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痰逐瘀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因病机与治疗两方面探讨痰瘀互结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血管性痴呆多继发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病情复杂,乃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为其基本病机,贯穿该病始终,故补肾活血、化瘀逐瘀是治疗该病的根本大法.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云枝  史继鑫 《河南中医》2009,29(11):1138-1140
从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问题与展望等方面概述了血管性痴呆(VD)的中医研究概况,指出VD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四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肾虚有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痰瘀闭阻,火扰神明,神机失用。其证候特征以肾精、气血亏虚为本,以痰瘀闭阻脑络邪实为标。认为中医药对VD的治疗研究,不应停留在原有的中医理论上,而应采取中医辨证与现代诊断相结合,对药物和疗效的评价要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筛选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痴呆主要分为血管性痴呆(VD)和老年性痴呆(AD)。中医认为VD的病因病机为:该病病位在脑,与肾关系密切,且涉及心、肝、脾等脏腑;病证以虚为本,以实为标;由于脏腑虚衰,阴精亏空,不能上充于脑,复加痰浊瘀血等毒血内生,使虚、痰、瘀互结于上,损伤脑络而元神失聪。AD以内因为主,病位在脑,其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且与内毒蕴积、热伤脑络关系密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明显优势和较为广阔的前景。根据血管性痴呆主要病机为肾虚髓海失充为本,痰瘀上蒙清窍为标,确立基本治法补肾活血、化痰醒脑。临床论治血管性痴呆辨证分型主为: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痰瘀阻窍、心脾两虚3型,临床实践证明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6.
谢芳  谢宁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8):195-197
综述了从肾虚痰瘀论治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概况。老年痴呆以老年人多见,以本虚标实为特征,其中以肾精亏虚、脑髓失养为本,以痰浊、瘀血阻窍为标。因此,在老年痴呆的临床治疗中应在肾虚痰瘀的理论基础上,采取补肾兼活血祛痰的治疗原则。伴随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从肾虚痰瘀角度论治老年痴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任绪东主任医师认为中风痴呆因情志不遂、五志内伤或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失调,致脑髓空虚,痰瘀内生,上闭清窍所致,该病与痰、瘀、虚有关,且三者互相影响,共同致病。提出"凡呆者必因正虚邪气(痰瘀)闭窍所致",认为该病根本病机为肾虚痰瘀闭窍,主张以补肾活血化痰开窍为基本治法,以此理论创立经验方"开窍益智方"治疗本病,所附临床医案1例,以"开窍益智方"加减治疗中风痴呆辨证为肾虚痰瘀阻窍者。在临证时体现病初以通滞为主,兼顾补虚;病久者以补虚为主,兼通其滞,遣方用药重视醒脑开窍药物及破血逐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基本病理特征,是肺脾肾虚为本,痰瘀水饮为标。分三型施治,即:肺脾肾虚、脾肾阳虚、痰瘀型。肺脾肾虚型,治宜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方用四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治宜温煦脾肾阳气,方用苓桂术甘汤;痰瘀型治宜化痰去瘀为标,温阳补虚为本,方用桃仁四物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多从五脏虚损、肾虚血瘀阐释,该课题组从脾胃立论,认为其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在于五脏亏虚尤其是脾肾亏虚;其标实在于瘀血痰浊蒙蔽脑窍,髓海浑浊。脾胃功能在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能养五脏、生气血、化痰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益气健脾、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的治法。  相似文献   

10.
论补肾活血化痰是脑梗塞的基本治法肾虚血瘀痰阻是脑梗塞的基本病机。本病多发于中老年,肾虚为本,痰瘀交阻为标,三者相关并存。一则肾虚致痰瘀。中老年人肾脏渐亏或高年多病,久病及肾,肾虚则脏腑功能渐衰,致气血亏虚。气虚运血无力而致瘀血;血为气母,阴血亏虚也可...  相似文献   

11.
中风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以半身不遂、口眼(口呙)斜为主症、中脏腑常遗留偏瘫等后遗症.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中风后遗症多见肾虚痰瘀征象,采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1 基本病机,肾虚血瘀痰阻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肾脏功能多已虚弱.肾为元阴元阳之根,若肾阴亏虚,阴血不足,血行涩滞而致瘀;或肾阳虚生内寒,寒则血凝,也将导致瘀阻脉络;肾气虚气化失职,可致痰阻,日久络瘀.因此,肾虚血瘀痰阻相关并存.由于肾虚失养,痰瘀阻滞经络,筋脉不用,则半身不遂、口眼(口呙)斜为主症;肾虚精气不能上承,以致痰瘀互结,阻塞经络,窍络失灵,则失语或语言不利.头晕目眩、神疲气短、记忆力减退等,则为肾虚见症,故中风后遗症属本虚标实之肾虚痰瘀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总结吴华堂教授从痰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经验。吴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痰瘀贯穿本病始终。故吴教授对于痰瘀互结型痴呆常用加味癫狂梦醒汤治之,以活血化瘀、祛痰开窍为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李七一论治高脂血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脂血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肝肾虚,标实为痰瘀气滞。治疗上重在滋补脾肾,兼顾痰瘀同治、调肝理气,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食居有节。  相似文献   

15.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临床上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补肾的基础上 ,从痰瘀论治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个人的体会介绍如下。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是肾虚 ,如《石室秘录》中所指出的“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 ,而以肾虚致渴 ,则无不同”。肾虚日久 ,脏腑功能不足 ,不能帅血 ,致血流缓慢 ,瘀阻脉道而为血瘀 ;肾虚不能主水 ,水湿内停 ,则聚而成痰。瘀血、痰浊由肾虚而发 ,为继发因素。痰浊形成后 ,随气血流行 ,停留于所过之处 ,必影响气血运行 ,而致瘀血 ;瘀血内阻 ,血不行则为痰。故痰瘀互生 ,结而不解 ,百变丛生。在糖尿病周围神…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D)是临床上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是由各种出血性、缺血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所引起,与其他痴呆类型不同,因其具有可治愈性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在VD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认为VD的基本证候组成不外乎肾虚、痰阻、瘀血,其中肾虚是VD发生的病机根本,痰浊是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瘀血是VD发生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淤、痰浊、阴寒是病之标。而痰浊血淤贯穿于冠心病的始终,痰、瘀共同为病是临床常见病理因素,从痰瘀同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血瘀与衰老的实验研究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代医家多认为脏腑气血虚损尤其是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抗衰老药物亦以补肾居多。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了实证(血瘀、痰浊、气滞等)与衰老的关系,特别是对血瘀与衰老,但观点不尽相同,如颜德馨等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认为“瘀是原因,虚是归宿;瘀是本质,虚是现象(1)。俞征宙等认为“中医衰老机理为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实邪相互作用,即本虚与标实证的相互作用,本虚导致标实,标实使本更虚”(2)。姜惟等认为“在衰老的进程中,肾虚为本,痰瘀乃是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互为因果”(3…  相似文献   

19.
宫洪涛教授治病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尤其善治痴呆,其认为痴呆主要由肾虚所致,虚、痰、瘀三者相互作用,互为结果。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属中医肺胀病范畴。中医认为, AECOPD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肺、脾、肾虚, 标实以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遵循标本同治、辨别寒热原则, 偏于寒者, 治以化痰渗湿、行气通络;偏于热者, 重视宣肺平喘、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同时强调中病即止, 兼顾其本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