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同种异基因白血病细胞全抗原冲击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方法: C57BL/6(H-2b)小鼠的骨髓细胞以GM-CSF +IL-4 +SCF +Flt3L体外诱导不成熟CD8α+DC,第3 d加入0 mg/L、2.5 mg/L、5 mg/L、10 mg/L和20 mg/LBALB/c(H-2d)小鼠来源的同种异基因EL9611红白血病细胞抗原冲击,冲击后DC与同系(H-2b)T细胞按DC/T 1∶1、2∶1、4∶1比例共培养,MTT法观察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和IL-10的含量,LDH释放法检测T细胞对EL9611细胞的杀伤活性。以成熟DC为对照,观察同种异基因不成熟CD8α+DC体外对EL9611白血病细胞的GVL效应。结果: 同种红白血病全抗原冲击后不成熟CD8α+DC可有效刺激同系T细胞增殖,作用随DC/T比例增加而增加,增殖效应在 小剂量抗原(≤5 mg/L)冲击时更明显(P<0.05);Ag冲击后不成熟CD8α+DC刺激T细胞分泌IFN-γ和IL-10明显增高(P<0.05),IL-10的分泌与不成熟CD8α+DC发挥GVL效应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Ag冲击浓度较低而IL-10分泌少时,T细胞增殖活性较强。杀伤实验结果显示,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对EL9611靶细胞的杀伤活性随抗原冲击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2.5 mg/L时,杀伤率即可达90%,非特异性杀伤实验显示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对同种异基因正常脾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杀伤作用为抗原特异性杀伤,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杀伤。结论: 经同种异基因白血病抗原冲击后不成熟CD8α+DC体外能刺激同系T细胞产生一定的GVL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探索胚胎小鼠肝脏细胞的横向分化潜能。方法:将2×103 C57BL/6j雄性胚胎小鼠的肝脏Sca-1+细胞从尾静脉注射到受致死性γ射线(10 Gy, 60Co)全身照射的同种成年雌性小鼠体内;于移植后2个月, 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雄性胚胎小鼠肝脏Sca-1+细胞在雌性受体小鼠肾脏和脑组织内的分化情况。结果:在雌性受体小鼠的肾脏和脑组织内, 分别检测到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来源的肾小管上皮组织细胞样和神经组织细胞样的细胞, 其细胞表型分别为RCA+/CD-45F-4/80和NueN+/CD-45F-4/80。结论:胚胎小鼠肝脏Sca-1+细胞具有向肾脏和脑组织细胞横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 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含量, 以促进其重建致死量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后免疫功能的早期重建。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甲基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 分化第6d添加造血生长因子, 同时添加胸腺肽,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中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和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最后将分化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 观察60d, 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作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用PCR检测Sry反映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结果:分化第13d, 未加胸腺肽, 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仅10.52%, 重建造血后无GVHD发生;添加胸腺肽, 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达22.93%, 重建造血后GVHD发病率100%。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 添加胸腺肽, 能增加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体内重建造血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Th17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IL-21与Th17在分化调节和功能行使上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7例宫颈癌患者、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CD3+CD8-IL-21+T细胞的比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h17细胞及CD3+CD8-IL-21+ T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在CIN组(P<0.01,P<0.05)及宫颈癌组(P<0.01,P<0.05)均明显升高。此外,2种细胞的比例都与临床分期有关,在晚期宫颈癌组明显升高(均P<0.05),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组或脉管浸润组都明显高于相对应的无转移组(P<0.01, P<0.05)或无浸润组(均P<0.01)。此外,在健康对照组和宫颈癌组,Th17与CD3+CD8-IL-21+ T细胞呈正相关,CD3+CD8-IL-21+ T细胞的比例还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结论: Th17和CD3+CD8-IL-21+ T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上调,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同种异基因移植早期局部引流淋巴结和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以小鼠前臂皮下非血管化心肌移植为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前臂引流淋巴结及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的CD69表达水平。结果:同种异基因移植后72h,引流淋巴结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CD69表达百分率均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且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CD4+T细胞(P<0.01);各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CD69表达百分率均无显著差异;局部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全身应用CsA可分别增强和抑制同种异基因移植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CD69表达(P<0.05或P<0.01)。结论:局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可及时反映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基因抗原的识别情况。  相似文献   

6.
