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DSA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56例拟行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的Debal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MSCTA表现,分别测量第一内膜片裂口位置、大小,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的主动脉最大径等参数,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与DSA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达92%,MSCTA还可发现主动脉之外的其他疾病.MSCTA与DSA对内膜片第一裂口的大小及位置的测量无明显差异;对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的主动脉最大径的测量有明显差异,DSA的数值小于MSCTA.结论MSCTA可以明确诊断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同时还可发现主动脉之外的其他疾病.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各个参数的准确测量可帮助和指导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手术,可作为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前评估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腹主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病变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例(4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院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肾动脉开口以下腹主动脉瘤1例(行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30 min后内漏减少,未处理;1例内膜瓣开窗术后患者双下肢缺血症状消失;1例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或内膜瓣开窗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其中分体式支架的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应用价值及体会.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我院就诊的16例患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超声诊断分析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情况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 按照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5例.其中,5例明确其破口,3例合并假腔血栓,2例无名动脉及右颈总动脉血栓.其他合并表现心包少量积液3例,主动脉瓣反流1例,主动脉增宽2例.结论 超声检查准确性高,并以无创成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检查方法,对于识别困难的胸痛患者来说,超声可以提供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结果20例均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显示破121位置18例,显示分支血管受累情况16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11例。出现胸腔积液9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能提供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夹层动脉瘤行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并将获得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De.bakeyⅠ型10例,DebakeyⅢ型11例,两型中不典型夹层各2例。典型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的内膜、真假腔、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征象为主动脉壁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伴或不伴有内膜钙化内移。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便于治疗后观察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6例.所有患者随访21~84个月,平均(52±8)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每年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55例(98.2%)临床成功,2例(3.6%)术后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术后30 d内1例(1.8%)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期间1例(1.8%)死于脑出血.结论 腔内修复术创伤小,痊愈快,并发症少,应视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腔内隔绝治疗效果,通过随访了解其生存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中远期疗效。结果主动脉夹层症状以剧烈胸背部疼痛为主,但无特异性,部分病人可以腹痛、腹胀、少尿等为首发症状;腔内隔绝术可有效改善夹层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愈率。临床随访12~24个月,69例中,死亡4例,生存率94.2%。结论Ⅲ型主动脉夹层是临床较凶险的疾病,腔内隔绝术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愈率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技术全腔内隔绝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近段治疗的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随访1年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年5例治疗效果理想。术后早期死亡1例,支架近端再发夹层4例,发生Ⅰ型、Ⅱ型内漏各1例,Ⅲ型2例。 结论 对于不能外科修复的A型主动脉夹层,可谨慎选择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技术行全腔内修复治疗,但须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血管病变特点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42岁.1年前因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扩展至肾动脉开口下方)并冠状动脉受累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外院接受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等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0.
许文平  谢志泉  黄翠瑶 《人民军医》2002,45(11):648-649
主动脉夹层 (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 ,过去多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 ,简称主动脉夹层 ,属内科急症之一 ,一直被认为属少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对本病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临床例数明显增加。我们总结了 1995~ 2 0 0 0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 31例的诊治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1例中 ,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 35~ 77岁 ,平均 5 1 5岁。按DeBakey分型 ,Ⅰ型 4例 ,Ⅱ型 2例 ,Ⅲ型 2 4例 ,所有病例经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患者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EVGE成功率100%,2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1例术后有残余内漏,于术后3个月自行封闭;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情况良好。