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伤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也是各脏器衰竭的原始动因[1] 。同时 ,烧伤后感染也是治疗的难点之一 ,烧伤创面既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又是细菌繁殖和造成侵袭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2 ] 。烧伤病人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培养及定量可直接反映侵入深层的致病菌和菌量 ,也反映细菌的百分比 ,有助于区分主要致病菌 (优势菌 ) ,比创面培养更具有参考价值 ,对判断感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1] 。回顾性创面痂下组织细菌学调查 ,可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及正确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近期 3 65例严重烧伤病人切(削 )痂时下组…  相似文献   

2.
临床常用消毒剂对烧伤创面细菌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四种常用消毒剂的抑菌能力比较 ,为临床针对烧伤创面选择并应用合适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 1%碘伏、0 .0 5 %洗必泰、0 .5 %新洁尔灭和 0 .0 2 %呋喃西林四种消毒剂 ,分别对从烧伤创面分离采集的常见 5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阴沟杆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进行比较。结果  1%碘伏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作用 ,但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如 0 .5 %新洁尔灭。结论  1%碘伏仍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烧伤创面消毒剂 ,但对于明确有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 ,0 .5 %新洁尔灭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医生在选择上述消毒剂时应予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3.
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是烧伤创面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局部和全身抗菌药物的应用,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因此定期了解烧伤创面外用消毒剂的抗菌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观察通过对4种临床上常用的烧伤创面外用消毒剂对烧伤创面分离出的5种细菌的抑菌特性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烧伤创面外用消毒剂的使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1临床资料2002-2004年我院治疗的烧伤患者50例,按常规方法从其创面上取样分离培养及鉴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假单孢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阴沟杆菌5种常见细菌。将5种细菌分别接种于肉汤琼脂糖平板上,琼脂板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行烧伤病人痂下组织菌量及种类检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 36 5例病人痂下组织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4 5 0份标本中 390份为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种类 ;舒普深在所选择药物中敏感性最高。结论 :可选择舒普深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赵琳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2):266-270
创面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控制创面感染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因此明确细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是指导控制或消除创面感染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近10年的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予以调查,总结出创面感染的主要菌种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以期为临床上感染创面的切实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077株烧伤创面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223株,占总细菌检出率的20.7%,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38.14%和48.39%,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82%、21.52%和28.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比,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亚胺培南仍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烧伤创面细菌的环丙沙星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烧伤创面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作者自1990年11月~1995年12月从烧伤创面分离的680株细菌进行环丙沙星耐药性监测,并分2个时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对环丙沙得的耐药率明显增加,分别由20.7%和14.6%增加至51.5%和78%(P<0.01),肠杆菌科的耐药菌株由8.9%增加至17.5%(P<0.05)。烧伤创面环丙沙星耐药菌株明显增加的原因可能与应用氟喹诺酮类作为首选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烧伤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5年来,我科从烧伤感染创面分离出514株细菌。G^ 球菌占第l位(66%),G^-杆菌占第2位(3l%),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l%。MRSA/MRSE在葡萄球菌中的检出率为97%。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8%。创面G^-菌的检出大多在伤后14d以内,而G^ 菌多在15d以上。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及氟哌酸等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亚硫胺霉素敏感率为60%。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超过50%的有亚硫胺霉素、环丙氟哌酸及氟哌酸等。上述结果提示:(1)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占优势地位,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相对减少。(2)G^ 菌、G^-菌检出情况有一个较明显时间段。(3)MRSA/MRSE检出率进一步增高。(4)亚硫胺霉素已出现较明显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9.
烧伤残余创面浸浴前后的细菌菌群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烧伤残余创面浸浴前后细菌菌群变化。方法 对 10 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浸浴加常规换药 )和对照组 (常规换药 ) ,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 ,观察细菌菌种变化。结果 烧伤残余创面浸浴前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为主 ,治疗后两组菌种均有所减少 ,无明显差异性 (P>0 0 5 ) ;1∶5 0 0 0高锰酸钾浸浴具有清洁创面、促进创面提前愈合的作用。结论 烧伤残余创面治疗前后细菌菌种变化无差异性 ,浸浴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使创面提前愈合  相似文献   

10.
