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嗜铬粒蛋白A的N端1~76片段(CGA1-76) 即vasostatin-1(VS-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观察重组腺病毒在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VS-1转基因治疗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利用CGA1-58cDNA模板,设计引物,利用PCR合成、扩增CGA1-76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埃希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将鉴定正确的同源重组质粒pAd-VS-1线性化后转染QBI-293A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颗粒Ad-VS-1,将该病毒感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表达。(2)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分为4组:空白组、H/R组、空载腺病毒转染+H/R组、Ad-VS-1转染+H/R组;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经PCR、基因测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Ad-VS-1构建成功,将其导入QBI-293A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证实病毒颗粒Ad-VS-1感染心肌细胞后VS-1蛋白表达。(2)H/R组心肌细胞活力和SOD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MDA增加;而VS-1基因转染提高了心肌细胞H/R模型心肌细胞活力和SOD含量,并降低了MDA生成量。结论:成功构建Ad-VS-1,将其感染大鼠心肌细胞后能够表达VS-1并对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生缺氧再给氧损伤(H/R)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功能影响并探讨三七总皂苷抗血管内皮细胞H/R损伤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ECV304,将之分为7个研究组,分别为代号A-G的对照组、H/R组、PDTC组、维拉帕米组、不同浓度(0.781mg/L,1.563mg/L,3.125mg/L)的三七总皂苷组;培养1h后通过观察细胞内Ca2+浓度,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核因子kB(NF-kB)的活性等,来确定H/R对ECV304的离子转运功能、细胞分泌功能、氧自由基清除功能、黏附功能及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通过三七总皂苷组与PDTC组、维拉帕米组进行比较,观察三七总皂苷抗血管内皮细胞H/R损伤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 H/R可激活ECV304,使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明显降低,NF-κB及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细胞肌浆网Ca2+-ATP酶活性、一氧化氮(NO)及前列环素(PGI2)含量、细胞活力明显降低,[Ca2+]i明显升高;tPNS能有效改善细胞氧自由基清除功能,降低NF-kB、ICAM-1活性,改善肌浆网Ca2+-ATP酶活性,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减轻H/R损伤,且高浓度tPNS效果优于维拉帕米、PDTC。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有效降低NF-κB活性及ICAM-1表达,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高浓度三七总皂苷与钙拮抗剂维拉帕米、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脂相比作用较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对缺氧/复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了解EET血管保护的可能途径,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11,12-EET对照组、11,12-EET缺氧/复氧组、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ERK1/2)抑制组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组。通过向培养瓶内通入混合气体(2%O2,5%CO2,93%N2)3h,复氧1h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ERK1/2的表达。结果11,12-EET在常氧条件下可对细胞造成轻度损伤,而在缺氧/复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降低LDH的漏出率,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并且促进eNOS、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论11,12-EET具有拮抗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这与其提高缺氧/复氧内皮细胞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缺氧/复氧对eNOS及磷酸化ERK1/2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缺氧复氧诱发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表达和活性的增加是否由一氧化氮(NO)介导。采用分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缺氧复氧组、非特异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组(L—NAME组)、缺氧复氧和L—NAME组(L-NA+H/R组)。心肌细胞中PTP-1B的活性和表达分别由405nm的光谱测量仪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同时分析心肌细胞培养基中的NO的浓度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发现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复氧组中心肌细胞PTP-1B的活性和表达较高,(L—NA+H/R)组PTP-1B的活性和表达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H/R)损伤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七氟烷预处理延迟性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H/R(缺氧2 h,复氧1 h);七氟烷预处理组(SEVO)予2.5%七氟烷预处理1 h,24 h后进行H/R;3-MA+SEVO组,七氟烷预处理前15 min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4 h后进行H/R;3-MA组,即在培养液内加入3-MA(10 mmol/L),25 h后进行H/R。取复氧后心肌细胞,MTT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R组和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3-MA组和3-MA+SEVO组细胞存活率均增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SEVO组、H/R组自噬蛋白LC3-Ⅱ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H/R组相比SEVO组LC3-Ⅱ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而3-MA组和3-MA+SEVO组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自噬可能参与了七氟烷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缺氧复氧(H/R)时程下,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氧化应激的时效变化。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制备缺氧液与氮气饱和相结合方法制造细胞缺氧模型,复氧换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H∶1~4/R∶1 h组。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定性或定量观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TBA法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产量。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在H1~3 h内(R均为1 h),细胞内ROS、MDA生成逐渐增加,H∶3 h/R∶1 h组ROS、MDA浓度最高,H∶4 h/R∶1 h组较H∶3 h/R∶1 h组ROS浓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ROS、MDA浓度仍显著增加(P〈0.05)。