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应龙 《海南医学》2001,12(8):70-71,75
经过约 10年的临床实践 ,射频消融作为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 ,得到了广大心血管病医师和心律失常病人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基本成熟。近几年针对心房扑动、局灶性房颤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亦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展。作者综合文献资料 ,结合自己的初步认识 ,对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述。1、快速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射频消融的概念1.1 快速心律失常的涵义与分类从临床实用角度 ,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与缓慢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房颤(AF)施行左房消融后冠状窦(CS)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导管消融治疗。背景:冠状窦与多种室上性心律失常有关。方法:对AF消融中(n=5)或消融后(n=33)形成非典型房扑的38例患者进行标测及消融。此外还包括2例AF消融术中发生的局灶性CS心律失常患者。如果CS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期长度一致和(或)心动过速在CS消融中停止,即认为心动过速起源于CS。结果:33例AF消融后形成非典型房扑的患者中,9例(27%)被发现源自CS。总体而言,此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中有16例具有CS心律失常,其中14例(88%)为大折返,2例为局灶性。15例患者(9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 4 2例房性心动过速 (AT)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治疗。方法  4 2例患者均行电生理检查 ,心动过速能被心房快速起搏及心房早搏刺激终止 ,心室起搏时无室房传导。对起源于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 5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 ,分别采用局灶点消融和消融电隔离方法终止心动过速。结果  5例房性心律失常病人 ,采用局灶消融和电隔离消融分别有效终止房性心动过速。AT病人均采用激动标测并结合拖带或隐匿拖带寻找消融靶点 ,靶点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 30~ 6 0ms以上 ,结合机械阻断等选择靶点可提高成功率 ,选择双大头标测能缩短手术时间 ,AT的机制不同对消融的成功无影响。结论 起源于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由于心动过速造成心脏扩大 ,成功消融治疗后心脏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1 什么是射频消融?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交流电,它能对组织产生热变性作用。它不产生神经肌肉刺激,病人不感觉疼痛。利用这种热变性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即称为射频消融。2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证是什么?射频消融对所治疗的大多数心律失常的效果是根治性的。其主要适...  相似文献   

5.
方全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0):685-686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最早报道于1987年,我国自1991年开始这项工作,并迅速在全国展开。至今接受消融的病例已逾数万。治疗的范围已从室上性心动过速扩展到室速和房颤。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成功率已达96%以上。局灶房颤消融也在部分医院开展,对合适病例的消融成功率可达70%。以下就射频消融的适应证和不同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消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胡大一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导管消融技术用于治疗药物无效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起始于1982年。首先试用的能量为直流电(directcurrent,DC)。1985年Huang等报道使用低电压高频交流电─—...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心内膜根治房颤开始于1994年Swartz等[1]报道的“类迷宫术“,对34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成功率达80%。不久,Haissagurre等[2]也报道了单点消融根治局灶性房颤,但病例较少(仅3例报导);1997年Haissagurre等[3]报导了15例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成功率达87%。这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局灶性房颤消融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加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当前心律失常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自Haissaguerre等[1] 报道用点状消融 (diacreteab lation)治疗局灶性房颤患者取得较满意结果以来 ,局灶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成为一个新热点。现作综述如下 :1 局灶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理论基础传统的观点认为房颤是由心房内持续性折返激动引起。1981年Hoffman等[2 ] 提出了房颤的随机折返环概念。新近的研究发现房颤时心房并不全部由毫无规律的电活动控制。许多实验…  相似文献   

9.
超声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进行组织消融已有数年,目前已设计出特定的超声消融球囊导管,用于静脉口的环状消融。国内外学者运用超声进行心律失常尤其是局灶性房颤的消融治疗,目前已有动物实验成功的报道[1、2]。实验动物主要为犬和猪。近两年应用于人类的超声消融技术也已取得人瞩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吴书林  方咸宏 《海南医学》2002,13(12):86-88
CARTO系统应用磁场定位标测技术 ,少用或不用X线 ,克服传统射频消融的局限性。在临床各种心律失常消融实践初步显示其优点 ,并且在理论上有助于鉴别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加深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理解。CARTO系统将心内电生理信息与空间解剖结构结合起来 ,有助于了解不同心律失常机制及起源的特殊心内结构。可鉴别局灶性和折返性心动过速。如果标测了整个折返环 ,激动时间范围将等于心动过速周长 ,且最早和最晚激动点在空间位置上很接近。相反若为局灶性 ,属自律性增高机制 ,将表现为激动时间的全范围通常小于心动过速周长。明确心…  相似文献   