CD8+ T细胞是介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其功能状态受到分子机制的精密调控,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CD8+ T细胞杀伤功能的过继性细胞疗法 (例如TCR-T和CAR-T细胞治疗) 和阻断PD-1抑制性信号的免疫检测点疗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但是这些免疫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主要表现为免疫治疗抵抗,其中重要的机制是肿瘤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功能耗竭。因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是探究肿瘤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功能耗竭的调控机制,并探索干预策略和靶点以增强CD8+ T细胞的效应功能,抵抗功能耗竭。本文分别从耗竭 CD8+ T 细胞的异质性、对 PD-1 ICB 的响应及表观遗传特征三个方面综述 CD8+ T 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宫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 细胞)的表型。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在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剖宫产的单胎妊娠孕妇20例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此院因社会心理因素行选择性剖宫产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孕晚期子宫蜕膜组织,机械研磨加梯度离心法提取蜕膜内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技术(FCM)筛选出dNK细胞,并检测dNK细胞表面CD56及CD16的表达情况。结果:(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CD56brightCD16-CD3-dNK细胞的数量均多于CD56dimCD16+CD3- dNK细胞,且差异显著(均P<0.01)。(2)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CD56brightCD16-CD3- dNK细胞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CD56dimCD16+CD3- dNK细胞所占比例亦无显著差异(P>0.05)。(3)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dNK细胞表面CD16分子的表达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孕妇孕晚期子宫蜕膜内dNK细胞表型无明显改变,均以CD56brightCD16-CD3-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健康人非贴壁单个核细胞用含IFN-γ、IL-1β、IL-2、CD3单抗诱导CIK细胞。以LAK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型特征;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析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2周后,CIK细胞的增殖率达到高峰,CD3+细胞占95%以上;第3周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诱导15d时,CD3+CD56+NKT亚群占16.5%,比例在2-4周区间内无明显变化。LAK细胞增殖缓慢,显著低于同期CIK细胞增殖率(P<0.01)。不同效:靶比例CI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特异性溶解率显著高于LAK细胞(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IK细胞高度表达HLA-DR和CD54抗原,NKT细胞体积较CD3+CD56-细胞略大,细胞表面有大量伪足。结论:CIK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其体外杀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诱导14-21d,CIK细胞增殖率和CD3+CD56+阳性细胞率均达到高峰,此时期的CIK细胞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20-35岁)与老年组(60-75岁)外周血CD8+CD28+、CD8+CD56+及CD8+CD57+T细胞水平。结果:老年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明显低于青年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34.07±5.29和49.84±7.43(P<0.05);而老年组CD8+CD56+T细胞及CD8+CD57+T细胞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前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6.60±2.40和2.10±0.35,后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41.82±6.01和22.89±2.80(P<0.05)。结论:老年人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的表达率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改变;CD28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而CD56、CD57表达水平的增加则可能是机体对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适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检测95例胃癌组织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白细胞分化抗原 44(CD44)和白细胞分化抗原 24(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经手术切除并有明确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标本中EPCAM、CD44和CD24的表达。分析95例胃癌临床病理资料与这3种蛋白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1) EPCAM阳性56例(58.95%),CD44阳性41例(43.16%),CD24阳性56例(58.95%)。其中EPCAM+CD44+30例(31.58%),EPCAM+CD24+45例(47.37%),CD44+CD24+32例(33.68%),EPCAM+CD44+CD24+25例(26.32%)。(2)EPCAM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WHO组织学分型有关;CD44与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CEA值有关;CD24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WHO组织学分型、脏器侵犯有关;三者阳性与浸润深度、肿瘤位置、WHO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3)EPCAM、CD44阳性组的生存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EPCAM+CD44+CD24+与EPCAM-CD44-CD24-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PCAM-CD44+CD24+与EPCAM-CD44-CD24-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CAM、CD44和CD2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初筛实验。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外扩增特性。方法:利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系统富集CD34+细胞,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和CD34-混和细胞进行对照培养,比较EPCs体外扩增效果。另外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传代培养对细胞分化、扩增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定性定量分析。结果: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明显高于CD34+细胞单独培养EPCs扩增率(P<0.05),一旦细胞形成线索样结构行传代培养明显低于未传代的细胞凋亡(P<0.05)。VEGF对细胞凋亡(P>0.05)无明显影响,这些分化的EP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34、vWF、KDR、CD31阳性,并且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培养7d流式细胞检查CD34+、AC133分别占贴壁(AT)细胞的68.2%±6.3%(n=6)、57.2%±9.8%(n=6)。结论:MNC培养、CD34+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提高了EPCs扩增率,早传代使凋亡率明显降低。VEGF对EPCs体外扩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镁对分离培养的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及叉头框蛋白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健康人和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分镁剂干预组(10 mmol/L)及空白组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及Foxp3表达情况。结果:(1)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7.4%~92.3%,哮喘患者CD4+CD25+T细胞的纯度为75.2%~93.8%。(2)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在健康组为4.12%~7.98%,在哮喘组为4.51%~8.6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镁(10mmol/L)可以诱导健康组及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但对Foxp3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镁促进CD4+CD25+T调节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法探讨自然流产与正常早孕之间外周血和蜕膜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外周血中自然流产组的CD56+的百分率较早孕组有减少的趋势,而CD56+CD16+的百分率则较早孕组显著减少,CD16+的百分率两组间无差异。