者。36例(65.45%)没有步态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没有进行眼前庭反射检查,初诊时阳性体征(如眼球震颤、辨距不良及直线行走困难等)的发现率明显偏低。16例(29.09%)没有及时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小脑性眩晕的早期呕吐、头痛症状及眩晕间隙期步态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Essen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ESRS)>3分是预测急性小脑梗死的重要因子(P<0.05)。结论急性小脑梗死通常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病史询问不详尽、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彻底、忽视了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早期CT检查的不敏感性是容易漏诊或误诊的重要原因。ESRS>3分、早期出现呕吐或头痛、眩晕间隙期直线行走困难、前庭眼球反射正常对早期诊断小脑性急性孤立性眩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和眩晕是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症状,有证据表明,与偏头痛相关的复发性前庭系统症状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症。偏头痛是以发作性严重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慢性病症,一些患者常伴有神经系统先兆症状。偏头痛患者常伴有前庭系统症状,其表现程度不等,既可以是明显的眩晕,也可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不能耐受头部活动等特异性较低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李涛  李承晏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2):146-146+160
正颈性眩晕是目前一个较流行的诊断,患者出现几小时到几天的头昏或眩晕,有颈椎病史或有颈椎退行性变的证据,临床医生没找到头昏或眩晕的其他确切病因时就会给一个颈性眩晕的诊断。用颈性眩晕来查阅中文期刊可以发现数千篇讨论颈性眩晕的论文,但颈椎病变会引起眩晕吗?根据国际前庭症状分类,眩晕(Vertigo)指无自主运动时出现头部或身体的运动感或头部正常运动时出现的自身运动感;头昏(Dizziness)指在没有假性运动感的情况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孤立性眩晕主要见于前庭周围性病变,罕见于大脑中动脉(MCA)穿支脑梗死,本文探讨MCA穿支梗死出现孤立性眩晕与头晕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3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和头晕的MCA穿支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同时通过PubMed检索之前报道的病例,回顾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包括文献共5例表现为眩晕和头晕的MCA穿支梗死病例。3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和头晕,1例表现为持续性头晕伴随短暂性言语不清,1例有轻偏瘫,2例有眼球震颤。眩晕与头晕严重程度均为中度,经治疗后眩晕和头晕多在病程7 d内完全缓解。4例梗死灶位于左侧内囊或放射冠区,1例位于右侧放射冠。颈部及头部增强血管成像有2例显示右侧椎动脉纤细狭窄,4例完成了头部增强CTA检查均提示前循环血管正常。本文3例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之前,均未有明确诊断。结论 MCA穿支脑梗死可以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和头晕,严重程度较轻,持续时间通常数日,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为了避免漏诊或误诊,推荐神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弥散成像(DWI)可作为老年首次眩晕和头晕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5.
良性复发性眩晕(benign recurrent vertigo,BRV)是对一组临床症状的描述,指反复发作性眩晕,不伴神经系统及耳蜗异常,眩晕发作期间可检测到眼震,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天不等,发作频率每天1次至数年1次不等,女性多见,不符合其他前庭疾病的诊断标准。可能与偏头痛或前庭性偏头痛或梅尼埃病相关。目前关于良性复发性眩晕的报道较少,人们对其认识仍有不足。2017年《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将其归为病因诊断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达纳康治疗22例儿童非梅尼埃病眩晕[1],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患儿主诉眩晕,呈间断性或持续性发作,眩晕程度较轻,伴有或不伴有旋转感、恶心、呕吐、出汗、耳部重压感、耳鸣及听力下降,缺乏前庭功能受损证据(眼球震颤、蹒跚步态、昂伯氏征、偏向指数);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示脑血流速度加快或(和)不稳定、不对称的异常改变。所有病人进行视力、听力、前庭功能、神经病学、心血管系统检查、除外因头部外伤、近视、肿瘤、感染、中毒、心脏疾病引起的眩晕及梅尼埃病。 初筛45例眩晕患儿均系…  相似文献   

