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比较3种不同载体对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k29/32(PVP)和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溶出度试验,并采用差热量热分析(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人参皂苷Rg3可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并形成低共熔物.结论 F68作为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对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效果优于PEG和PVP.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壳聚糖(CS)应用于丹参酮IIA(Tan II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考察并比较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W)的CS为载体的Tan IIA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方法 以CS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Tan IIA固体分散体,对不同MW的CS以及药物与载体的不同比例所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溶出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物相分析。结果 Tan IIA-CS(MW 3 000~5 000)按1∶9比例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效果最好,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经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以CS为载体制备的Tan IIA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Tan IIA的溶出;CS作为Tan IIA一种新型的固体分散体载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水蜈蚣Kyllinga blevifolia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率。方法 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聚乙二醇(PEG)6000、PEG 4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等表征手段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以PVP K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率优于其他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且以药物-载体比例1:2为最佳。SEM与IR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固体分散体技术能显著提高水蜈蚣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洁  邱利焱  胡敏新  丛宁  金一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2):1717-1722
 目的优选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不同载体,不同溶剂和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实验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同时采用XRD,DSC,ESEM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对多烯紫杉醇增溶的效果优于PVPk3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且溶出实验2h时,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10∶90)的累计溶出百分率接近于原料药的4倍;XRD,DSC、ESEM显示多烯紫杉醇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态或分子状态存在;高、低剂量大鼠口服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和35.1%。结论固体分散体能明显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吴超  赵宗哲  鲁明明  赵文明 《中草药》2014,45(11):1561-1565
目的 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比较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的单层和双层渗透泵片在释药行为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劣。方法 分别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增溶型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并对处方中的影响因素:渗透压活性物质的种类和用量、助悬剂的用量、包衣液中致孔剂的用量和包衣厚度进行优化,通过体外溶出实验对比2种制剂的释药行为。结果 制备的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单层渗透泵片和双层渗透泵片均符合零级释放,对2种制剂分别与零级释药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分别为r1=0.998 1,r2=0.990 6。结论 人参皂苷Rg3双层渗透泵片比单层渗透泵片释药更加完全,但是制备工艺比单层渗透泵片复杂。  相似文献   

6.
固体分散体技术对纳米雄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腾  施峰  杨刚  冯年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782-2787
目的:制备纳米雄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纳米雄黄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度。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纳米雄黄固体分散体并用X-射线衍射法、显微观察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对As203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稳定性考察试验,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对固体分散体中砷的体外溶出进行考察。结果:X-射线衍射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纳米雄黄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2种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均能增加纳米雄黄中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并减少纳米雄黄的团聚和As203的含量。结论:以F68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纳米雄黄的稳定性和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a)和泊洛沙姆188联合应用于丹参酮ⅡA(TSⅡ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考察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和稳定性。方法:以纳米二氧化硅和泊洛沙姆188为二元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对其物相特征、溶出行为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纳米二氧化硅和泊洛沙姆188按1∶3比例制备的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经过3个月稳定性加速试验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和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出,其稳定性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祁雯  施斌  黄雄伟  奚之骏  姜嫣嫣  裴元英 《中草药》2013,44(20):2845-2851
目的 采用共晶与固体分散体技术相结合策略,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制备熊果酸共晶的固体分散体,更进一步提高熊果酸的溶解度、溶出度,以更好地改善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选择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S630(PVP-S630)、硬脂酸聚烃氧(40)(S40)和羟丙甲纤维素(HPMC)4种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法,分别将原药、熊果酸-哌嗪共晶(UA-PP)与不同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体外溶出实验,比较并评价熊果酸制成共晶和固体分散体后改善生物利用度的潜力。结果 熊果酸共晶和熊果酸固体分散体均能增加熊果酸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共晶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能进一步提高熊果酸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结论 将熊果酸共晶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其溶解度和溶出度显著优于熊果酸共晶和熊果酸固体分散体。  相似文献   

9.
