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实施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等措施,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对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3.28%,占同期医院ADR总例数的43.05%;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未发生ADR者;ADR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ADR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损害、神经肌肉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结论 ADR的发生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年龄、用药特点及既往药物过敏史密切相关;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护人员的协作,明确AD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赵志成   《中国医学工程》2009,(12):51-5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总结临床药师参与ADR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及取得的成效。结果:临床药师应成为医院ADR监测网络的枢纽、采取多种方式宣传ADR知识、坚持到临床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ADR服务。结论:临床药师能够为减少临床ADR的发生发挥积极作用,是医院ADR工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报的3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是否行临床药师干预将其分为观察组203例与对照组172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报告人和各部门上报情况、不良反应上报时间及不良反应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报告率为3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上报率及门诊上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药师上报率及病区上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上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6 d的上报率为9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应用于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当中价值显著,可以促进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与上报质量的提升,利于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与处理工作中,药师应起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起,开始强化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工作中的地位,以这一时间点为分割,以完全随机法挑选前后患者治疗资料各500例,分别归入A(强化前)、B(强化后)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反应的比例,探讨合理有效的判断及处理手段。结果:B组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2%(11/500),A组为9.4%(47/5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后续处理,均转危为安,安全出院。结论: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提升快速判断及处理效率,我们必须强化药师在用药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剂科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南阳南石医院药剂科2012年开始实施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政策,抽取2011年、2012年出院病例各100份,将2011年病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病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联合用药例数、单次剂量、术后用药时间、平均用药费用等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满足临床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监督,是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红娟  何伟康 《吉林医学》2010,31(23):3856-385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80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DR报告中,患者中年龄在41~60岁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占45%;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口服给药途径是引发门诊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1.25%;77.5%的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结论:药师应配合临床医生,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医院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医院2015年上报的37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居首位(55.59%);以静脉给药(92.81%)引起的ADR最常见;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附件、全身系统,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和监测工作,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医院药房管理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行药房管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药房抗菌药物管理活动的为观察组,未实施药房抗菌药物管理活动的为对照组,均99例。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内科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投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内科住院抗菌药物、外科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房抗菌药物管理运用到临床中来,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量,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提高化疗药物用药安全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315例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此期间临床药师实施促进化疗药物安全性的药学服务干预,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肿瘤科收治的320例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此期间未采取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ADR总发生率为88.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照组的单药、二联化疗方案AD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及口服+静脉给药3种给药途径对照组的AD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重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其余重度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的开展可显著减少化疗药物ADR发生风险,尤其可显著减轻患者重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提高化疗药物用药安全性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漏服率、脑梗死复发率、再住院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药物漏服率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采用临床药师干预在首发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降低药物漏服率、脑梗死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参与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市5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有临床药师按拟定的工作模式参与的临床ADR监测工作,比较临床药师参与ADR监测工作前后临床医护人员ADR监测工作知识认知度、上报ADR报告数量、严重的和新的ADR例数变化等,分析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同时与常规开展ADR监测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ADR工作后,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知识的认知水平、ADR报告数量和质量等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监测ADR工作中的作用,是提高医院ADR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组由临床药师设计中药注射剂使用调查表,并由药师负责进行用药监督等,对照组则常规应用中药注射剂,对比两组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观察组中药注射剂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24.5%、不良反应5.0%、配伍禁忌3.0%、差错量1.0%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用药合理占45.0%,对照组用药合理占13.0%,P0.05。观察组用药剂量过大占40.0%,对照组用药剂量过大占77.0%,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安玉英 《吉林医学》2014,(15):125-3322
目的:分析药师干预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用药时未进行干预,而观察组患者临床用药时药师全面参与,观察两组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医药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使用时间及种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23%(13/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师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而且对降低医药费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院内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我院于2016年6月在抗功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开始启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介入干预管理,2016年6月前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6月后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抗感染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50例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11±2.0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51±3.01d,在住院时间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应用临床药师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院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与处理工作中,药师应起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起,开始强化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工作中的地位,以这一时间点为分割,以完全随机法挑选前后患者治疗资料各500例,分别归入A(强化前)、B(强化后)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反应的比例,探讨合理有效的判断及处理手段。结果:B 组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2%(11/500),A 组为9.4%(47/5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后续处理,均转危为安,安全出院。结论: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提升快速判断及处理效率,我们必须强化药师在用药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肖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79-180
目的:通过对17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监测药物不良反应(ADR),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网网络数据库中检索出我院2010~2014年上报的ADR216份中筛选ADR有效报告154份,从患者的一般情况、引起ADR药物品种、临床表现、ADR发生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4份ADR中,男性68例,女性86例,分别占ADR总例数的44.16%和55.84%。215~44岁28例占18.18%,45~64岁53例,占34.42%,65岁以上73例,占47.40%。3一般的ADR有149份,严重的ADR有5份。4ADR涉及药物15类,中西药共19个品种,抗菌药报告了89例,占总数的57.79%。5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0年起开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1990年只收到1例ADR报告,2001年上报了ADR117例,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按照ADR发生率10%~20%推算,这个数字仍有很大差距。美国一项前瞻性研究的汇总分析表明:住院患者的严重ADR发生率为6.7%,说明即使是住院患者发生的严重ADR漏报率依然很高。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医院ADR监测模式的改进将最终推动医院ADR监测工作的发展,使广大患者从中受益。1.明确ADR监测工作的主体 医院ADR监测工作主要由药师承担,我们曾经采取多种方法,包括药师深入临床、常见ADR“跟踪”药物的即时监测、建立ADR监测网络、退药登记制度、散发医生及患者联络卡、病历追踪等,虽然上报病例有所增加,但都未达到预期效果。根本问题在于对ADR监测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接受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实施由药师主导的用药干预,可有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而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李欣  王云霞  邵宸 《当代医学》2016,(34):44-4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7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师干预。观察2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切开感染率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率、用药时间≤3d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29% vs 74.12%,87.06% vs 60.06%)(P<0.05);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切口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18% vs 3.53%)。结论临床药师干预能促进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可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