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22例切除胃癌原发灶患者的病理资料,对肿瘤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来源、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细胞来源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至今仍然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在术前或术中准确地判别淋巴结转移及癌症浸润范围的方法,因此根治手术就有一定的盲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够(B或C级)势必造成术后复发,清扫范围过大(扩大根治)又将影响术后生存质量及增加手术并发症。因此如何根据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生物学特性等指标制定合理的切除范围,以实施个体化“A”级根治手术,就成为胃癌根治术成功的关键。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进行体内定位肿瘤的概念发展到今天,已有5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廓清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196例经腹胃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癌根治D2或D2^ 清除155例,其中淋巴结转移105例,姑息切除41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95例,胃大部切除101例,联合胰体、尾部、脾切除2例,胃癌根治术后死因中肝转移18例,肺转移8例,骨转移2例,肾衰4例。结论 胃体以上近端胃癌行全胃切除D2或D2^ 清除为标准方式。胃窦癌可行胃大部分切除,但廓清淋巴结需包括1、7、8、9组和第12组,整个清扫面应于大小网膜外。  相似文献   

4.
胃癌手术断端癌残留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与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86例胃癌手术标本的病理生物学行为的诸因素与癌残留的回顾性调查 ,分析癌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胃癌的生长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不同与癌周粘膜的浸润范围有关 ,其残留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基础。术前对其正确估计 ,充分切除癌灶是防止断端癌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9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根治术(D2或D3清除)84例,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1%、20.2%,姑息切除10例及单纯胃肠吻合3例均于术后半年内死亡。结论胃体以上近端胃癌行全胃切除D2或D3清除为标准方式,胃窦癌可行胃大部切除,但需清扫第1、7、8、9、10及第12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吴伟刚 《北方药学》2012,9(2):34-34
目的:研究胃癌前哨淋巴结(SLN)的相关性因素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2011年5月期间住院的胃癌患者56例,淋巴结划分为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的大小与分化程度与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前哨淋巴结有望成为指导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范围的标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pN3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来进一步评估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5年12月的胃癌手术患者中成功行R0、D2+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按第七版UICC选取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6个即pN3,且临床病理学资料、随访资料齐全的病例394例,临床病理因素作为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总的5年生存率为2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胃切除方式、侵犯深度、淋巴结送检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pN3胃癌预后的影响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胃切除范围和肿瘤是否侵透浆膜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对于pN3胃癌患者,侵及浆膜及全胃切除者,应给予更加积极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观察;对于可行R0切除的患者,应尽量清扫多的淋巴结,改善预后;淋巴结转移度与淋巴结转移数目一样可以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癌根治手术的原则就是将胃癌原发病灶连同部分胃组织及相应区域淋巴结全部切除,根据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R_1、R_2、R_3、R_4。对于进展期胃癌一般以原病灶切除伴随R_2清扫为原则。为了达到绝对性根治手术治疗,R_3、R_4清扫及合并脏器切除即为扩大根治手术,对第四站淋巴结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治疗性和预防性清扫,是提高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0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胃正常组织以及切除后的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其胃组织中的CD44V6、E-钙黏附素进行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CD44V6与E-钙黏附素与淋巴结转移正、负相关关系,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胃癌生长方式、浸润程度等与CD44V6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CD44V6的主要因素。E-钙黏附素胃癌分化程度以及浸润程度等是影响E-钙黏附素的主要因素。CD44V6与E-钙黏附素两者在胃癌组织表达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D44V6与E-钙黏附素表达,且均参与了胃癌细胞的转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根治胃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的相关因素。方法按标准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200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根治胃癌术后发生PGS 20例。选取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并发幽门梗阻、合并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范围、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与PGS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PGS组BMI高、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采取毕Ⅱ式手术方式、采取淋巴结D3清扫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PG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次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采取毕Ⅱ式手术方式、采取淋巴结D3清扫均是导致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根治术后,PGS的发生与BMI、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采取毕Ⅱ式手术方式、采取淋巴结D3清扫等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对相关危险因素做好积极处理有助于预防胃瘫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冯斌  林俞  陈静 《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162-164
