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临床科室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9188例次输血患者中,出现了49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7%。其中32例出现了过敏反应,占65.31%,17例出现了非溶血发热反应,占34.69%,没有出现溶血反应和其他输血反应。(2)悬浮少白红细胞悬液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6%,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3%,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0%,辐照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3)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有无输血史、过敏史有关。(4)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有助于预防血小板和红细胞输注时发热反应的发生。结论:输血存在风险,要正视输血指征,高度重视过敏史、输血史等因素,避免不必要输血,提高输血警惕性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主要类型。方法:发放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患者817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6例,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9.6%,发热反应发生率为30.4%。结论: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率的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规律和原因。方法:对本院2007年-2012年6168例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168人次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16例,输血反应率为1.88%,主要由血浆引起;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受血者输血反应率偏高(P0.05)。结论:临床应特别重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输血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近三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各种血液成份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82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115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中悬浮红细胞66例(57.39%);冰冻血浆43例(37.39%);单采血小板6例(5.22%);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中以发热反应55例(47.83%),过敏反应58例(50.43%),其中发热反应中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多见,占92.73%,过敏反应中则以输注血浆多见,占67.24%,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占22.41%.结论: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过敏反应为主,其中悬浮红细胞与冰冻血浆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血制品,输注悬浮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过敏则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及血液制品,临床上应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43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69%。其中发热反应2例,发生率为0.46%;过敏反应1例,发生率为0.23%。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输血前给药是否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329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在输血前使用药物预防的162例输血患者设为药物预防组;输血前不使用药物预防的167例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病历记载对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 1329例输血患者共输血1400次,共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7次,其中发热反应22次、过敏反应5次,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药物预防组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为1.51%(10/661),对照组为1.62%(12/739),两组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预防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0%(2/661),对照组为0.41%(3/739),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发生输血反应5次,发生率为1.89%,输血前肌内注射异丙嗪发生输血反应6次,发生率为1.76%;输血前未用任何药物(对照组)发生输血反应15次,发生率为2.03%,三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血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药无益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类型,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410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对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100例输血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9%;20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有11例(55.0%),发生发热反应的有9例(45.0%),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冰冻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及冷沉淀这四种血液成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发生率最高,冰冻血浆发生率最低。结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严格把我临床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对于输血患者应加强各输血环节的监管工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218例,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 035例输血患者共输血97 248袋,其中218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3%,其中输注红细胞类制品、血浆类制品、血小板、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95例(0.24%)、70例(0.18%)、48例(0.69%)、5例(0.04%),过敏反应145例(66.5%),发热反应55例(25.2%),其他反应18例(8.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科室是儿科、产科、肿瘤科。结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输血品种、次数等,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较高。严格把握输血指征,正确选择血液制品以及加强输血相关环节的监管,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92-95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结构及其特点,探讨导致临床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输血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87例为研究组,分析临床输血反应结构及其特点,随机选择同期到该院输血但未发生输血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就两组对应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输血不良反应结构为:过敏反应占比50.57%;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比48.27%,输血后紫癜占比1.15%;输注成分以血浆/红细胞搭配输注、血浆、血小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列前四位。研究组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IgE含量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职业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患者血液存在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IgE的过表达是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搭配血浆/红细胞、单纯血浆输注及血小板输注是临床输血反应的主要构成;提高对免疫球蛋白IgE的高表达、反复多次输血、免疫性疾病史的患者输血过程的密切监控,或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血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及职业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0.
黄丹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14-3815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反馈至我站的121例输血反应,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84例输血患者中,12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53%;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血浆及低温沉淀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42例(1.01%)、11例(1.77%)、65例(2.23%)、3例(1.62%);121例输血不良反应中75例有输血史,占总输血不良反应例数的61.98%。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多由血浆制品引起,主要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输血史是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疾病的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给药是否有助于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362例(次)输血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在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异丙嗪的178例(次)输血患者设为药防组;将在输血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的184例(次)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输血病历记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2例(次)输血患者共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2次,其中发热反应26次,过敏反应6次,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在各种血制品中,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5.69%,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5.05%。各种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药防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6.74%(12/178),对照组为7.61%(1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药防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2%(2/178),对照组为2.17%(4/1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输血前肌肉注射异丙嗪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9%;输血前未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9.24%。3种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后的体温、脉搏、血压、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给药无助于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且末县人民医院2005~2011年临床用血和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查阅发血记录及临床科室输血反应回报单,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目前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在输注全血0.96%(1/104)和血浆0.88%(10/1132)的反应发生率最高;悬浮红细胞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目前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临床医师按病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做到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尤柳霞  郑小蔚 《海南医学》2010,21(4):131-132
目的总结输血不良反应,降低其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12962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5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27%,其中发热反应7例,发生率为0.05%;过敏反应28例,发生率为0.21%。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6 04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 040例输血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9例输注冰冻血浆,有4例输注血小板,有2例输注红细胞,有1例输注冷沉淀。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0例为过敏反应,占62.5%;有3例为发热反应,占18.8%;有2例为肺损伤,占12.5%;有1例为溶血反应,占6.3%。结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肺损伤及溶血反应等为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过程中应加强输血防治工作开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PLT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回顾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7 818例次,对输血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输血史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7 818例次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43例,发生率为0.6%,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14例次(32.6%),过敏反应为29例次(67.4%),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和新的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6 107人次的输血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0例(0.11%);其中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7例(0.03%),过敏反应23例(0.09%);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0.32%);有输血史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主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FNHTR和过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血制品是血小板;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患者的输血指针,以此来减少由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防护。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认真防护,迅速有效抢救,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防护.方法 对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认真防护,迅速有效抢救,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20.
雷俊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81-2982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类型,探讨预防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近6年来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12262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1例,发生率为0.42%,其中过敏反应36例,占70.59%,发热反应14例,占27.45%,其他1例占1.96%。结论我院的输血不良反应率和文献报道相近,其主要类型是由输注血浆类制品引起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