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固体分散技术和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白头翁总皂苷)溶出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PEG 4000固体分散体,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通过IR,DSC,NMR鉴定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性质,并采用小杯法测定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的溶出度。结果:IR,DSC,NMR的结果表明形成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溶出度大小依次为包合物 > 固体分散体 > 原料药。结论:包合技术能显著提高白头翁总皂苷的溶出性能,而固体分散技术对其增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白头翁总皂苷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HPLC测定白头翁总皂苷含量,色谱条件为Hypersil O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39:61),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 μL。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白头翁结肠靶向微丸载药丸心,以微丸得率、圆整度、堆密度、脆碎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白头翁结肠靶向微丸载药丸心的制备工艺;以累积释放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增塑剂用量、抗黏剂用量、包衣增重对包衣工艺的影响。结果: 载药丸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微晶纤维素用量60%,甘露醇用量10%,挤出频率20 Hz,滚圆频率45 Hz,滚圆时间5~8 min;最佳包衣工艺为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15%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50%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20%。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微丸成型性高、靶向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给药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200 mg/kg),采用LC-MS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根据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和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AUC分别为574.82和1776.32μg/(L·h)。结论:白头翁总皂苷制成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微丸后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天易  王信  杨田义  曹广尚 《中草药》2016,47(18):3199-3203
目的制备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微丸的挤出-滚圆法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流化床进行微丸包衣;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包衣液处方;以重楼皂苷I、重楼皂苷II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挤出-滚圆法制备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挤出速率为60 r/min,滚圆速度为1 200 r/min,滚圆时间为5 min;微丸包衣处方为Eudrugit S100增重15%,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1.5%,柠檬酸三乙酯用量为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不释放,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度10%,在人工结肠液中2 h累积释放度90%。结论 pH值依赖型重芪结肠靶向微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丹参  梅艳飞  宋晓敏  庄忠宝 《中草药》2016,47(8):1321-1326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型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并优化筛选微丸的制备处方。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丸芯,以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丸芯处方进行优化。以丸芯包衣后的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包衣增重的筛选,最终得到能够在结肠释放药物的大黄微丸。结果以2%海藻酸钠-果胶溶液、0.7%壳聚糖溶液、1%CaCl_2溶液、pH6.0的壳聚糖-CaCl_2溶液,投药量4∶1(大黄-辅料)的处方制备丸芯,肠溶包衣增重30%,得包衣微丸。该微丸在人工胃液2h和小肠液3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01%和8.72%,在人工结肠液中4h累积释放率为92.58%。结论确定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初步实现了结肠靶向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解毒止泻片开发成一种剂型(微丸)、二步释放(胃与结肠)的新制剂,考察其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泛制法及包衣锅包衣技术分别制备胃溶微丸和结肠定位缓释微丸,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辅料和包衣工艺。运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3∶47),检测波长370 nm。结果:丸芯由药粉-羧甲基纤维素钠(8∶1)和95%乙醇为润湿剂泛制成丸。以3%铁红为包衣液,包衣增重4%制备胃溶微丸;以6%Eudragit L100-Eudragit S100(1∶2)混合物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6%制备结肠缓释微丸。胃溶微丸在人工胃液内45 min内释放完全;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不释放药物,在人工肠液3 h释放度20%,在人工结肠液5 h释放完全。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用于解毒止泻微丸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pH依赖型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拟制备用于治疗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等疾病的中药新制剂pH依赖型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白头翁汤中的有效成分白头翁皂苷B4和盐酸小檗碱为评价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拟定了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的制备方法,并进行了体外释放度评价,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2H溶出液中未检测到白头翁皂苷B4和盐酸小檗碱,在人工小肠液4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小于5%,而在人工结肠液1H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达90%以上。结论:制备得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该制剂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eudragit)S100和eudragit L100-55双层包衣制备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结肠靶向微丸。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进行了体外释放度和大鼠体内释放的初步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檗碱在人工胃液中2 h累计释放度<0.1%,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计释放度<10%,在人工结肠液中3 h累计释放度>90%;体内试验表明在大鼠体内包衣微丸大部分能完整到达盲肠或结肠部,并在上述部位开始崩解释放。结论: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能够实现结肠的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9.
