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4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肾结石患者作为发生组,将同期的4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未并发尿潴留的肾结石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分析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麻醉方式及焦虑与抑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椎管内麻醉及焦虑与抑郁均是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 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尿潴留与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椎管内麻醉及焦虑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某院住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分离病原体等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36.46%(35/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形状、手术时间以及灌注量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对术前96例患者和术后18例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12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草绿色链球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阴沟肠杆菌(3株)等。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率高;进行此类手术时,应做好充足地术前准备,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灌注量;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改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643-1644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肾造瘘留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3%(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5%(P <0.05)。结论肾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感染率为62.22%,≥60岁患者的58.82%,手术时间〉60min感染率为78.38%,住院天数≥14d感染率为78.05%,合并基础疾病感染率为76.67%,使用〉3种抗菌药物感染率75.00%,灌注泵压力感染率78.57%,明显高于相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多种多样,在术前应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降低灌注压灌洗,增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黄雪莲 《现代保健》2012,(16):61-62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4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结石清除率为95.1%,经术后统计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5 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抗炎治疗一周后体温正常.结论 加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73-147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导致术后出血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鹿角型结石、手术通道、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术中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鹿角型结石、手术通道、合并高血压及术中并发症均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行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糖尿病,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等情况与术后并发重症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15.0%的患者术后并发重症感染,重症感染率与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存在尿路感染、手术时间、结石负荷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肾功能、既往手术史等因素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临床上可制定针对上述相关因素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预防处理。方法:对我科6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出血3例,泌尿系感染3例,通道丢失1例,结肠损伤1例,低体温1例,肾盂损伤1例,残石4例。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手段,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创伤大,术中大出血和肾皮质撕裂发生率高,微通道经皮肾镜可明显降低术中大出血和肾皮质撕裂,但仍可发生手术并发症,处置不当,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很重要。选择合适病人、充分术前准备,抗菌素应用,适宜穿刺点,操作规范,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应激指标、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乐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肾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3 d,并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前与术后1 d应激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肾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肾造瘘留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BUA)、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为降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8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485例患者共发生泌尿系感染65例,感染率为13.40%。分离出8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6株占63.64%、革兰阳性菌30株占34.09%、真菌2株占2.27%。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耐药率均>70.00%,肺炎克雷伯菌对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60.00%,两种病原菌均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主要革兰阳性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62%和90.91%,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均为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术前尿WBC满视野(+++)为PCNL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影响因素,加强监控,预防感染,对已发生感染患者,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微通道或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一种改良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理论上通道的减小降低了传统(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创伤性、使用纤细的镜体能到达肾内集合系统更多区域提高了结石的取净率,但MPCNL是否具有优越性尚存在争议。我们对MPCNL与文献报道的PCNL作一比较论述。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MPCNL治疗的患者资料并与传统PCNL的文献数据行比较研究。结果 3610例患者行4760次MPCNL,其中单通道取石2790例,多通道取石820例。平均手术时间78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6.8d。术后第2天及1个月后复查无石率分别为89%及91%。31例(0.67%)并发严重并发症,其中严重出血13例,胸膜损伤7例,尿源性脓毒症9例,肾周脓肿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与传统PCNL的文献相比,MPCNL在大出血、输血率、脓毒症和周围器官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PCNL。结论 MPCNL是处理各种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PCNL相比,MPCNL减少了重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后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联合手术(断流术+分流术)后发热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联合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前瞻性调查。结果88%术后发热系并发症所致;胸腔积液并或脾窝、膈下积血积液或并感染最常见;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术前病程长曾有腹水或出血并发症,肝功能失代偿纠正不彻底。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42cmH2O、出血〉800ml、腹水、手术时间≥5h等是术后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术前使患者的肝功能提到A或B级、积极有效的围手术处理、细致的手术操作等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何翔 《健康研究》2011,(5):321-325
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历史发展曲折,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创新,手术成功率和清石率已大为提高.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在结石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术后感染,邻近脏器损伤等,正确认识各自原因和及时准确的处理是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87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出血的时间、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时的症状等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 d内出血的患者占68.20%,晚间发生出血的占47.7%。有腰痛症状比无腰疼症状的患者出血发生率大。在出血的患者中,有便秘的患者接受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发生率较大,造瘘管引流出新鲜血液的患者接受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发生率较大。结论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9,(3):444-44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单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粤东医院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PCNL术的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EX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给予1μg/kg DEX,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d SIRS发生率(包括发热体温> 38℃、心率> 90次/min、菌血症、内毒素血症、感染性休克);围术期各采血点(术前、术毕、术后1 d、术后2 d)的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TNF-ɑ、IL-6)的情况;疼痛评分、止痛药物(哌替啶)用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DEX组相较于对照组SIRS发生率更低(P <0. 05); DEX组相较于对照组围术期各炎症指标更低(P <0. 05); DEX组相较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更低,止痛药物用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P <0. 05)。结论 DEX可降低单侧PCNL术术后SIRS的发生率,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肾结石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后,评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60例患者Ⅰ期取石的结石总清除率为86.7%,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约121ml,平均手术时间约84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5d,术后未见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高效、安全、创伤小、手术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49-65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处理开放手术后复发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有开放手术史的肾结石患者23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无开放手术史的肾结石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以及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采用的手术通道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研究组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是否需要输血、手术时间、术后72小时内发热情况、结石清除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开放手术增加了术中微创经皮肾处理的难度,但MPCNL仍是处理开放手术后复发性肾结石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精准定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行PCNL的上尿路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CT组、 B超组、 X-Ray组,每组20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指标和效果。结果 CT组的碎石效率、结石清除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B超、 X-R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的穿刺通道数、感染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的定位穿刺可以满足PCNL的需求,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安全的穿刺扩张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