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5岁以上患者115例,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观察斑块发生情况。结果:MPBS组与非MBPS组相比,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动脉分叉处(BIF)的TMT均明显增加(P<0.01);斑块总检出率也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是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干预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5例冠心病患者与32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血液hs-CRP和FIB-C水平,采用超声法检测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的hs-CRP和FI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MT在冠心病组明显增厚,颈动脉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FIB-C明显升高,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 I)的关系。方法:测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67例和正常血压组43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踝臂指数。结果:①高血压组IMT大于对照组(P<0.05),AB I小于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组IMT与AB I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二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AB I可作为西宁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指标,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曹洁  成威 《安徽医学》2019,40(3):261-264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高血压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44例)和IMT异常组(66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血压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影响因素。结果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异常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cy、hs-CRP、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检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PG、三酰甘油(TG)、HDL-C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Hcy、hs-CRP、24 h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SSD)、有无血压晨峰为CAS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IMT异常组存在≥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的比例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Hcy、hs-CRP、SSD、血压晨峰与CAS有关,是导致CA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越多,存在CAS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82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高血压测量结果分为正常组25例、增厚组43例和斑块组14例;根据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水平,以9.57作为临界值,分为低动态血压变异性组42例(7.02~9.57)和高动态血压变异性组40例(9.57~14.29)。比较不同IMT组血压变异指数差异;不同动态血压变异性组IMT差异。结果增厚组与斑块组24 hDBP、24 h SBP、dDBP、dSBP、nDBP及nSBP等动态血压水平高于正常组,且斑块组高于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与斑块组24 hSBPV、24 hDBPV、dSBPV、dDBPV、nSBPV及nDBPV等动脉血压变异水平高于正常组,且斑块组高于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动态血压变异性组左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右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侧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右侧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均高于低动态血压变异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CDFI检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IMT可对动态血压变异性指数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正常高值血压受试者86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分成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31例,分别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非杓型组的mAlb、IMT及LVMI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和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早期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许寅宏  徐恩  邱少东 《广东医学》2012,33(10):1404-1406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13例,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n=60),糖耐量异常组(IGT,n=53),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结果 脑梗死患者IGT组血清hs-CRP分布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膜光滑性分级及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hs-CRP分布水平高于稳定斑块(P<0.05);IGT组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34,P=0.013).结论 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时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动脉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参与了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30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及血浆Hcy水平、IMT。【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IMT为(0.89±0.19)mm,对照组(0.72±0.18)mm,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组间血脂、血糖水平无差异。【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可作为冠心病发生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其分为IMT正常组(n=38)、IMT增厚组(n=43)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45),检测3组患者血清Hcy、hs-CRP、Cys 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尿酸水平,并分析其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Hcy、hsCRP、Cys C、TC、LDL-C、肌酐、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Hcy、hs-CRP、Cys C、TC、LDL-C、肌酐、尿酸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P<0.05);3组患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T与血清Hcy、hs-CRP、Cys C、TC、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3、0.810、0.792、0.342、0.549,P<0.05),与HDL-C、肌酐、尿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25、0.213、0.1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hs-CRP、Cys C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cy、hs-CRP、Cys C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平顶山神马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40例符合标准的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0.8 mg/d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及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及IMT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hs-CRP及SUA浓度测定,使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1例)和高血压IMT正常组(36例)间hs-CRP及SUA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及SUA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MT正常组(P<0.05,P<0.01),并且IMT与hs-CRP及SU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s-CRP、SUA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婧  田韵  倪敏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69-117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 MBPS 组和非 MBPS 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晨峰、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血压晨峰与LVMI、IMT、MAU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利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IMT)≥1.3 mm,根据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3 mm)和对照组(IMT<1.3 mm).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49.1%/9.8% X2=14.6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OR=2.011,P=0.0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预测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不同血压晨峰差值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1例分为MBPS组(78例)和非MBPS组(93例),常规行尿微量白蛋白,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将MBPS按晨峰差值分A组(23.58 mmHg≤差值<33.58 mmHg)与B组(差值≥33.58 mmH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PS组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增高,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左室重量指数、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P<0.05);晨峰差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P<0.05).结论 MBPS高血压患者较非MBPS患者劲动脉、心肾靶器官损害更重,血压晨峰差值越大,其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或住院并有打鼾、白天嗜睡症状的145例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HS组和非OSAHS组,检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AS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OSAHS组体质量指数及血压较非OSAHS组增高,最低血氧饱和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ASI及IMT高于非OSAHS组,OSAHS组血压增高者ASI及IMT高于OSAHS组血压正常者及非OSAHS组血压增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中,经多元回归分析,血压、AHI是ASI及IMT的危险因素。结论 OSAHS与颈动脉硬化有明显关系,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含量,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态血压变异性( BP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并检测24 h动态血压、血Hcy、血清hsCRP。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组血清hsCRP、Hcy及BPV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hsCRP、以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多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45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I/D多态性.同时用高分辨B超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Ⅱ、ⅠD、DD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71、0.72、0.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接收缩压水平分组后,不同收缩压水平间颈动脉内膜厚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与IMT的相关系数为r=0.28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年龄、体重指教及甘油三脂是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能无相关性.患者收缩压水平与颈动肪内膜中层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的研究。方法:通过CT检测腹内脂肪面积(VA),按总体人群中位数分为2组,A组VA90cm2254例,B组VA≥90cm2246例。对2组患者进行生化学指标测定,超声检测2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A≥90cm2时,FPG、TC、LDL-C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N、TG、HDL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VA≥90cm2是周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最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的诊断标准,将210例体检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65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45例。应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各项诊断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颈动脉IMT值0.73±0.15mm、斑块发生率15.4%,非MS组分别为0.66±0.16mm、4.8%,两组比较,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0.413、0.207、0.166,P均<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EH患者190例,对入选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按动态脉压水平分为三组:PP 1组[PP≤45 mm Hg(1 mm Hg=0.133 kPa)];PP 2组(45 mm Hg<PP<65 mm Hg);PP 3组(PP≥65 mm Hg).据斑块的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共四组.结果 高脉压组的hs-CRP和IMT水平均高于低脉压组(P<0.05).随着脉压增大,斑块检出率、Ⅱ级及以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高级别组hs-CRP和IMT显著高于斑块低级别组(P<0.05或P<0.01),并且IMT与PP及hs-CRP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和0.622(P均<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SBP及hs-CRP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脉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