崔京浩  钱颖  缪文俊  夏奇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60-1963
目的:制备含葛根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漂浮型胃滞留制剂及其体外药剂学特征评价。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葛根素的HP-β-CD包合物。分别以葛根素和包合物为内容物制备海藻酸钙微丸,考察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和壳聚糖对微丸漂浮百分率及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葛根素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硬脂酸镁对其微丸的漂浮百分率影响大,当含量为2%时漂浮效果最佳。葛根素被包合后,溶解度增加约65.6倍,微丸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放百分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突释现象。将葛根素包合物与葛根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经分散机处理后的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葛根素-HP-β-CD包合物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度,胃滞留微丸具有满意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叶晓莉  王选深  王彬辉  魏颖慧  冯健  包强  李范珠 《中草药》2011,42(10):1956-1962
目的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环糊精包合作用,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研制龙血竭片剂。方法:通过测定龙血竭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磺丁基-β-环糊精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包合常数,筛选工艺并制备包合物,以差示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动物试验检验包合物活性。制备龙血竭包合片并测定溶出度。结果:表观包合常数显示龙血竭与各种环糊精均存在较强包合作用,制备成包合物后,龙血竭溶解度提高13.75~168.39倍,活性也显著提高。包合片溶出度达78.69%。结论:龙血竭包合物溶解度高,药理活性显著,用量少。龙血竭包合片溶出速率快、溶出度高。  相似文献   

12.
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艳  唐亮  周咏梅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6):1262-1264
 目的 制备并评价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本实验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芦丁- 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设计优选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通过考察包合物的溶解度、相溶解度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使用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正交设计筛选出的最佳条件为投料比1∶4,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为45 ℃。以该法制备的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溶解度得到显著提高,达到9.61 mg·mL-1。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包合方法及材料可以显著改善芦丁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6,(2)
目的制备pH依赖型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包衣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探头超声联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用流化床干燥法固化成纳米晶体微丸,并考察其再分散后的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指数。然后,将上述纳米晶体微丸进行流化床包衣,以微丸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包衣处方进行优化。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微丸再分散后,平均粒径为(281.90±10.56)nm,多分散指数(PI)为(0.195 1±0.043 2),Zeta电位为(-31.7±2.1)m V。最优包衣处方为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8%的柠檬酸三乙酯(TEC)为增塑剂,50%的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量为15%。所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结肠靶向微丸在人工胃液2 h、小肠液4 h中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3%,而在人工结肠液4 h中达93%。结论该制剂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对五指那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ubsp. intermedia茎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五指那藤茎的60%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白桦酮酸(2)、白桦脂酸(3)、3-表-白桦脂酸(4)、木通种酸(5)、24-O-乙酰木通种酸(6)、3-O-α-L-阿拉伯糖基-30-去甲常春藤皂苷元-28-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7)、Stauntoside A(8)、刺楸皂苷A(9)、刺楸皂苷J(10)、Kizuta saponin K10(11)、3-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β-D-木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12)、刺楸皂苷B(13)、3-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糖基(1→6)-O-β-D-葡萄糖基酯(14)、sieboldianoside A(15)、septemoside A(16)、刺楸皂苷K(17)、刺楸皂苷 Ⅰ(18)、3-O-α-L-阿拉伯糖基(1→2)-O-β-D-葡萄糖醛酸基-常春藤皂苷元(19)。其中 4,6,10,12,14,16~19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且 6 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拟制备pH依赖型黄芪多糖结肠定位释放喷雾干燥粉,以期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方法 以Eudragit S100水分散体为结肠靶向材料制备黄芪多糖结肠定位释放喷雾干燥粉,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 药物与Eudragit S100比例为1∶10时所制备的喷雾干燥粉在模拟人工胃液中基本不释药,在模拟人工肠液中,药物4 h的累积溶出率小于30.0%,在模拟人工结肠液中,1 h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90.0%以上。结论 以Eudragit S100水分散体为载体制备的黄芪多糖结肠定位释放喷雾干燥粉达到了结肠定位释药的效果,其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6.
