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尖瓣、主动脉瓣并功能性三尖瓣病变时对三尖瓣进行外科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将4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同时伴有三尖瓣不同程度返流的患者,根据返流程度分为无返流、轻度返流、中度返流、重度返流4组,术前经心脏彩超在心脏四腔切面测量瓣环直径对返流程度进行评价,术中用器械测量三尖瓣环前、后交界与后、隔交界的距离,根据测量结果,在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瓣进行成形以减少返流。42例患者中有37例施行了三尖瓣环成形术,其中7例行DeVega成形,1例行Kay’s成形,29例行人造瓣环成形。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再次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42例患者中21例无返流,19例轻度返流,仅有2例中度返流,无重度返流。结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解决左心瓣膜病变同时对三尖瓣进行外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 1997年1月~2002年6月,我科对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做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三尖瓣De Vega或Ka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 3.28%),其余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常引起左心、右心功能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与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施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对提高手术疗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孔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的疗效。方法:选择二尖瓣病变合并FTR患者9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45例)和传统组(46例)。两组均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联合三尖瓣成形术(TVP)。微创组采用单孔腋下小切口入路,传统组采用常规正中开胸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高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红细胞输注量、第1~3天引流量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1 d,微创组前列腺素E2、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低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急性肾损伤、二次开胸止血、切口感染、Ⅲ度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腋下小切口行微创MVR和TVP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FTR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6.
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共对33例患者单独或联合实施了三尖瓣置换术,现将其病因、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及随访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1990年1月~2005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病人139例,其中三尖瓣器质性病变21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118例,手术采用三尖瓣成形术(TVP)125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手术死亡率为7.19%。术后随访116例,平均随访时间(31.5±11.1)月。远期死亡3例,余113例远期存活者心功能Ⅰ级者23例,Ⅱ级者72例,Ⅲ级者16例,Ⅳ级者5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41~0.87,平均0.62±0.27,较术前明显减小(t′=3.16,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三尖瓣病变时应同时进行三尖瓣手术。三尖瓣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多数可以行TVP,对无法行成形术的病例应行TVR。三尖瓣手术早期和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为右心衰竭与心律失常,围手术期应加强右心功能的维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家犬心脏三尖瓣复合体形态学结构,提供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观测45个家犬心脏的三尖瓣复合体。结果家犬心脏三尖瓣复合体由瓣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构成。瓣环周长平均为(71.03±14.20)mm,前瓣、后瓣、隔侧瓣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0.46±2.99)、(9.48±2.81)、(11.87±4.06)mm,平均宽度分别为(21.98±6.12)、(23.33±6.91)、(22.82±4.33)mm;乳头肌成群出现,前、后、隔侧乳头肌平均条数分别为1.24±0.53、3.33±1.00、5.07±1.28;腱索较多且细小,前乳头肌至前尖、后尖、隔侧尖的条数分别为2.56±1.06、1.31±0.78、1.13±0.04;后乳头肌至后尖、隔侧尖、后内侧连合的条数分别为3.68±1.58、1.38±0.94、1.56±0.72;隔侧乳头肌至前尖、隔侧尖、前内侧连合的条数分别为2.27±0.87、11.27±3.74、1.86±1.51。假腱索连于乳头肌与室壁或室壁之间,平均条数为4.61±2.78。结论家犬心脏三尖瓣复合体与人类形态结构相似,且心室内普遍存在假腱索。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手术均在浅低温跳动下完成,以三尖瓣生物瓣膜置换。结果全组1例死亡(死于严重低心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5%;6例有不同程度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术后胸腔积液;2例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心包积液;1例术后频发室速、室颤,经56次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恢复。除死亡病例外,全组病人顺利康复,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右房右室明显缩小。结论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经外科矫治后疗效满意,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良好的围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病理改变与普通VSD不同,三尖瓣吓袋与膜部间隔瘤亦有区别,为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患者进行手应予以注意。方法 经手术治疗42例病人,男18例,女24例,年龄4 ̄23(平均8。5)岁。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瓣认室间隔缺损跟三尖瓣的关系,观察三尖瓣的病理改变,并切开三尖瓣暴露真正的VSD。5例病人以带垫片双头针钱间断褥式缝合VSD,37例病人采用补片修补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治疗体会。方法21例左心瓣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有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二尖瓣再次置换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5例改良Devega成形术,行改良Key氏法4例。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1例,病死率8.3%。长期生存11例,术后随访5个月-9.6年,平均6.1年,1例术后三年死于抗凝过度出血。9例内科治疗者,3个月-5年,6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右心损害、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心房纤颤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对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1月至2004年5月,18名左心系统瓣膜替换手术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单纯三尖瓣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1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后5例,伴三尖瓣DeVega瓣环成形术5例。本次三尖瓣手术时年龄为35~65岁(中位数50岁,平均50·1岁±8·1岁),心功能为NYHAⅢ~Ⅳ级,左心瓣膜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结果无开胸出血死亡,行三尖瓣成形8例,三尖瓣替换术10例,生物瓣和机械瓣各5例。手术死亡率16·7%,随访12~114个月(中位数24个月,平均36·7个±31·8个月),3年生存率为78·8%。12名患者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3名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心功能NYHAⅢ~Ⅳ级,需要药物治疗。结论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出现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手术时机晚、手术效果不满意或右心衰进展有关。当出现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症状明显时应尽早外科治疗,以降低术后死亡率。应首选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替换术效果也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6.