吴小明  梁少瑜  程文胜  陆珩  汪涛  向飞军 《中草药》2013,44(24):3489-3492
目的 研究三七普通细粉与超微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的溶出行为,探讨粉体粒径对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桨法和HPLC技术同时分析不同粒径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溶出情况,比较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速率。结果 超微粉碎后3种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结论 超微粉碎有助于三七饮片中皂苷类成分的溶出,粉碎粒度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满山红总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为载体,采用适合载体的熔融-溶剂法和溶剂法制备满山红总黄酮-载体不同比例(1:1,1:2,1:4,1:6)的固体分散体。以满山红总黄酮为检测指标,通过UV测定体外溶出度,计算各固体分散体的Td值。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以4倍量PVPK30为载体,加20倍量无水乙醇溶解,于50℃旋蒸除去无水乙醇,满山红总黄酮的体外溶出率达100%。PEG6000为载体时,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Td分别为6.329,5.225,0.096,4.755 min;Pluronic F68为载体时,各固体分散体Td分别为4.045,3.561,0.018,0.026 min;PVPK30为载体时,各固体分散体Td分别为5.000,5.000,0.005,0.056 min。结论: 溶剂法可用于制备满山红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具有很好的增溶效果,但不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速释型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和泊洛沙姆188(Pol 188)为载体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尼莫地平在PVP中以无定形存在,在PEG 6000和Pol 188中以微细结晶存在。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愈快;比例相同时,Pol 188-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溶出最快,且载体比例愈小,差异愈显著。结论:Pol 188作为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载体,载药量大,增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苷Rg1鼻腔给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_1鼻腔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在体蟾蜍上腭法"考察人参皂苷Rg_1对纤毛的毒性;采用HPLC法考察人参皂苷Rg_1对大鼠鼻腔酶和pH的稳定性;采用"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法"考察人参皂苷Rg_1鼻腔黏膜吸收的特点.结果:人参皂苷Rg_1对纤毛运动无影响;对大鼠鼻腔酶和pH稳定;能通过鼻腔黏膜吸收.结论:人参皂苷Rg_1鼻腔给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芦丁固体分散体,比较不同载体对芦丁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考察不同载体对芦丁溶出度的影响,以差示热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载体种类和用量对芦丁溶出影响显著,其中PVPK30作为载体时溶出效果最佳,芦丁以微晶无定形分散于载体中。结论:溶剂法制得固体分散体中芦丁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中人参皂苷Rg1,Rb1在体肠吸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及P-gp对人参中人参皂苷Rg_1,Rb_1肠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人参皂苷Rg1,Rb1的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浓度.结果:人参皂苷Rg1,Rb1分别在0.075~0.75 g·L~(-1)和0.03~0.3 g·L~(-1),各浓度的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且吸收速率常数(K)、累积吸收百分率(A%)及t_(1/2)无显著性差异;pH对人参皂苷Rg_1,Rb_1吸收均无显著影响;各个肠段人参皂苷Rg.的吸收量,K_a,A%及t_1/2值无显著性差异,而人参皂苷Rb_1.在空肠循环的各参数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此外,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人参皂苷Rb_1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而对人参皂苷Rg_1无此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g_1,Rb_1在肠道的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推断为被动扩散;人参皂苷Rg_1无特定的吸收部位,而人参皂苷Rb_1在空肠段具吸收部位选择性;人参皂苷Rb_1为P-gp底物,可通过与P-gp抑制剂合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生脉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和Rb1在心肌缺血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诱导体内NO释放效应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以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模型大鼠静脉给予生脉注射液(10.8 mL·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清,测定血清中人参皂苷Rg1和Rb1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拟合药动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同时测定血清中NO代谢产物NO2-和NO3-水平,绘制时-效曲线,采用Sheiner等提出的效应室理论建立PK-PD结合模型,计算药效学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和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人参皂苷Rg1在体内表现出快消除的特点,人参皂苷Rb1表现出慢消除的特点。生脉注射液诱导大鼠体内NO释放效应与人参皂苷Rg1和Rb1的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效应与人参皂苷Rg1和Rb1的效应室浓度成良好的相关性,符合Sigmoid-Emax模型。该研究成功建立了生脉注射液在心肌缺血大鼠体内的PK-PD结合模型,可较有效地用于预测生脉注射液的血药浓度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