细胞存活率随H/R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H/R可造成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加,且在一定时程内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探讨JNK信号转导通路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传至第3代,细胞自然纯化,实验设正常对照组(N)、SP600125组(SP组,10 μmol /L)、缺氧/复氧组(H/R组)和缺氧/复氧+SP600125组(H/R+SP组).分别利用MTT法、AnnexinV/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WB法检测缺氧8 h,复氧4、6、12、24 h时细胞存活率、凋亡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的变化.结果 ①缺氧/复氧后细胞活力出现明显下降,SP600125阻断JNK通路后细胞活力高于H/R组;②缺氧/复氧后细胞凋亡率增加,SP600125阻断JNK通路后能够减轻细胞凋亡.③各组AC的JNK水平无显著变化,缺氧/复氧干预后p-JNK表达上调,用SP600125阻断JNK通路后,H/R+SP组较H/R组p-JNK水平降低.结论 JNK信号通路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重组腺病毒载体Ad FGF21诱导原代心肌细胞过表达FGF21。腺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后构建H/R损伤模型(3h缺氧联合3h复氧)。实验分为对照组(Con组)、H/R组、H/R+Ad GFP组、H/R+Ad FGF21组4组。心肌细胞存活率评估细胞损伤程度;SOD/MDA检测联合DHE荧光染色评估氧化应激反应(ROS);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在机制探讨实验中给予PI3K/AKT抑制剂(LY294002)进行干预。结果 与Con组相比,H/R损伤后FGF2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并伴随心肌细胞活性降低、ROS与凋亡反应激活。腺病毒介导的心肌细胞过表达FGF21能够明显抑制H/R损伤,表现为细胞活力、ROS与凋亡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GF21心肌细胞过表达能够增加PI3K/AKT磷酸化水平,而抑制PI3K/AKT通路后FGF21过表达介导的细胞保护功能被逆转。结论 FGF21主要通过PI3K/AKT依赖性途径改善心肌细胞H/R损伤。  相似文献   

9.
冯彦景  李艳君  殷智晔  贾涛 《西部医学》2020,32(10):1454-1460
目的 探讨miR-6216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构建H/R(2 h/4 h)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检测miR 6216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 8)检测细胞存活;平板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2(Bcl 2)、Bcl 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将miR 6216抑制物(anti miR 6216)、miR 6216模拟物(miR 6216 mimics)分别转染H9C2,将缺氧/复氧处理后,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以上指标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诱导后H9C2细胞miR 621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和克隆能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升高,Cyclin D1和Bcl 2的表达显著降低,P21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抑制miR 6216可显著提高H9C2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MDA含量和LDH活性,促进Cyclin D1和Bcl 2的表达,抑制P21和Bax的表达,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P <0.05)。过表达miR 6216可显著抑制细胞存活和克隆形成能力,升高MDA含量和LDH活性,抑制Cyclin D1和Bcl 2的表达,促进P21和Bax的表达,加剧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P <0.05)。结论 miR-6216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miR 6216表达可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11,12-EET)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以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了解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发挥血管保护作用的可能途径,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1,12-EET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11,12-EET缺氧/复氧组。通过向培养瓶内通入混合气体(2%O2,5%CO2,93%N2)3h,复氧1h,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结果11,12-EET在常氧条件下可对细胞造成轻度损伤,在缺氧/复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高Akt的表达。结论11,12-EET具有减轻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这可能与其能提高缺氧/复氧条件下内皮细胞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和促进Ak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beta synthase,CBS)/硫化氢(H2S)体系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a,iNOS)/一氧化氮(NO)体系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探讨脑保护策略.方法 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脑缺血/再灌注组(I/R)、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iNOS抑制剂)组(I/R+A)、脑缺血-再灌注+羟氨(CBS抑制剂)组(I/R+H).采用4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氨基胍500 mg/kg,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羟氨5 mmol/L,对照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0 min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H2S、NO、GSH、SOD、MDA量的变化及CBS-mRNA和iNOS-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NO的量增高,GSH、SOD的量降低,MDA的量增高,CBS-mRNA和iNOS-mRNA表达增高(P〈0.01),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受损;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NO、MDA的量降低,H2S、GSH和SOD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增高,iNOS-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GSH和SOD的量降低,NO、MDA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降低,iNOS-mRNA表达增高(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加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iNOS/NO体系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而CBS/H2S体系具有抗损伤的作用,两体系间存在相互的调节;iNOS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黑青稞籽皮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低、中、高剂量药物组(H/R+L、M、H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Aaltm)和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tAkt)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药物组[H/R+L)组至(H/R+H组)】细胞凋亡比例为(26.7±2.9)%至(6.1±1.1)%,较H/R组[(57.3-+10.4)%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药物组△ψm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OS水平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l-2及pAkt表达升高,Bax及tAkt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黑青稞籽皮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可能与Bcl一2/13ax调控和激活磷脂酰肌醇一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米格列奈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功培养及传代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分为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米格列奈组(30 