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ME2对全脑缺血大鼠HIF-1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海马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2ME2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6h、12h、24h、48h、72h、5d和7d亚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i法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应用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组比较.2ME2组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增加,HIF—1α蛋白表达降低,48h~7d亚组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严重全脑缺血损伤急性期应用2ME2可抑制HIF-1α的过度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脂血症条件下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在缺血不同时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调节因子的变化特点,分析高血脂因素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血症组、假手术组、高脂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组、复合脑缺血组,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在缺血3天、7天取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F1a(6-keto-FGF1α)(前列环素PGI2 的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血栓素TXA2的代谢物)的含量。结果 与相应假手术组相比较,复合脑缺血组和单纯脑缺血组中vWF和TXB2因子在脑缺血模型各时间点血清含量呈增多趋势;vWF在单纯脑缺血7天和复合脑缺血3 天血清含量均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T-1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TXB2单纯脑缺血3天和7天血清含量均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复合脑缺血的血清中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NO、6-keto-FGF1α在缺血3天、7天血清含量均高于相应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脑缺血组与单纯脑缺血组组间比较,vWF复合脑缺血组在缺血3天、7天血清含量均增多(P<0.05);ET-1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 05);TXB2复合脑缺血组血清含量减少,缺血3天、7天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NO、6-keto-FGF1α复合脑缺血组在缺血3天、7天血清含量均减少,但在缺血3天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缺血7天组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 高脂血症条件下,血管调节因子在缺血不同时期既有累积现象,又有特异性的表达,可能在脑缺血恢复期有助于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时序特征及丹酚酸B的调节效应。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24、48、72 h,每时间点6只),丹酚酸B组(6、24、48、72 h,每时间点6只)。制作大鼠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HIF-1α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组大鼠在6、24、48 h评分差值明显升高(P<0.05,P<0.01)。模型组6 h时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24 h出现降低趋势,48 h开始再次升高,并持续至72h。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组24 h HIF-1α表达明显降低,72 h HIF-1α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具有2个时相、丹酚酸B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缺损症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对HIF-1α蛋白表达的调节方式为时序性双向调节,即减低第一时相蛋白表达和增高第二时相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单纯缺血组)35只及局灶性脑缺血+西地那非组(西地那非组)35只。西地那非组在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模型再灌注后2 h喂服西地那非3 d。单纯缺血组和西地那非组在术后2 h、1 d、3 d、5 d、7 d、10 d和14 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及梗死灶周围VEGF的吸光度值。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无微管相关蛋白表达。与单纯缺血组比较,西地那非组7 d、10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组5 d、7 d、10 d、14 d微管相关蛋白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地那非组3 d、5 d、7 d、10 d VEGF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西地那非能够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神经及血管再生,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脑缺血预处理再灌注后大鼠脑内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30只)、脑缺血预处理组(30只)、清热化瘀Ⅱ号方组(3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每组按照再灌注后3 h、6 h、12 h、24 h、48 h 5个时间点平均分为5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MAP1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有MAP1B mRNA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在12 h时缺血侧海马区MAP1B mRNA表达至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缺血预处理组在12 h、24 h、48 h时表达均有明显的升高(P<0.01);与脑缺血预处理组相比,清热化瘀Ⅱ方组在48 h时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MAP1B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而清热化瘀Ⅱ号联合缺血预处理进一步增强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脑组织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检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免疫印迹法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汴损伤后MAG表达的定位和定量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4 h和24 h大鼠皮质区MAG的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核区MAG的表达4h即开始升高,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缺血绀基底核区MAG 24 h的表达与无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阳性表达在基底核的白质区域,与细胞核的复染发现,主要表达在细胞间.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AG的表达在皮质区有增加趋势,在基底核区的表达明显增高,24 h缺血组显著高于无缺而组.提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损伤神经元,其白质也存在损伤,干预白质损伤可能是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损伤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于术后6h、12h、24h3个时间点测定缺血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鼠脑缺血6h开始用药组(A组),脑缺血12h开始用药组(B组),正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及假手术对照组(D组),每组30例。每组大鼠在脑缺血6h再灌注12h、24h、48h、72h及7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住杂交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VE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6h时,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发现,A组、B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C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为,A组大鼠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脑心通促进了VEGF的表达,其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protein GRP)78、GRP94及内质网凋亡因子胱冬酶(easpase)12的变化,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及凋亡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各为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缺血6、12、24h大鼠纹状体GRP78、GRP94及caspase-12 mRNA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均发现缺血组GRP78、GRP94 mRNA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血12 h达峰值,与6、24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组缺血6h caspase-12表达升高,12 h达高峰,24h明显下降;假手术组未见caspase-12表达.结论大鼠纹状体缺血后可能通过GRP78、GRP94表达升高启动内质网自稳调节系统;严重的脑损伤GRP78、GRP94表达下降.内质网caspase-12凋亡通路的启动可能是脑缺血损伤的又一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血糖缺血再灌注(nlR)和DM缺血再灌注(dIR)后Oh、6h、12h、24hlCAM-1和COX-2的表达。结果dlR组和nlR组ICAM-1和COX-2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与nlR组同一时间点比较,dlR组再灌注O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6h、12h、24h有统计学差异(P〈O.05);Oh、6h、12h和24h各时间点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O.05)。缺血区脑组织ICAM-1和COX-2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DM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和COX-2表达增加和表达时间提前可能是DM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