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V)用于晚期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晚期早产新生儿19例,出现呼吸衰竭后均常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者转为HFV。记录HFV治疗后6、12、24、48h血气分析及呼吸机参数变化。结果 19例病儿HFV治疗6h后血气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0.71~8.72,P<0.05),12、24、48h进一步改善并且维持相对稳定;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治疗后6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4.15~5.57,P<0.05),12、24、48h进一步改善。19例病儿治愈15例(78.9%),4例(21.0%)因病重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HFV治疗晚期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治愈率。方法 对应用人工机械通气机械的40例早产儿肺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率52.5%,病死率15%。结论 对早交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及早行机械通气,参数的设定,调节及撤机需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病量变化而定;应重视和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3.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上,对呼吸衰竭病人通常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以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直到呼吸功能好转和恢复,而气道的管理又是机械通气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使用机械通气救治病人3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呼吸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的呼痰 ,控制感染对机械通气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科于 1995年至1999年 5月 ,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抢救 2 2例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新生儿 ,疗效理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 14例 ,女 8例 ,足月儿 15例 ,早产儿 7例。其中新生儿窒息 10例 ,合并肺出血 2例 ,肺透明膜病 4例 ,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 3例 ,吸入性肺炎 5例。1.2 呼吸道管理1.2 .1 吸痰 :可采用拍背排痰或吸痰机吸痰。拍背排痰时用手腕力轻柔而迅速地从下至上 ,由外至内 ,拍打前胸、腋…  相似文献   

5.
6.
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应用已使不少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若应用不当,也会产生并发症,带来一定的危害,并加重病情.本文分析我院近7年67例机械通气治疗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中方波与减速波型对气道峰压的影响郭毅高明潘胜琦目前,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在使用呼吸机时,我们选择方波及减速波型两种不同吸气流速波型,观察气道峰压的差别和气胸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3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认为加强NCPAP患儿的呼吸道管理,重视病情及通气情况的观察,以及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呼吸衰竭新生儿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传统通气策略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LPS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不同原因引起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符合上机指征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B组25例,运用LPSV.观察指标包括: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呼气终末正压(PEEP)、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脑室内出血(IVH)、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儿的PIP、MAP、VT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患儿的动脉血PaCO2高于A组,且B组的动脉血pH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动脉血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VALI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IVH、PDA、肺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LPS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了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沈彤  李晶  孙相国  朱霞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899-1900
目的探索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2004年7月~2005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面罩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24例作为治疗组,选择2003年1月~2004年6月22例同等病情并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5.2±19.8)h,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2例,抢救成功者为21例,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9.1±22.4)h,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10例,抢救成功者为13例,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面罩机械通气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无创机械通气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创机械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 ,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而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无创通气分为无创负压通气 (non invasivenegativepressureventilation ,NNPV)和无创正压通气 (non 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 ,NPPV) ,由于临床应用通气方式多为无创正压通气 ,故这里所提到的无创机械通气即指NPPV。由于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NPPV能有效降低插管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的预后 ,甚至可降低病死率 ,故近 10年来 ,NPPV技…  相似文献   

12.
可变流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可变流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VF—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根据使用VF—NCPAP与否将呼吸衰竭新生儿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3例)采用头罩给氧治疗,治疗无效改用气管插管CPAP或间歇指令通气(CMV);治疗组(75例)采用VF—NCPAP治疗。结果 (1)头罩给氧成功率36.1%,VF—NCPAP成功率90.7%,CMV治疗成功率90.9%;VF—NCPAP成功率与头罩给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VF-NCPAP治疗时间比CMV治疗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 VF-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呼吸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由其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现代机械通气技术(主要是正压机械通气技术)作为临床救治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使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90%以上降至目前的40%左右,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监测.方法 对96例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施行机械通气,"出窗后",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序贯治疗组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复插率及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74±31)h和(168± 57)h、气管插管复插率分别为6.2%和31.2%,VAP发生率分别为2.1%和27.1%,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复插率及VAP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复插率及VAP发生率,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指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开奶后容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现象[1]。喂养不耐受影响早产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迟,长期胃肠外营养可造成肠黏膜萎缩、乳糖缺乏、代谢紊乱等一些系列不良情况,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而这将使早产儿易患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血源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衰竭氧合功能指标的改变。方法 :采用血气分析仪对 30例早产儿呼吸衰竭进行 p H,PO2 ,PCO2 ,P50 ,Shunt,Px,A- a DO2 ,OI,RI指标监测。结果 :30例早产儿呼吸衰竭 p H,PO2 ,P50 ,Px,OI均明显下降 ;PCO2 ,Shunt,RI,A- a DO2 明显增高 ;各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 、 型呼吸衰竭患儿各项指标比较 ,除A- a DO2 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1 5例经呼吸机治疗后 ,除 A- a DO2 外 ,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 P<0 .0 1 )。结论 :早产儿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监测氧合功能指标对判断病情、掌握抢救时机和评估预后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常见 ,病死率高达 5 0 %~70 % ,呼吸衰竭是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死的首要原因 ,因此 ,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院ICU自 1999年 2月起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 1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2例病人均是ICU收治的急性重度中毒病人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6~ 42岁。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诊断参照文献标准[1] ,均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呼吸浅表 ,口周紫绀 ,呼吸运动不协调 ,意识恍惚甚至昏迷 ,血气PaO2 <7.8kPa,PCO2 >6 .6 5kPa。上…  相似文献   

18.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6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19例I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勇气,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如上述治疗无效则采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如治疗前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率、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O2及Sp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动脉PCO2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NIPPV治疗组的PO2、SpO2较对照组比较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插管率、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在救治呼吸衰竭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机械通气是此类疾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COPD病程长,病情反复,呼吸系统和其它各系统功能受累,护理质量和护理内容对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0月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入住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L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就患者的临床特征、呼吸衰竭原因、RICU治疗、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人选47例患者,男29例,女18例,中位年龄67岁.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18例,38.3%)、呼吸道感染+ILD加重(15例,31.9%)、肺栓塞(8例,17.0%)、ILD急性加重(5例,10.6%)和心力衰竭(1例,2.1%),RICU病死率分别为55.6%(10/18)、73.3%(11/15)、5/8、4/5和1/1.人住RICU之初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31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16例,病死率分别为54.8%和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4,P=0.025).全组患者的RICU病死率为66.0%(31/47),住院病死率为70.2%(33/47).结论 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和ILD急性加重是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对IL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优于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