茹庆国  彭宇  马书伟  张庆  谭鹏  吴清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442-2448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当归超临界提取物丸芯,以丸芯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对影响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多个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载药丸芯的处方进行优化,然后进行包衣工艺研究。通过体外释放研究,优选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的包衣工艺及处方并评价其结肠靶向性。确定最佳的丸芯制备工艺∶3%果胶,果胶与卵磷脂比为4∶1,果胶药物比为4∶5,4%的醋酸锌溶液为交联剂,混匀温度35℃,交联温度35℃,交联时间30 min;包衣工艺∶包衣材料为尤特奇FS30D,包衣材料1.5%的柠檬酸三乙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包衣材料1.2%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包衣增重15%。最优工艺制备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无释放,人工小肠液中4 h释放小于20%,人工结肠液中6 h释放大于90%,说明制备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5-氨基水杨酸(5-ASA)果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PEC)-尤特奇结肠定位双层包衣微丸。方法 扩散实验考察PEC膜对传递系统释药速率的影响;考察PEC包衣微丸在大鼠盲肠内的生物降解性;考察膜溶胀性与阻滞释药能力和生物降解性的关系;制备双层包衣微丸并验证其结肠定位性能。结果 扩散实验表明,在模拟小肠液中阻滞释药能力较强的3种处方为:A、果胶-壳聚糖Ⅰ=3∶1, B、果胶-壳聚糖Ⅰ-HPMC=2∶1∶1,C、果胶-壳聚糖Ⅱ=2∶1;膜降解实验表明PEC包衣微丸能被结肠微生物菌群所降解;溶胀实验显示,膜溶胀比与包衣微丸的释药速率和降解性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模拟胃肠道传输的体外释药实验显示,PEC-尤特奇双层包衣微丸有效地在小肠中阻滞药物释放,在结肠中释药较快,具备双模式的释药特征。结论 5-ASA果胶壳聚糖PEC-尤特奇结肠定位双层包衣具有双模式的释药特征,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康复新制备成pH依赖和酶依赖2种结肠靶向微丸,使其在结肠定位释放,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泛丸法制备素丸,流化床包衣技术对素丸进行包衣,分别对泛丸工艺和包衣参数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佳成型及包衣工艺。结果:微丸制备为干浸膏加125%淀粉+2%羧甲基纤维素钠,以30%乙醇为黏合剂,应用泛丸法制得素丸;制备得由Eudragit S100包衣得到的pH依赖及由果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包衣制得的酶依赖结肠靶向微丸。结论:制备得到了pH依赖和酶依赖2种康复新结肠靶向微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鼻腔给药脑内释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家兔静脉注射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与家兔鼻腔灌流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相比较,探求细辛脑鼻腔给药后药物在脑内释放的可行性通路。结果: 鼻腔灌流方式血液中细辛脑质量浓度与嗅脑、大脑、筛鼻甲内的细辛脑的量,均高于静脉给药方式。结论: 细辛脑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剂经过筛鼻甲进入脑部这一通路过程中,药物的吸收量方面,静脉给药要小于鼻腔灌流,故细辛脑鼻腔给药脑内释药具有实践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制备难溶性药物大豆苷元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提高其水溶性。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并对包合物进行差示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最后测定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在选定条件下制备的包合物中药物含量为6.76%,溶解度为13.68 mg·mL-1,3种鉴定方法的结果证实形成了包合物。结论: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达到了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