70—90年代烧伤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月-1994年12月378例停顿院烧伤病人创面细菌生态学调查,与7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斯所作的调查作比较,结果表明金葡萄三个时期占烧伤创面细菌检出率22.37%-26.62%,各时期间无显著性差异。铜绿假单胞菌90年代虽较70年代初显著下降,但较80年代中期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创面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量与细菌残留量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31例因外伤需清创的病人,伤口深度均达到或超过真皮层.常规麻醉,测量伤口面积,确定采样的创面组织.冲洗前创面采样、每平方厘米创面用生理盐水30ml、40ml、50ml、60ml、70ml、80ml及医生主观认为冲洗干净的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冲洗,冲洗完毕,分别做创面采样.依次均分为8组,做细菌培养.结果 统计学处理显示:肌肉创面残留细菌菌落数:A.第1、2、3(40ml/cm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第4(50ml/cm2)、5、6、7、8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A与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创面有显著性差异的冲洗量最大.结论 按照冲洗量宁多勿少的原则,认为在此条件下的清创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合适用量50ml/cm2(或不得少于50ml/c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面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量与细菌残留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1例因外伤需清创的病人,伤口深度均达到或超过真皮层。常规麻醉,测量伤口面积,确定采样的创面组织。冲洗前创面采样、每平方厘米创面用生理盐水30ml、40ml、50ml、60ml、70ml、80ml、110ml,在相同条件下冲洗,冲洗完毕,分别做创面采样。依次均分为8组,做细菌培养。结果:统计学处理显示:第1~7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8组与第1~6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8组与第7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数比较显示冲洗量与细菌残留量的变化关系:在冲洗量50-60ml/cm2之间存在拐点,在此之前细菌残留量随冲洗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在此之后,随冲洗量的增加冲洗量的增加,细菌残留量的减少不显著。因此,50~60ml/cm2为经济冲洗量。当冲洗量大于等于80ml/cm2时,随着冲洗量增加,细菌残留数量无差异变化,该冲洗量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无差别冲洗量。结论:按照冲洗量宁多勿少的原则,认为在此条件下的清创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合适用量(或不得少于)50~60ml/cm2,超过80ml/cm2则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创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合适用量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兔四肢骨及肌肉横断面的有条件污染后,用不同量生理盐水冲洗,分别测定冲洗后断面细菌残留菌落数,进行比较,探讨清创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合适用量(或不得少于的量)。方法:使用体重2.5kg的家兔,在肩关节和髋关节处截断,暴露骨和软组织的断面,测量断面面积后,用泥沙加压20kg污染之,在自然环境中停放4小时后,按1cm×1cm创面用生理盐水10ml~60ml依次均分为6组,在相同条件下冲洗后,分别取样,做细菌培养。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使用6个用量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第5组的创面残留细菌菌落数与第1、2、3、4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与第6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的清创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的合适用量为50ml/cm2(或不得少于50ml/c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从263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试验菌株331株,按年份分三期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并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与其临床应用频率的关系. 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由约50%降至近3年来的40%,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28.9%,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药物应用频率和停用或启用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在16%~1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从51.2%降至43.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则从14.3%降至6.8%.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杆菌、臭鼻杆菌、肠杆菌属细菌、枸橼酸杆菌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的变化可能与其临床应用频率有关.亚胺培南为目前针对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感染是目前造成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我科(1984~1991年)收治的部分烧伤病例创面菌群,菌量的变化及其与血行播散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烧伤创面的感染是造成植皮失败、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也是大面积严重烧伤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我院在一次收治的132例烧伤病人中,对58例早期进行创面细菌监测及15例血培养观察,针对菌种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创面外用药,有效控制了创面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各种创面细菌菌种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亚热带地区临床控制创面感染、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等4个外科科室265例感染创面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烧伤科创面感染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39%);其次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为20%).普外科和泌尿外科都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分别占37%和64%);创伤科创面感染各种菌都可见到,且其比例大致相当(10%左右).结论 (1)烧伤科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在早期足量抗生素的应用下得到有效控制,但条件致病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和变形杆菌)却在这种环境中得以生存.(2)烧伤科常见条件致病菌一般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部分细菌产生了耐药菌株,有些甚至产生了全耐药菌株.(3)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创面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创伤科则是各种细菌均有感染,且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型菌的烧伤检出率、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152例烧伤感染患者进行L型菌培养,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L型菌烧伤感染13例,占8.6%。烧伤感染最常见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0.1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74%)。结论:L型菌宜选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烧伤后不同时期创面细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131例烧伤患者伤后3、7、14天的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其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伤后各时期细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烧伤后第3、7、14 d,创面细菌定植阳性率逐渐上升,分别为26.72%、61.32%、89.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环境、年龄、创面用药、抗菌药物联用、烧伤深度等方面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病原菌在创面定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烧伤患者中,烧伤后创细菌定植率不断增高,耐药菌不断增多,病区环境、年龄、创面用药、抗菌药物联用、烧伤深度等方面因素应受到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