结论 EVGE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Ⅲ b型主动脉夹层的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Ⅲb型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Ⅲb型主动脉夹层16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5年存活率100%,新月型瓣膜12例,假腔位于左前或侧方15例;假腔有血栓9例,完全被血栓填塞3例;CT表现“双腔影”13例,“三腔影”3例;周围有渗漏6例。结论Ⅲb型主动脉夹层如及时诊断治疗5年存活率高,弯曲突向假腔的新月型瓣膜及假腔位于左侧、左前或左后方是Ⅲb型主动脉夹层CT影像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测量循环时间或自动触发对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容积检查,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 46例夹层动脉中I型7例,Ⅱ型12例,Ⅲ型27例,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7例动脉夹层支架置人术后复查。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及术后复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与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血流动力学因素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以及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CT扫1描获取临床常见典型形态的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断层图像序列,重建出三维主动脉失层血流动力学分析计算机模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的血液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①单破门型夹层假腔压强持续高于真腔压强,呈现"吹气球"效应;②当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真腔受压狭窄时,真腔内压强将低于假腔内压强,夹层真腔内血流流线也会出现部分中断;③夹层撕破口附近的动脉管壁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可出现失衡现象.结论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压强失衡可导致假腔持续扩张、压迫真腔.夹层管壁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足慢性期B型夹层破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4年5月至2000年4月15000例EBCT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263例,其中25例为不典型夹层。男21例,女4例。全部患者均以主诉急性胸痛入院检查。采用Imatron 150-XP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层厚3mm,扫描时间为0.1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共140层。结果 不典型夹层EBCT血管造影(EBCTA):直接征象为:(1)25例主动脉壁均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达5-23mm,平均15.3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CT值50-87HU,累及长度为2.5-49.0cm,平均16.3cm;(2)内膜钙化移位5例;(3)6例治疗后EBCT随访,管壁厚度呈动态变化。间接征象为:(1)主动脉壁增厚溃疡形成7例;(2)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2例。上述征象结合临床急性胸痛病史,诊断可以成立。病变累及升主动脉(StanfordA型)6例;仅累及降主动脉(StanfordB型)19例。全部病例临床均采取保守治疗,其中6例EBCT复查,3个月至1年血肿吸收。结论 急诊胸痛鉴别诊断中EB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纯腔内隔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国产CastorTM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行单纯腔内隔绝治疗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主动脉CTA。以手术成功率、假腔消失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终点指标,观察相应不良事件。 结果 19例患者支架均释放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期患者无死亡,4例门诊随访时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严重内漏发生,分支支架通畅率100%,夹层假腔均出现血栓化,假腔直径平均缩小(10.3±1.2) mm(肺动脉分叉平面)。 结论 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对于近端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或逆撕至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有效的单纯腔内隔绝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EVAR治疗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筛选出术后死亡患者,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特征。结果本组554例患者中,47例患者术后死亡,占8.5%。其中,12例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占总死亡患者的25.5%;35例患者于术后中远期死亡。31例(66.0%)患者为急性期主动脉夹层,16例(34.0%)患者为慢性期主动脉夹层。24例患者死于AD破裂占51.1%;7例患者为心源性死亡,占14.9%;6例为脑源性死亡,占12.8%;4例为肿瘤源性死亡,占8.5%,其他原因死亡患者6例,占12.8%。结论主动脉破裂是Stanford B型降AD患者行EVAR治疗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注重术中操作、术后近期患者管理有利于降低术后近期病死率,长期血压控制及影像随访有利于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CT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诊断与评估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高分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做图像重建。结果:按Debakey分型,I型8例、II型3例和III型21例。平扫主动脉钙斑内移≥5mm 4例(12.5%),管壁周围有低密度积液或轮廓模糊7例(21.9%),双侧胸水5例(15.6%),左侧胸水7例(21.9%),心包积液3例(9.4%)。32例增强扫描均显示内膜片及真假腔(100%),6例行螺旋CT扫描均显示内膜撕裂口(100%),假腔内血栓形成4例(12.5%),分支受累及相应脏器缺血5例(15.6%)。结论:高分辨CT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能准确反映主动脉夹层分型,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效果,探讨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的策略。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9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3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随访无一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支架近端主动脉弓部出现局限性溃疡,2例出现升主动脉夹层,1例支架远端出现夹层,其余1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腔内隔绝手术的治疗策略近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16层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方法 对39例主动脉夹层进行16-SCTA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根据DeBakey分型,本组3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16SCTA显示Ⅰ型5例、Ⅱ型1例和Ⅲ型33例.显示真假腔39例(100%)、内膜片39例(100%)、内膜破口25例(64.1%)、假腔内血栓17例(43.6%).结论 16SCTA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价值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