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方法 将60例头颈CTA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案与优化方案进行动脉血管成像,对形成图像进行评价,数据经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 B组无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干扰,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起始段图像质量显著提高,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客观测量B组颅内静脉CT值降低、与动脉环差值明显增大,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能有效消除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干扰并降低颅内静脉显示程度,显著改善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郸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后处理。结果 26例肺动脉栓塞病例共累及74支肺动脉或分支,CT直接征象为完全阻塞型3例,附壁型12例,中心型5例,附壁环型6例,间接征象为胸膜腔积液或心包积液5例(19.23%),肺动脉扩张或右心室增大共3例(11.54%),双肺斑片状渗出灶和实变影6例(23.07%)。结论 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及栓子的形态,且具有快速、准确及无创伤等优势,可作为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钱家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46-204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26例的64排螺旋CT资料.使用philips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 ~ 30 s扫描动脉期,60~ 65s扫描门静脉期.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和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26例中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其中单纯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内真假腔和低密度的内膜片;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6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管壁钙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4例,包括十二指肠瘀滞症3例,CT表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小;“胡桃夹”综合征1例,CT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及远端左肾静脉扩张.结论:64排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各类病变情况及周围血管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颈内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行16排螺旋CT颈动脉成像检查,采用VR、MIP、SSD和VE技术重建三维颈动脉图像。结果正常4例,异常30例,共观察颈动脉68支,其中正常血管25支,狭窄血管43支。16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狭窄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怀疑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64排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排CT已成为临床上筛查冠心病常用方法之一,16排CT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一般为82%和98%。与16排CT相比,64排CT的扫描厚度降低,扫描时间缩短,图像清晰度增加。本文旨在探讨64排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的死亡率高(20%~30%).误诊率高,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及时的抗凝治疗可使死亡率明显下降(98%),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非常关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 MSCT),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可显示肺动脉内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三维重建.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现将我院肺栓塞21例MSCT征象的诊断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血管分析软件在脑动脉CTA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r血管分析(VA)软件在脑动脉CTA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完成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增强扫描后选取钙段病变或可疑病变脑动脉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CTA图像(VII、MIP、MPR)和常规CTA图像+VA图像作诊断,诊断结果以DSA或手术结果为准,比较2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常规CTA结合VA对脑血管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单独的常规CTA。VA对脑动脉瘤及脑动脉斑块的显示、软硬斑块的鉴别和血管腔狭窄程度的测量,效果优于常规CTA。结论:VA软件适用于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多种重建方法综合应用是CTA正确诊断脑血管性病变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最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 125例胸、腹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连续性受检者,采用不同的扫描触发CT阈值、延时扫描时间和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解剖细节.结果最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5 s、层厚0.75 、螺距1.5;扫描触发CT阈值17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8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1 层厚、0.75 层距、B20f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MPR、CPR和MIP在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DCTA能清晰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起止关系、分支情况和走行特点,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观察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CTA显示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以VR、MIP及MPR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学特征。结果 35例患者中,共63支支气管动脉获得显示,右侧39支,左侧24支;支气管动脉正常起源34例,异常起源1例;4例有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共10支血管,1例存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最常见的支气管动脉类型为R1L1型(18/35)。27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直径2~5 mm。结论 64层CTA支气管动脉成像可无创、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显示率分别约90%、68%。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CTA在血管痉挛性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证实并随访的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A检查时均有不同程度颅内血管痉挛。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通过调整窗宽窗位,分别诊断血管痉挛程度及动脉瘤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轻度痉挛5例,中度痉挛3例,重度痉挛4例;单发动脉瘤10例,多发动脉瘤2例;动脉瘤分布:前交通动脉瘤7个,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1个,右侧后交通动脉瘤2个,左后交通动脉瘤2个。结论脑血管痉挛性颅内动脉瘤进行CTA成像,通过调窗及显影期相选择对诊断动脉瘤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赵爽  刘荣波  周莹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0,(9):1670-1672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在腹股沟区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12月96例经临床证实为腹股沟区疝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评价不同平面图像在腹股沟区疝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3例斜疝患者(66疝)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位于精索或圆韧带前侧(43/66,65.2%)或前内侧(15/66,22.7%);30例直疝患者(37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位于精索内侧(27/37,73.0%);斜疝及直疝疝囊均走行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3例股疝患者(3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冠状位"影像学股三角"内。结论 MDCT对腹股沟区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手术前评估及手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6例经支气管镜手术证实的病例,分析其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对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对支气管镜证实的77例位于左侧主支气管内异物正确显示74例(96.1%);89例位于右侧主支气管内异物正确显示87例(97.8%);53例位于气管内异物正确显示49例(92.5%);6例多发异物的正确显示4例(66.7%)。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很高的显示率和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层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急重症胸痛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均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操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中,以DeBakey分型统计分别为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6例,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由内膜瓣分开的真假两腔、主要破口位置及累及范围。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实用价值,可以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慧  韩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077-8079
近年来冠心病(CHD)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一项有创检查,但费用高、具有一定危险性,不宜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文献报道1995年欧洲约有100万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正常或病变不适于介入治疗的患者占72%。高速发展的MSCT技术使非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为常规的检查和诊断方式。但以往的MSCT并未完全解决心脏CT检查的3个难题:时间分辨率;扫描屏气时间;空间分辨率。对于高心率或心律不齐的患者只有时间分辨率〈100ms时图像质量才能达到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搜集Aquilion 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病变患者24例,采用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动脉、门脉期血管重建。结果6例胡桃夹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为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A0)处被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SMA与AO的夹角变小;4例肾癌可见迂曲扩张的供血肾动脉分支;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A可显示肿瘤内的供血动脉及肿瘤引流静脉;8例与腹部动脉有关的动脉瘤,如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动脉瘤,CTA均显示清楚与动脉的关系;2例肠扭转,可见以SMA为轴心呈旋涡状旋转改变的典型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夹层动脉瘤及血管瘤。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一种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拟诊为主动脉病变的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以3.5~4ml/s速率分别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和40~50ml生理盐水。计算夹层组和非夹层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将两组的图像质量按优、良、差和失败进行分级并行比较。结果非夹层组与夹层组真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夹层组假腔的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夹层组真、假腔主动脉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团注追踪法主动脉成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需要,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主动脉CTA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38例患作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一12,脏单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其检查结果与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38例患的152支冠状动脉中,CT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为104支(占68.4%)。对于CT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MS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78.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和87.9%。若将CT图像不能满足评价的≥50%狭窄的13支冠状动脉包括在内,其诊断敏感度为61.4%。结论:如CT图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