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眩晕证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方法共收集62例眩晕证患者分为痰浊中阻、风痰阻络、血脉瘀阻、气血两虚四种类型。分别用健脾化浊、涤痰熄风、化瘀通络、益气养血等方法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显效24例(39%)、有效33例(53%)、无效5例(8%)。结论中医药治疗眩晕证有良好的疗效,体现出了治病求本和异病同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探讨及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笔者就眩晕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杨预是陕西省名老中医,擅长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诊治,笔者跟师数年,总结了杨颗对眩晕的独特辨治经验,明确指出眩晕病证治以肝为本,虚实夹杂,治疗上强调从肝论治,兼顾他脏,标本并治。  相似文献   

6.
眩晕作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各异,病机复杂,分析《伤寒杂病论》中眩晕有关的条文,按照病机将眩晕分为风火相煽,三焦饮停,膀胱气化阻遏、水湿停聚,阴阳两虚、清空失养,阳气郁闭过重,阴竭阳脱、阴阳离绝六个类型论述,以探讨张仲景对眩晕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理法方药特点,眩晕病机复杂多变,病性有阴阳虚实之分:实证多是水湿痰饮为患,虚证多责之脾肾阳虚、精血亏虚。张仲景对于眩晕一证主要从痰饮立论,采用三焦辨证方法治疗痰饮型眩晕,重视中焦脾胃的运化作用,创立了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多首治疗痰饮型眩晕的经方。  相似文献   

7.
程越  于漫  王彩霞 《中医学报》2021,36(3):482-485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精微物质的三种表现形式,所谓“一源三岐”.血与水、血与气常相因为病,三者自身的代谢异常,如气滞、痰浊、血瘀又或交互发生,气滞则无力推动血行,血瘀则阻碍气道,气机升降失常则水停为饮(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而气血亏虚为机体本虚致呆的病理基础.因此,理气...  相似文献   

8.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精微物质的三种表现形式,所谓"一源三岐"。血与水、血与气常相因为病,三者自身的代谢异常,如气滞、痰浊、血瘀又或交互发生,气滞则无力推动血行,血瘀则阻碍气道,气机升降失常则水停为饮(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而气血亏虚为机体本虚致呆的病理基础。因此,理气补血常贯穿治疗始终。历代医家亦强调痰与痴呆的关系,故临证应以气液理论为辨证基础,治以开玄府、通气液之法,药如醒脑散、涤痰汤。气虚可致痰致瘀,痰瘀常相间为病,因此应重视痰瘀并治,药如抵当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9.
黄疸型肝炎属中医的“黄疽”范畴,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病,多因感受湿热疫毒,或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湿热不得泄越,同时又瘀结于血,瘀热互结,逼迫胆汁外泄所致。本文就中医对黄疸型肝炎的辨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老年眩晕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动脉硬化、低血压、高血压、脑梗死、梅尼埃综合征、高脂血症等病。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及气血虚弱,清阳不升两型为主,两型中皆可挟痰、挟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饮食和情志所伤是本病发病的关键:①嗜食辛辣肥甘,长期饮酒,胃腑积热,耗伤胃阴,导致胃阴亏损,或因暴饮暴食而损伤脾胃,脾胃失和,胃气不降而发病。②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病。饮食与情志所伤,往往互相影响,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亦能互相转化,如饮食所伤脾胃不和,正气内虚,再遇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失其疏泄,脾胃更易受犯而致肝胃不和;肝郁气滞化火,火热移胃而致肝胃积热;火郁热蕴,又能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初病在气,胃气郁滞,  相似文献   

12.
头晕眼花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并伴思心、呕吐、出汗等,属现代医学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内耳性眩晕、贫血、神经官能症及某些脑部等疾病范畴.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四型.  相似文献   

13.
14.
食管癌为豫北偏西地区高发病种,死亡率高,患者痛苦大,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具有突出优势,重在固护胃气,整体调治,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感冒初期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恶寒,续则发热,咳嗽,咽痒或咽痛,头痛,身楚不适等。由于感邪有轻重,正气有强弱不同,四时六气有别,故症状有微甚之差,脉证舌证也有别异。  相似文献   

16.
痞证及辨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痞证是以胃脘胀满不舒为主症特点的临床常见病证.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下降.由于病因繁异,病程缠绵,治疗要注意病证特点的把握,重视病因病性的辨析,善于同中辨异,审因论治.不要拘泥于《伤寒论》的条文字句.一般可分实痞、虚实夹杂痞、虚痞辨治.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能补气活血通络,主治因虚致瘀之脑卒中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然临床证情千万变化,患者表现个体有异,因此,要求临床医生接诊时要认真细致的按四诊八纲全面分析辨治,方能收效显著。兹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谈痰浊眩晕的病机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时间短,就其症状病理而言,又多虚少实,治疗效果亦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痰浊所致的眩晕,疗效更为缓慢。本人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较多,故将点滴体会呈述于后:1 关于眩晕的病名 “眩”与“晕”字本身即指表现在眼视物昏花,双影模糊和头部昏蒙,不能持立的两个部位同时发病…  相似文献   

19.
孙兴甲  王洋  王卉  刘坤 《中国医药导报》2023,(36):142-146+150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张锡纯立足于历代医家的观点,汲取总结前人经验,并对眩晕的认识和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探讨张锡纯治疗眩晕学术特色,发现其论治眩晕,病因上多从虚实入手,虚证分为气虚、血虚和阴虚致眩,实证多由外感风寒和痰湿导致,病位与肝密切相关,病机涉及冲气上冲、火不归原,治疗上用药考究药性,善用寒、补、敛、降等药物,方剂上多有创新,创制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理痰汤等治疗眩晕,反对盲目运用补阳还五汤。张锡纯丰富了眩晕的诊疗方法,形成了完备的思想体系,推动了眩晕学术思想的争鸣和发展,对现代眩晕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肠疾病的产生皆与气血不和有关,尤其是痔病更应重视气血论治。陈教授将气血辨证与痔病的病因病机相结合,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是痔病的常见病机,故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内治外治并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气血瘀滞证治以行气活血凉血,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兼行气,术后"瘀"证治以活血止血。陈民藩教授认为固脾胃即调气血,防治痔病时要重视对脾胃之气的固护;气血辨治应贯穿痔病治疗的始终,包括痔病的保守治疗、术后调养以及未病先防。气血辨治是陈民藩教授治疗痔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