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透视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2005年6-12月,采用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18例. 结果 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5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8.8 s,螺钉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术中出血量少.螺钉位置术后1年的满意率为96.7%,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导航下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透视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明确手术适应证、把握准确的入针点和方向,以及手术团队间的密切合作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计算机辅助导航和传统透视引导下,在骨盆标本上模拟手术中经皮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操作,评估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6具国人骨盆干性标本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引导技术即传统C形臂透视技术、二维及Iso-C3D三维导航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在三组骨盆标本的S1、S2两侧椎弓根、双侧髋臼前柱、双侧髋臼后柱和耻骨联合内共置入54枚空心螺钉.比较不同组间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每枚螺钉置入所需平均操作时间和平均放射时间.结果 三种引导方式中螺钉置入的准确率、所需平均操作时间及平均放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Iso-C3D三维导航组准确率最高,每枚螺钉的平均操作时间最短,传统透视组的平均操作时间及放射时间最长,二维导航组所需放射时间最短.结论 Iso-C3D三维导航是目前手术导航技术中最准确、最快捷的引导技术.二维导航或Iso-C3D三维导航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的放射量.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lag screw insertion on intact pelvises under guidance of conventional fluoroscopes or 2D and Iso-C3D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s and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Methods Six dried intact adult pelvic specimen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A total of 54 hollow screws were placed in bilateral pedicles of S1 and S2, anterior column of bilateral acetabulum, anterior column of bilateral acetabulum and pubic symphysis of intact adult dried pelvic specimens of three groups under guidance of conventional fluoroscopy, 2D and Iso-C3D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s,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of the screw positions, the average operating time of each screw insertion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radiation exposure during the insertion of each screw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ccuracy of the screw positions, the average operating time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radiation exposure among three groups (P<0.01). The navigation with Iso-C3D appeared to provide the highest accuracy and the shortest operating time of all guidance techniques. The mean operating time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radiation exposure of the conventional fluoroscope were the longest among three groups. The average time of radiation exposure of the 2D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was the shortest.Conclusions Iso-C3D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is the most accurate and expeditious means of all guidance techniques. The time of radiation exposure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both 2D and Iso-C3D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s.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骨盆后环骨折脱位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6具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分别进行正常的生物力学测试,之后模拟Denis-Ⅰ型骨盆骶骨骨折,标本先后行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骨盆后环,对固定后的骨盆进行垂直方向和扭转方向的骨盆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在垂直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但是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扭转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骶骨棒固定叠加会增加骨盆后环的抗扭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Ⅱ~Ⅳ型骨盆脆性骨折(FFP)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和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治疗的74例FFP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3例, 女51例;年龄62~95岁[(79.3±7.3)岁]。4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 33例行经皮钉棒系统联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入院时、治疗后1, 3, 6, 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jeed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除9例在治疗后3~9个月死亡, 其余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3.5±3.2)个月]。手术组下床活动时间为(11.4±2.8)d, 非手术组为(67.4±4.4)d(P<0.01)。两组治疗后1, 3, 6, 12个月的VAS、Majeed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均<0.05)。入院时两组VAS、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个月手术组VAS为(3.2±0.7)分, 非手术组为(4.2±0.8)分;治疗后3个月手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维导航辅助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骨科2009年3月~2012年12月采取三维导航辅助技术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患者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23~61岁,平均40.2岁。道路交通伤12例,坠落伤5例,房屋倒塌砸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3h~5d(平均25h)。按照AO骨折分型: B1.2型3例,B2.2型2例,C1.2型7例,C1.3型5例,C2.3型1例。结果共置入骶髂螺钉40枚,每枚螺钉置入耗时20~38min,平均(29.12±3.00) min,术中透视时间3.5~5.2min,平均(4.55±0.80)min,每枚螺钉置入出血量10~20ml。所有螺钉置入位置均较满意,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12例,良5例,可1例,总体优良率94%。采用Majeed骨盆骨折量化评估体系进行功能评价:优11例,良7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三维导航技术辅助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Legacy椎弓根螺钉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选择性采用微创Legacy椎弓根螺钉治疗12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1 ~60岁,平均39.6岁。均为闭合性Tile C型骨折。骨盆后环损伤均为骶骨骨折;骨盆前环损伤类型为单侧耻骨坐骨支骨折4例,双侧耻骨坐骨支骨折8例。合并休克3例。前环采用微创技术重建带内固定术,后环采用微创Legacy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结果 手术时间80 ~ 110 min,平均90 min;术中失血80 ~ 150 ml,平均105 ml。12例患者均获随访6 ~ 32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复位满意,骨折Ⅰ期愈合,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5周。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参照Lindahl改良的骨盆损伤后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平均得分78.6分。 