mmol/L葡萄糖+10 μmol/L米格列奈).ELISA法测NO、上清液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比色法分别检测6、12、24、48、72 h上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①米格列奈组24 h NO含量为(232.7 1±8.78)μmol/L,较高糖组低(P<0.05),随后逐渐升高,48 h和72 h含量[(263.48±6.32)、(270.91±6.03)μmol/L]较高糖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24、48、72 h测米格列奈组eNOS的含量[(51.96±2.65)、(59.28±3.63)、(60.41±4.48) μmol/L]均较高糖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测iNOS含量[(53.28±3.45)、(62.09±3.71)、(59.90±3.60) μmol/L]与高糖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6、12、24、48、72 h测米格列奈组SOD活力[(3.99±0.46)、(5.70±0.14)、(4.98±0.37)、(3.18±0.25)、(3.35 ±0.51) U/mL]较高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MDA含量[(0.500±0.014)、(0.633±0.018)、(0.623 ±0.051)、(0.510±0.030)、(0.513±0.015) nmol/mL]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格列奈能减少高糖环境中动脉内皮细胞iNOS的生成,增强eNOS的活性和表达,促进内皮细胞NO的产生,同时能减轻高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参麦组(参麦组)采用扎闭股动、静脉缺血4h,开放再灌注1h制造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于再灌注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结扎股动静脉,4h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腹主动脉取血,予以抗凝离心取上清液,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参麦组T—SOD活性较对照组升高,MDA含量降低,NO及ET-1含量降低(均P〈0.01),而NO/ET-1增大(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减少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机体自由基生成,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改善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金霞  马越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21-723,729
目的观察高浓度外源性精胺(Sp)对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传代培养的方法,观察较高浓度精胺(5.0 mmol/L)作用2 h时引起HUVEC的损伤,分别给予一定的保护剂维拉帕米(V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维生素E(VE)进行预保护。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形态学变化;②透射电镜观察HUVEC超微结构改变;③细胞活力(MTT)测定;④MDA含量测定;⑤SOD活性测定;⑥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测定。结果通过检测各组细胞MTT活性,检测细胞培养液中SOD、MDA及CAT活性,以及借助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和透射电镜下对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均证实3种保护剂可以明显减轻精胺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加入保护剂的3组细胞,其MTT、SOD、MDA及CAT活性值,与精胺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细胞损伤有所减轻。结论高浓度的外源性精胺引起HUVEC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导致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O和NOS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用药(5 mg)组,每组8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指标;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ST、LDH、MDA、XO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Bre组AST、LDH、MDA、XO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Bre组肝组织病理损害较正常对照组重,Bre组病理损害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灯盏花素预处理对兔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O和不同亚型NOS的变化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芎芍胶囊含药血清体干预体外培养的HUVEC,MTT实验检测其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和ELISA法测定HUVEC黏附分子VCAM-1、ICAM-1、ICAM-3、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芎芍胶囊含药血清的低、中、高剂量组细胞的OD值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同时含药血清组VCAM-1、ICAM-1、E选择素的表达和分泌水平也显著提高,而ICAM-3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芎芍胶囊对黏附分子(VCAM-1、ICAM-1、E选择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促血管新生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酒对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原代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s)经分离培养及纯化鉴定后,取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不同浓度酒精(1.0%、1.2%、1.4%、1.6%、1.8%、2.0%)与50μg/L TNF-α共同孵育大鼠 VECs)48h,MTT 法检测酒类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干预浓度后分为对照组、TNF-α组、TNF-α+瑞舒他汀组(10μmol/L)、TNF-α+酒精组(0.5%、1.0%、1.5%)、TNF-α+黄酒组(0.5%、1.0%、1.5%),共9组。培养24h后收集样品,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上清液NO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VECs中eNO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量。结果与TNF-α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黄酒1.0%组、黄酒1.5%组eNOS活力、eNOS的表达及NO含量升高(P<0.01或0.05),ICAM-1表达降低(P<0.01或0.05);与瑞舒伐他汀组相比,黄酒1.0%组及黄酒1.5%组eNOS表达降低,ICAM-1表达升高(P<0.01或0.05)。结论小剂量黄酒能够增强eNOS的活力及其表达,可使NO含量增加,抑制ICAM-1表达,具有类他汀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