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LC术后10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胆漏病例中,即发性胆漏8例,迟发性胆漏2例.即发性胆漏(发生在术后72 h内)8例,其中胆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1例、原因不明5例(考虑为迷走胆管损伤或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2例,腹腔镜下腹腔引流1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3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鼻胆管引流(ENBD)2例,均治愈;迟发性胆漏(发生在术后1周后)2例,1例发生在术后1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胆总管侧壁漏;1例发生要术后10 d,经ERCP证实为迷走胆管漏.迟发性胆漏中,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侧壁漏1例,行单纯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 1例,均治愈.结论:LC术后胆漏主要原因为胆管变异、胆囊管残端漏和胆管壁损伤;胆漏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腹腔穿刺是首选诊断措施,影像学检查能对可疑病例作出早期诊断;当机立断地通畅腹腔和(或)胆汁引流最为重要,微创化措施完成引流和恢复胆道完整性是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RC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疗价值.方法 通过对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行ERCP检查,分析判断胆管损伤部位、程度,根据需要进行内镜下引流或取石治疗.结果 胆管中断5例;胆囊管残端瘘8例(单纯6例,合并胆总管末段结石2例);胆管不同程度狭窄8例.有14例接受1~6次ERCP治疗.8例胆瘘患者经ENBD或ERBD引流,胆瘘治愈,但有2例半年后出现胆管狭窄.8例胆管狭窄患者,经扩张、支架置入治疗,7例治愈,1例需手术治疗.结论 ERC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LC术后胆漏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26例ERCP检查,全部确定胆漏的性质,19例单纯性ENBD,7例行ENBD及彩超引导下放置经皮腹腔穿刺引流管,均治愈出院。结论ENBD可作为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胆道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63例,经过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肝胰壶腹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胆管肿瘤者行内镜胆管内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或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e-bile drainage,ENBD);胆管中段狭窄行ERBD;对术后胆瘘者行ENBD治疗.结果61例(96.82%)ERCP成功;未发现胆管内异常3例;胆总管内结石34例,31例内镜下取石成功;乳头炎性狭窄5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7例,均行ERBD成功;3例乳头肿瘤和3例胆管肿瘤患者经ERBD或ENBD后黄疸明显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后治愈,避免再次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结论ERCP能明确胆道术后的并发症并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及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为85岁女性,因"上腹疼痛1月余,复发加重2d"入院。患者1个月前在某院(简称外院)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并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一直有上腹隐痛症状,2d前腹痛加重伴呕吐。外院治疗后腹痛无明显好转,转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院后完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相关检查,初步诊断:(1)急性胰腺炎;(2)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积液:感染?出血?胆漏?故拟行ERCP进一步检查、治疗。结果 ERCP术中造影提示造影剂外溢,考虑胆漏。术中胆道造影未见明显充盈缺损,但取石球囊刮出直径0.4cm的黄色质软结石1枚,术中安置鼻胆管1根。术后诊断:(1)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胆总管结石;(3)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减轻,1周后复查MRCP见胆囊窝积液明显减少,术后8d拔除鼻胆管,术后9d出院。结论 ERCP在诊断及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胆漏具有明显的优势,并能诊断及治疗隐匿性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处理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1997年1月-2001年6月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和黄患者行ERCP,明确为胆道并发症者285例,胆囊切除术后行ERCP的平均时间为95d。结果:285例胆道并发症者中,胆道残余结石217例,209例结石排出,胆总管部分狭窄47例,随访1年,35例取得满意效果。胆总管完全横断19例,12例行ENBD,待黄疸减退后全部行外科手术,胆漏2例,EST和ENBD治疗后2天体温下降症状减轻,避免再次外科手术。结论:胆囊切除术后临床怀疑有胆道并发症,应尽早行ERCP检查,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残余结石和胆漏的疗效确切,对胆管部分狭窄的患者应首选十二指肠镜内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术后胆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曾志武  熊群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88-1189,1192
目的探讨ERCP及内镜鼻胆管引流在术后胆漏的诊治作用。方法对该组12例术后胆漏患者及早行ERCP检查并ENBD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作ERCP检查确诊胆漏,立即行ENDB治疗,其中1例联合腹腔穿刺,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ERCP可明确胆漏的性质范围,对胆漏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并可同时作内镜鼻胆管引流。目前大多数情况可取代手术治疗,应作为胆漏的首选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特点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凯  孙喜太  汤澄  谢如钢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695-696,69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特点、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方法 对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中热电效应引起的胆管穿孔性损伤6例,迷走胆管漏1例,5例行手术治疗,2例经ERCP+ENBD治愈.结论 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过多地使用单极高频电钩电凝、电切产生的热电效应,造成损伤的胆管壁组织脱痂、坏死、穿孔,是造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ERCP+ENBD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11y,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黄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胆囊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或考虑为外科原因的黄疸患者行ERCP检查,明确黄疸的原因并在内镜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或乳头球囊扩张(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ion,EPBD)取石,对胆漏和胆道狭窄患者行内镜引流术,对乳头狭窄或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患者行EST或EPBD。