Cox迷宫Ⅲ型手术同期换瓣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换瓣同时作Cox迷宫Ⅲ型手术与单独换瓣相比较的疗效。方法 选择单独换瓣 +迷宫Ⅲ型手术病例 (迷宫组 )与这一期间另外所作的单独换瓣病例 (对照组 )各 5 6例 ,均系风湿性病变、心功能Ⅲ~Ⅳ级、慢性持续性心房纤颤 1年以上。术后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心脏停搏时间迷宫组较对照组长 ,分别为 75min± 2 2min对 4 1min± 11min(P <0 0 5 )和12 4min± 4 0min对 6 8min± 19min(P <0 0 5 )。复跳后出血迷宫组 2例 ,对照组 1例 ,均止血有效。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均为 1 8% (1/ 5 6 )。迷宫组术后窦性心律者占 98 2 % (5 4 / 5 5 ) ,在作最大体力活动时无窦性迟钝现象 ,均有心房收缩功能 ;术后 1年 ,心功能Ⅰ级者占 98 2 % (5 4 / 5 5 ) ,Ⅱ级 1 8% (1/5 5 ) ;无抗凝严重出血 ,亦无血栓栓塞并发症 ;晚期死亡率 1 8% (1/ 5 5 )。对照组中 7例在术后 2 4h内心房纤颤曾暂时消失 ,以后仍为慢性心房纤颤 ,而另有 1例心房纤颤长期消失已 2年 ;术后 1年 ,心功能Ⅰ级者占 94 6 % (5 2 / 5 5 ) ,Ⅱ级占 3 6 % (2 / 5 5 ) ,Ⅲ级占 1 8% (1/ 5 5 ) ;无抗凝严重出血 ,脑栓塞偏瘫 1例 ,占 1 8% (1/ 5 5 ) ;晚期死亡率 3 6 % (2 / 5 5 )。结论 换瓣同期行迷宫Ⅲ型手术安全有效 ,能消除 相似文献
17.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的安全性及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榆林市第二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R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RHD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心功能指标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149例RHD患者中,1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7%。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心房纤颤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发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心房纤颤、LVEDD、LVMI均为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DD和LVMI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其中病程长、合并有心房纤颤、LVEDD和LVMI较高的患者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9.
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巨大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胸比(CTR)>0.80,根据左心室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d大小分为三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小左室(LVEDd<45mm)6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或左室轻度扩大(LVEDd45~69mm)17例,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伴有左室重度扩大(LVEDd≥70mm)6例。术前心功能(NYHA)III~IV级者2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分离术3例,二次换瓣手术者2例。均采用胸部正中纵劈胸骨,二尖瓣置换(MVR)+三尖瓣成形术(TVP)19例,MVR+主动瓣置换(AVR)+TVP10例。结果: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为17.2%。低心排10例,心律失常25例。随访3月至6年,晚期死亡4例。型低心排发生率高(P<0.05),型术后重度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小左室和大左室的远期效果差。结论:巨大心脏瓣膜疾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但是小左室(型)和大左室(型)手术风险更大,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对于此两类患者是否换瓣值得术前充分考虑。对于型的大心脏患者手术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