11.
流出道(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是最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部位的流出道VA共同靶点特征:靶点窦律下可记录到V波后高频低振幅电位(P2),室早或室速时P2成分电位翻转,明显提前体表QRS-30ms以上(Pl),90%以上流出道VA可记录到此类特殊电位,预示消融成功;而非靶点部位无此特殊电位.解剖研究提示,心室流出道存在肌袖性优势传导束,部分向肺动脉/主动脉瓣上延伸,这种特殊性靶点电位被认为与流出道肌袖传导有关.临床标测流出道VA靶点结构包括心律失常起源起源点-肌袖性传导通路-心室突破口,肌袖传导长短不等,最长达3 cm.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尽管消融成功,42%消融后肌袖电位仍然存在.流出道VA与肌袖性传导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损伤心肌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术(FRCA)必然造成心肌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作者综述了心肌酶学标志物(CK和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cTnI)和高频心电图(HFECG)等三种方法,在监测RFCA引起的心肌损伤方面的应用,认为cTnT和cTnI是目前监测RFCA对心肌损伤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阳运强 《西部医学》2012,24(3):520-52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施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28例,记录患者的电生理特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28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均获成功,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1±51)min,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40 MHz 的射频经静脉导管消融犬心室肌的实验结果表明,40 MHz 的射频可致心肌细胞的局灶性凝固性坏死。坏死周边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部分肌纤维断裂,线粒体中出现许多电子密度增高的颗粒。消融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无变化,均未见心律失常和心肌穿孔。初步认为:40 MHz 的射频用于消融心室肌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自第一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愈房颤以来,消融技术从线性消融到肺静脉的阶段性消融、延伸的环肺静脉消融、左房的线性消融、心脏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心脏神经节丛的消融等不断创新,一项新的方法在环肺静脉消融的基础上通过左房后壁来治愈房颤.射频消融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成功率较高,而在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效果欠佳,这些患者通过环肺静脉的消融加心房复杂碎裂电位的消融可使成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射频消融是房颤患者得到远期治愈的一种有效且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外膜射频消融犬Bachmann氏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犬Bachmann氏束(BB)的消融为介入性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实验提供新的靶点和与之相关的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10只实验犬行心外膜BB消融并做病理检查。结果 右房部、房间隔部及左房部的BB各占BB总长33.0%,18.3%和48.7%。右侧入路心外膜水融只影响右房侧BB,而对房间隔部与左房侧BB无影响。左右心耳间传导时间延长25ms以上的BB阻断的电生理指标。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BB应细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穿房间隔途径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2月-2014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穿房间隔途径导管消融治疗的59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48例为左侧旁路,11例为左房房速。分析穿房间隔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穿房间隔导管消融在59例中完成了56例(94.9%)。射频消融左侧旁路成功率为91.7%,射频消融左房房速成功率为81.8%。59例平均射线曝光总时间为(38±22)min,平均操作时间(从患者到导管室至返回病房)为(125±42)min,消融左侧旁路平均操作时间为(131±33)min,消融左房房速的平均操作时间为(52±26)min。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胸痛,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结论经穿房间隔途径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经主动脉窦途径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志超  杨波 《疑难病杂志》2010,9(6):403-405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及消融成功时靶点心电图等心电生理学特征。结果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8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心电图特点:Ⅱ、Ⅲ和aVF导联为高大R波,胸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导联R/S波振幅比≥30%,V_1导联中r/QRS波时限比≥50%,V_5、V_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有效消融靶点心内电图示心室波明显比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30 ms。消融成功10例,放弃消融1例。结论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具有相对独特的心内电生理学特征,常规心内膜途径消融困难时可考虑从主动脉窦途径标测消融,明确消融导管与冠状动脉口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Atrial arrhythmia is common in clinic. Recently, it, was revealed that ectopic impulses originating in sleeve muscles around the orifices of pulmonary veins (PVs) were deem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that trigger or drive atrial arrhythmia, which was called myocardial sleeve related arrhythmia. Electrical isolation b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becoming highlight and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arrhythmi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对急性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采用硝酸甘油介入单核素或双核素方法测定 36 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 ,根据临床症状和ST T波改变确定有无心肌缺血 ,分为心肌存活组、无心肌存活组及症状性心肌缺血亚组、无心绞痛症状亚组。比较存活心肌组与无存活心肌组及其心肌缺血亚组的总心律失常、快速性 (室上性、室性 )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存活心肌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 ;心肌缺血亚组的心律失常更为显著 (P <0 .0 5 ) ;各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存活心肌更易促发心律失常 ,其心电稳定性可能受心肌缺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