自然流产组的蜕膜CD56+、CD56+CD16+、CD16+的百分率均明显低于早孕组。结论:蜕膜中CD56+NK细胞的减少可能是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外周血中CD56+和CD56+CD16+NK细胞的丢失可能对自然流产的发生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3种异种角膜基质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1组为对照组,2-4组为实验组。分别获取新鲜猪、兔、鸡角膜基质,等量湿重25 mg异位植入大鼠背部皮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于术后7 d、14 d、28 d获取大鼠外周血,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3种异种角膜基质对大鼠CD4+、CD8+、CD25+、CD71+表型的动态影响。结果: 各组植入处皮肤无红肿、无渗出及其它改变,伤口愈合良好;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猪角膜基质组各时相表达的CD4+、CD8+、CD25+、CD71+T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兔角膜基质组术后7 d,CD4+T细胞升高(P<0.05),鸡角膜基质组术后7 d,CD4+、CD4+CD71+升高(P<0.01)。结论: 3种异种角膜基质对大鼠细胞免疫原性比较:鸡>兔>猪,猪角膜基质的免疫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
小儿哮喘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病人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表型特征, 以了解它与气管中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法: 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CD14、CD16、HLA-DR、CD44、CD69)三色或双色荧光标记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阳性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哮喘病人CD14和CD14+/CD16+中的CD16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CD14+/CD16+和CD16-粒细胞的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哮喘病人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具有组织中巨噬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剂拉马克啉(Lev)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肺动脉内皮(PAEC)及平滑肌细胞(PASMC)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Lev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PAEC及PASMC的[Ca2+]i、上清液中NO-2及ET-1水平、细胞内PKCα、eNOS、iNOS及PDGF-B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及PA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的细胞内机制。结果:①Lev可降低缺氧时PASMC及PAEC上清液中ET-1及细胞内PKCα、iNOS及PDGF-B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可降低PASMC[Ca2+]i,抑制PASMC增殖,促其凋亡(P均<0.05),而对PAEC[Ca2+]i及PASMC、PAEC上清液中NO-2水平及细胞内eNOS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无明显影响(P均>0.05)。②Lev下调缺氧时PASMC及PAEC上清液中ET-1水平及PASMC增殖的机制涉及抑制缺氧时PKCα信号通道的功能活性。结论:Lev可减轻缺氧对PAEC及PASMC的某些不利影响,其作用的部分机制涉及下调缺氧时PAEC及PASMC内PKCα信号通道的功能活性和降低PASMC的[Ca2+]i,而与eNOS-NO信号通道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B4V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清NO浓度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产生的IL-1水平。方法:建立CB4V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在病毒感染后72h、1周、3周、6周、8周,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2/NO-3含量,同时测定经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的IL-1水平。结果:(1)血清NO-2/NO-3浓度变化:对照组各时期血清NO-2/NO-3浓度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小鼠血清NO-2/NO-3浓度在CB4V感染72h后显著增高(P<0.01),在感染后1周达到高峰,6-8周时接近正常水平。(2)IL-1水平的测定:在CB4V感染后72h,I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周达到高峰(P<0.01),6周接近正常水平。在各时期NO-2/NO-3与IL-1均呈高度正相关。结论:NO可能参与CB4V诱导的IDDM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乙肝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8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运用流式细胞仪对Treg细胞亚群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HBV抗原特异性CTLs,并结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 HBV DNA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HB组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3.14%±0.97% vs 1.95%±0.68%,P<0.05);HBV抗原特异性CTL斑点计数为阳性(19.28±3.85)。CHB组Treg的频率与乙肝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831, P<0.01),与HBV特异性CTL斑点计数值呈负相关(r=-0.540,P<0.01)。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升高并与病毒载量相关,而与HBV反应的CTLs数量呈负相关,提示Treg细胞可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采用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0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男女各半)在应激前后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T细胞体外丝裂原刺激早期活化抗原表达分析。连续一周期末考试被设定为心理应激。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应激前后CD2、CD3、CD4、CD8、CD19、CD20、CD16、CD56等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阳性的细胞的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与应激前的结果相比,应激后的T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多克隆刺激剂活化后CD69的表达明显降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组CD69+CD3+/CD3+的百分率由应激前的28.1±4.1降低到应激后的17.6±3.8,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组CD69+CD3+/CD3+的百分率由应激前的80.7±6.8降至应激后的65.8±7.9,而在没有刺激剂作用的条件下,T细胞CD69表达率应激前后的差别无显著。结论: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不在于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的层面上;心理应激能降低健康人T细胞体外活化的反应性,这可能与心理应激个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SETD4(SET domain containing 4)蛋白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以及亚砷酸钠(NaAsO2)刺激对细胞SETD4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探讨NaAsO2诱导SETD4的改变是否依赖于p38信号通路。方法: 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ETD4在不同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ETD4在细胞中的定位;用NaAsO2刺激 p38 +/+和 p38 -/-细胞,分别收集细胞总蛋白检测SETD4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SETD4的定位和移位改变。结果: SETD4蛋白无论在鼠源还是人源的细胞中均有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ETD4在整个细胞中分布,以胞质较多; p38 +/+和 p38 -/-细胞受NaAsO2刺激后其SETD4蛋白的表达趋势一致,即均在6 h时有明显减少; p38 +/+细胞受NaAsO2刺激后SETD4蛋白从胞质向胞核移位,而 p38 -/-细胞SETD4的移位现象不明显。结论: SETD4蛋白在不同种属及组织来源的细胞中均有表达,表现为全细胞分布,以胞质为主;NaAsO2刺激可影响细胞SETD4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NaAsO2诱导的SETD4移位改变有赖于p38 MAPK介导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