结论 在良好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利用微创技术Legacy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环和重建带固定前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透视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8月采用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的21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按Tile分类方法:A2类型7例,B2类型6例,B3类型5例,C2类型3例.均采用Stoppa入路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采用骨盆前环钢板固定,4例采用骨盆前环钢板加外固定器固定,另外3例则采用骨盆前环钢板和骶髂关节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应用Matta评分标准和Majeed功能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Stoppa手术入路切口长度为10~12cm,平均11cm;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400~1000 ml,平均700ml.依据Matta标准,21例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获满意复位,其中15例患者术后得到8~20个月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患者术后Majeed评分逐渐提高.结论 Stoppa手术入路具有切口方便直接、手术视野清晰、易于复位、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Stoppa人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44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切开进行治疗,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38.3岁.骨折按Tile分型:Tile B型25例(B1 11例,B2 14例),Tile C型19例(C1~2 14例,C1~34例,C2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单独采用Stoppa入路切开10例,Stoppa入路联合部分髂腹股沟入路切开13例;Stoppa入路联合后方微创入路切开13例;单独采用间断切开髂腹股沟入路切开5例;间断切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后方微创入路切开3例.结果 骨盆骨折前后环损伤患者术中复位均优(骨折部位分离<4 mm).随访6~35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负重行走,X线片均提示骨性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及内固定松动.有限切开入路的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优于常规髂腹股沟入路.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入路治疗骨盆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0~69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6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5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髂骨后部纵向骨折7例;不稳定骶骨骨折27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2例;不稳定骶髂关节脱位19例,其中伴髂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7例,经耳状关节与韧带的骶髂关节脱位2例,伴骶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3~28 d,平均6.7 d.采用前侧重建钢板固定7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26例,经皮后方跨骶骨重建钢板内固定20例.结果 本组53例均获12~3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不愈合或明显双下肢不等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5例骶丛损伤患者鞍区感觉减退或膀胱排尿困难的症状均基本消失,2例骶从损伤患者遗留会阴部麻木和足下垂. 结论 手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手术者的经验、设备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的适应证、优缺点及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0年7月应用前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临床资料完整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6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13~62岁,平均35.8岁.骶髂关节前脱位2例,后脱位34例.按Tile分类:B1型3例,B2型1例,C1 -1型17例,C1 -2型12例,C2型2例,C3型1例. 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3年(1~6年).术后脂肪液化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少量多次输血愈合.术中损伤股外侧皮神经8例,通过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5例完全恢复,其中3例仍遗留大腿外侧麻木.L5神经根牵拉损伤1例,经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恢复.复位质量根据Matta和Tornetta标准:优2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4%.无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败患者.临床疗效按照Majeed评分系统:优1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术前合并骶丛损伤的7例患者中,3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结论 前路重建钢板固定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暴露简单、感染率低、复位满意和固定牢靠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后环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单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和A3.2)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 12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和A3.2)患者24例,采用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比值和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经皮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90±25) min,术中出血量(20±10)ml.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比值术前为 56.5±10.1,术后1周为92.3±12.2,术后1年随访时为90.2±11.1;伤椎后凸Cobb角术前为(16.5±5.2)°,术后1周为(7.3±2.4)°,术后1年随访时为(7.9±3.5)°:VAS术前为(7.0±1.2)分,术后1周为(1.2±0.7)分,术后1年随访时为(1.1±0.5)分.术后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1年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也明显增高(P<0.05),术后1周伤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后凸Cobb角术后1周及1年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周及1年随访时VAS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后路经皮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和A3.2)安全、有效,但不适用于椎体压缩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在三维空间上各种移位的X线诊断及其对术中进行闭合复位的指导意义. 方法 选取正常成人骨盆标本1具,剔除软组织,保留骨盆周围的韧带,使用木框固定骨盆于仰卧位姿势,然后锯断单侧骨盆前后环,分别制作半骨盆在水平面上的旋转、矢状面上的旋转及垂直上移模型.拍摄骨盆模型前后位X线片,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测量髂骨翼宽度、半骨盆上下径、髂嵴、髋臼顶、耻骨结节及坐骨结节的垂直移位幅度及闭孔面积.总结半骨盆各种移位的X线片诊断方法并应用于治疗4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Matta标准进行术后影像学评价.结果 水平面旋转分为外翻与内翻,半骨盆外翻时髂骨翼的宽度增大,闭孔的面积变小;内翻时髂骨翼的宽度变小,闭孔面积变大.矢状面旋转分为前旋与后旋,前旋时耻骨结节下移明显,髂嵴不变或轻度上移,上下径变长,髋臼顶及坐骨结节位置保持不变,闭孔面积变小;后旋时耻骨结节上移明显,髂嵴不变或轻度下移,上下径变短,髋臼顶及坐骨结节位置保持不变,闭孔面积变大;垂直上移时髂嵴、髋臼顶、耻骨结节及坐骨结节均等距离上移.本组手术时间15~85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0 ~50ml,平均26 ml.术后3d内复查骨盆X线片,按Matta标准,本组优31例,良12例,优良率100%. 结论 骨盆X线片能诊断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在三维空间的各种移位,并能实时、快速指导术中闭合复位,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行PCCP固定治疗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于术后11~15周内愈合.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血肿形成、内固定失败和骨折端塌陷.手术切口均为2个约2 cm皮肤切口.术后无一例患者输血.术后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3%.结论 PCCP微创固定手术能获得与经典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手术类似的疗效,同时在损伤程度、固定理念等方面优于DHS.PCCP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