对于早期胃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开放外科手术切除、腹腔镜微创手术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范围较大,且可疑侵犯固有肌层的病灶,通过内镜完整切除肿瘤极易造成肿瘤残留及胃壁穿孔。而依照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行胃癌根治术,存在切除范围过大的问题,尤其对于年轻的患者,在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或者全胃切除术后,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的生存质量。我院2013年8月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1例早期胃癌病灶并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D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进展期中上部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82例接受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分析脾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检及150枚脾门淋巴结,其中18例发生转移(21.9%),常规病理学检测阴性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微转移(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横向部位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T分期、肿瘤横向部位是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发生率较高,Borrmann分型、TNM分期、肿瘤横向部位、T分期是脾门淋巴结总体转移的高危因素,含有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者建议常规行脾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欲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胃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及两组患者不同胃壁浸润深度、不同手术方式、不同肿瘤大小及不同组织学类型时淋巴结的清扫数目。结果对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生长部位、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同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组织芯片在胃癌研究中的意义,并初步研究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7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利用组织芯片仪构建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3和PCNA的表达。并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1072例胃癌信息的组织芯片,P5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5.1%和89.3%,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中的表达。P53的过度表达与年龄、男性、贫血、腺癌、分化、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而PCNA则与年龄、肿瘤部位、腺癌、分化、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高度相关。单因素分析当中,年龄、贫血、肿瘤大小、分化、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切缘、术中输血以及PCNA均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而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当中,年龄、分化、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中输血以及PCNA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结论:1072例胃癌的大规模组织芯片为胃癌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P53和PC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患者、肿瘤、手术情况和生物学因素在内的综合因素影响了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刘耿  刘洪锋 《安徽医药》2020,24(11):2238-224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至 2018年 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术后病人 162例,将复诊发现术后合并胆囊结石的 22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其余 1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372,P=0.037)、十二指肠旷置(χ2=6.831,P=0.009)、手术方式(χ2=6.202,P=0.128)、淋巴结清扫数目(t=8.4312,P<0.001)、十二组淋巴结清扫(χ2=4.047,P=0.044)、切除范围(χ2=7.236,P=0.007)与胆囊结石形成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3.49,P=0.001)、十二指肠旷置(OR=2.06,P=0.009)、淋巴结清扫数目(OR=1.50,P=0.025)、十二组淋巴结清扫(OR=1.84,P=0.018)、切除范围(OR=3.36,P=0.007)是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形成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可最大限度降低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影响胃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辅助化疗对胃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手术切除 112例胃癌组织VEGF的表达、MVD及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微血管密度与胃癌的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1) ,而肿瘤大小、生长方式、病理分化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术后化疗等与预后无关 (P >0 0 5 )。经多因素分析表明 ,MVD、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P <0 0 1或P <0 0 5 )。并且微血管密度高或淋巴结转移病人术后辅助化疗可改善预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微血管密度均是判定胃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并且可指导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7.
刘省存  梁启新  刘弋 《安徽医药》2004,8(4):241-243
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逐渐增多.但是,即使发现的原发肿瘤很小,目前手术方法仍然采用远端、近端或全胃切除根治术.前哨淋巴结导航外科技术(SNN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把这一技术应用于胃癌的外科治疗,有可能免除常规的淋巴结清扫,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应用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2例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为腔镜组,181例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为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康复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率及手术效果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全胃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胃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与手术风险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预后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峰  高阳  张力  张杰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53-255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315例胃癌术后病例,以死亡为结果量,以性别、年龄等13个因素为解释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为45.70%,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UICC-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肿瘤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联合脏器切除、血管癌栓形成与患者5年生存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保留在方程中的协变量是: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RR=0.588)、UICC-TNM分期(RR=1.423)、淋巴结转移站数(RR=1.536)、肿瘤远处转移(RR=4.544)、联合脏器切除(RR=3.147)。结论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UICC-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肿瘤远处转移、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强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1541例胃癌外科治疗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本地区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541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职业、肿瘤大体类型、部位、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彻底性、不同手术时期、术后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化疗并未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 早期诊断和彻底切除肿瘤仍是目前治愈胃癌的最有效方法,术后免疫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对改善病人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