结果:53例患者均成功行ERCP检查,结果显示胆总管结石38例、胆道损伤8例、乳头狭窄或括约肌功能异常3例、乳头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未见异常2例。经相应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的患者,ERCP是理想的诊断方法,同时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8例PCS病人行ERCP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分别行内镜乳头插约肌切开术(EST)和/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内支架治疗,取石治疗等。结果:243例(98%)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24例,胆管结石141例,138例经1-3次内镜取石取净,乳头狭窄38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其余有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乳头肿瘤等40例,行EPBD或ENBD等治疗后,均有满意疗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4.0%,结论: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确切病因,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乳头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7月对1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进行胆道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或塑料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2例,共行ERCP15次: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急诊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再次内镜胆总管塑料内支架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胆管泥沙样结石2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塑料内支架引流2例,未置引流1例,鼻胆管放置失败1例,胆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1例。胆漏2例,因胆总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胆总管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镜治疗方法,方法:118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治疗,112例,人镜括约肌切开(EST)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取石梳 及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31例经EPBD后取石,39例经EST后取石,或同时放置ENBD,42例单纯放ENBD,105例患者经急诊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胆管炎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开腹置管腹腔引流;5例置鼻胆管引流,并继续原腹腔引流,其中1例因腹腔引流管滑脱而剖腹冲洗后重置腹腔引流管;3例置鼻胆管引流,同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1例开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全部患者于2~5周内痊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应早期充分引流,一旦怀疑胆漏应尽早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但关键在于预防胆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发热、黄疸或肝功能异常而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证实或怀疑残留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ERCP检查,对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ST或EPBD后取石。结果:ERCP检查的成功率为96.4%(108/112)。85例证实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ST或EPBD后取石,79例(92.9%)取石治疗成功;6例因合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而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4.5%,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胰腺炎3例。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RCP是理想的诊断方法,而且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选择性治疗胆总管结石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从2002年6月 ̄2005年6月,应用电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术前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并置鼻胆管;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LC术后怀疑胆道损伤早期应用十二指肠镜,同时行ENBD)。结果共对65例患者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LC术后疑有胆道损伤者应尽早行ERCP检查,不仅可以及时诊断、治疗,同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张正坤  周丽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95-96,102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174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发现的73例(41.95%)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行内镜下治疗。结果上腹痛缓解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83.33%、73.81%、80.95%,胆总管内径恢复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100%、88.89%、100%,术后所有患者血AIT,AST,ALP及r-GT恢复正常。结论EST可作为治疗胆总管下端狭窄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镜治疗中鼻胆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ENBD)在内镜治疗胆胰系疾病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821例需要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病人,经ERCP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胆总管结石(CBDS)病人根据结石的大小,先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对怀疑结石未取净或较大结石采用网篮机械碎石(ML)后行ENBD。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和胆源性胰腺炎(BOAP)的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有严重并发症的行ENBD。胆管末端及壶腹周围肿瘤的病人行ENBD减黄,择期手术。结果:该组111例病人行ENBD,59例CBDS病人经2-4次取净结石,无严重并发症。24例AOSC和8例BOAP症状缓解后取石治愈,无死亡。结论:内镜检查或治疗后放置ENB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有利于对胆胰系疾病病人的重复检查和治疗,以及对肿瘤病人的术前减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