7.
"前庭性偏头痛"是早已被认识但最近方被国际头痛协会和国际Bárány学会认可的诊断概念。明确诊断前庭性偏头痛,首先需要熟悉诊断标准,其次需要掌握临床表现(如前庭症状性质、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最后需要与前庭性偏头痛具有相似表现的疾病(如特殊类型偏头痛、良性发作性眩晕、良性复发性眩晕和梅尼埃病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头晕或眩晕与头痛是神经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临床上有涉及头晕或眩晕与头痛交叉症状的患者,随着学科的发展进步,曾经先后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偏头痛相关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等.这不仅是2个症状之间的交叉,还是2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共同作用以维系机体平衡,前庭外周刺激信号通过前庭感觉通路传递到中枢的过程中与头痛的相关通路有可能产生交互,病理状态下有可能引发头晕或眩晕合并头痛,临床上有可能为"一元"疾病,也可能是"二元"疾病共病,因而存在争议,引发关注.2012年中华神经科杂志组织青年医生进行了关于患者偏头痛合并眩晕时应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还是偏头痛性眩晕的辩论[1];在国际上,国际前庭学研究领域权威——Barany学会(为纪念因从事前庭学研究获191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奥地利学者Barany而命名)和国际头痛学会(IHS)共同探讨制定了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并于2012年在前庭研究杂志上发表[2].解读该诊断标准,同时了解与其进行鉴别诊断的相关头晕或眩晕疾病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上对头晕或眩晕、头痛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表现为突发剧烈的眩晕,症状反复。现将我院200305~200405应用血栓通治疗VBI35例并行对照研究,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入选条件:(1)眩晕多因头部和体位变动而诱发,有旋转感,视物不稳定;(2)同时至少有一种椎基底动脉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症、肢体麻木无力、猝倒等;(3)有轻微的脑干体征;(4)排除眼耳和颅内其他疾患所致眩晕,包括头部CT或MBI正常,入选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2~78岁,平均64.5岁;治疗组男15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0.
115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性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眩晕分为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因病变部位不同,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目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眩晕的病因诊断方面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分析了我院2002年以来115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前庭神经炎2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庭神经炎是一种病变侵犯前庭神经核或前庭神经节的疾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而无耳鸣、耳聋为特点。本病并不少见,偶有小流行。鉴于国内文献报导甚少,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前庭神经炎2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癫痫性眩晕     
本文作者描述30例成年癫痫性眩晕的临床,脑电图及治疗结果,并认为癫痫是短暂性眩晕(无论是否伴有自体旋转性感觉)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30例主诉眩晕(即短暂的平衡感觉失调)的病人,其中部分伴有自体旋转感.年龄为15-60岁(平均35岁),女18例.各例研究资料与治疗结果说明其眩晕症状均为癫痫引起.评定时以病史及检查结果为根据,并进行耳科(包括听力计和变温试验)及脑电图检查.5例进行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部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及CT.脑电图检查包括清醒状态常规描记、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期描记;有4例进行睡眠期描记.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常发生于迅速进入海拔2500m高度以上的登山者或旅游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胃肠道紊乱、疲乏或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1].如得不到有效控制,AMS会进一步发展为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危及生命.查阅国内文献,尚无AMS或HACE头部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报道,故将我院收治的l例AMS所致胼胝体病变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眩晕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之一 ,可由多学科和多系统疾病所引起 ,现将其常见者分述如下。1 耳源性眩晕  系指由内耳前庭感受器受到病理损伤所致 ,常伴有听力障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但无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迹象。常见病因有 :1 1 Meniere(梅尼埃 )病 占耳源性眩晕的 6 6 % ,中年后发病为最常见。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 ,可能是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 ,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淋巴液压力增高 ,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缺氧及敏感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等病理变化所致。以发作性眩晕、慢性进行性耳…  相似文献   

15.
巴金森氏病病人常有姿势不稳的症状和体征.作者认为这些症状和体征与前庭功能失调有关.他对36例巴金森氏病人和对照组316人检查了冷、热水试验和电眼震图,发现60岁以上的巴金森氏病人与同年龄之对照组比较前庭反应减退或消失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减退反应为31%比10%(P<0.001),消失反应为31%比6%(P<0.001).姿势不稳和前庭功能反应减低或消失同时存在者居多,姿势不稳的巴金森氏病病人91%(21/23)有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但无姿势不稳的巴金森氏病病人只有10%(1/10)表现为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前者均为高年龄(平均73岁),后者平均年龄64岁.Purdon-Martin注意到在脑炎后巴金森氏综合征病人,直立和保护反应减弱.视觉、本体感觉和迷路的功能是基底节的运动的姿势调整的传入系统.认为本体感觉的损害对姿势反射性调整障碍是最重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后12小时住院的病人,以评价单纯运动性轻偏瘫(PMH)和感觉运动性中风(SMS)综合征预报腔隙性中风的准确性,并用头部CT或尸检作确诊依据。 选1984年1月~1991年12月罗马第一医学院因患急性中风而住院的517例病人为观察对象,男性299例,女性218例,平均年龄67±10岁,其中PMH151例(29%),SMS48例(13%),同时有298例为非腔隙综合征。PMH或SMS综合征表现为三  相似文献   

17.
一般内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以头晕即所谓眩晕为主诉就诊者为数甚多,但头部CT、MRI等诸多检查常无异常。作者对这些患者进行血小板凝集功能测定。 . 1995年5月~1996年4月以眩晕、摇晃、浮动、走路左右倾倒等症状者82例,男性30例,女性52例,年龄20~90岁。少数轻度平衡机能障碍,4例眼震外无其他神经症状。10例神经耳科检查可能为中枢性。全部行头部CT或MRI检查相应年龄的脑萎缩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外伤后眩晕     
颅脑损伤后可长期遗有眩晕,或在伤后数周至数年内出现眩晕,通称"外伤后眩晕"(Post-traumatic Vertigo),据统计发生率可高达50-90%.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数无明确的神经系统体征,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可正常,定位困难.有时自觉症状和体征并不平行一致,如眩晕好转后眼震可持续存在甚或加重,或多次检查眼震常有变化.本  相似文献   

19.
急性酒精中毒常表现为步态不稳、语言不清、扫视减慢及眼球运动症状 ,这与小脑功能障碍有关。严重时可出现位置性酒精性眼球震颤 ( PAN)及眩晕 ,这与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有关。大多认为 PAN的产生与浮力机制有关 ,为证实浮力机制是否足以解释PAN,作者使用精确的三维眼动测量技术对PAN进行了研究。受试者为 8例正常人 (女 4例 ,男 4例 ,年龄 2 4~ 2 9岁 )。排除前庭功能障碍及眼球运动障碍病史 ,按每公斤体重服 0 .8克酒精让受试者摄入酒精 ,使其血浓度达到 0 .1 %。受试者被固定在以头为旋转中心的三维转椅上 ,头部向上保持舒适的位置 …  相似文献   

20.
发作性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缺血的常见症状。若眩晕与其它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症状同时出现,或伴脑干和/或小脑梗塞症状时,诊断多无困难。当仅出现孤立性眩晕发作时,往往与累及内耳的良性疾病难以鉴别。作者分析1974至1978年间神经耳科门诊84例血管性眩晕患者的资料,着重探讨孤立性眩晕的发生机理及与梗塞的关系。84例患者均进行神经耳科检查、定量前庭功能试验及限震图检查。部分患者行CT 及MRI 检查。16例进行后循环动脉造影,7例表现为与梗塞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