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滌非  廖涛  苗芸 《器官移植》2023,(3):358-363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病变的最佳方法,然而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但对慢性排斥反应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期慢性排斥反应可能导致移植物失功,严重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理变化、参与慢性排斥反应巨噬细胞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巨噬细胞参与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巨噬细胞相关慢性排斥反应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巨噬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植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近年来器官移植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在小肠移植方面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观察发现,随着器官移植存活期的延长,出现了移植物功能逐渐减退直至丧失的现象.目前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移植物远期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慢性排斥反应[1].因此,我们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为临床研究慢性排斥反应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3.
塞来昔布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白细胞介素-15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槲皮素改善脂氧素抑制移植心脏收缩力的作用;门静脉供体活细胞输注对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141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胰腺移植术中及术后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排斥反应,保证移植物的长期存活[1].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染色及HE染色。结果表明ICAM-1,VCAM-1在正常肾脏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上的表达分布不同。结果提示,它们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行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70例患者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行肾移植术后不伴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正常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于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给予冲击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逆转排斥反应.将两组患者行肾移植术后的和出院前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压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经研究发现,治疗前实验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为基本正常,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移植肾慢性排斥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压水平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抗排斥反应治疗可大大改善其水平.研究证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压水平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特点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根据发生时间及病理特点分为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3种。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发生于肝移植后数小时至数天,由受体已存在的抗体与移植物内皮细胞抗原决定族结合介导的。如受体中抗体滴度高,移植物血流一经建立,就可引起移植物广泛坏死;如抗体滴度不够高,则受体免疫细胞恢复分泌抗体功能,数天后产生大量特异抗体与内皮细胞结合,促使补体黏附,产生血栓和使血管痉挛的多肽,使内皮细胞破坏、血管阻塞,并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粘附分子,促进炎性细胞浸润[1]。急性排斥反应多见于术后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1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加以分析.结果 516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2例(2.3%,12/516),其中早期慢性排斥反应7例,晚期慢性排斥反应5例.其主要组织学特征是移植肝组织内的胆管严重减少或缺失和累及中等动脉的闭塞性动脉炎;其中早期慢性排斥反应可表现为小叶间胆管的细胞变性和其数量进行性减少以及形成小叶中央坏死性炎症.12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中,7例早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经激素冲击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后病情得到控制(包括2例接受抗CD3抗体治疗,2例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且近期疗效满意;5例晚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肝功能迁延不愈最终至肝功能衰竭而行再次肝移植,其中2例伴术后严重腹腔内感染而死亡,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外2例再移植病例获临床治愈.本组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为术后4~26个月;与慢性排斥相关的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其病理改变可以有重叠和复合存在;移植肝连续穿刺活检和再次移植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如能及时发现早期慢性排斥反应并积极进行合理的治疗,病情则具有潜在的可逆性;晚期阶段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肝功能衰竭需要再次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供、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44例肾移植受者和65例部分供者进行5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t)、干扰素7(IFN-7)]基因型检测。结果TGF-β1。高分泌型的受者与中低分泌型受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高分泌型的供者与中低分泌型供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基因型为供者高分泌/受者高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而TGF-β1。基因型为供者中低分泌/受者中低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低(P〈0.01)。TNF-α、IL6、IL-10及IFN-γ的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结论同时检测供、受者TGF-β1,基因多态性对预测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染色及HE染色。结果表明ICAM-1、VCAM-1在正常肾脏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上的表达分布不同;结果提示,它们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6月~1996年2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或治疗各种排斥反应86例,结果7例超急性排斥反应者仍有4例再次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43例术中及术后加用ATG者仅有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4例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者有13例得以逆转,17例肾小管坏死者有16例安全度过急性肾小管坏死期,5例慢性排斥反应者肾功能明显好转。认为ATG能有效地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可使绝大多数耐激素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逆转,而且是急性肾小管坏死过渡期最理想的免疫抑制剂,但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所有患者对ATG耐受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短期内适量使用ATG不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2.
漫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高滤过性(hyperfiltration)损害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1肾移植高滤过性损害的基本概念高滤过性损害是指残留肾单位不足而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致形成肾小球滤过亢进和肾单位进一步丧失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慢性排斥反应和慢性肾病的高滤过性损害的病理特征极为相似,均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管萎缩、系膜细胞增生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血管改变包括血管内膜增生、中层增厚、血管壁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引起血管腔闭塞,并有程…  相似文献   

13.
慢性移植肾病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控制,但慢性移植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慢性移植肾病既往被称为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1992年第四次Alexis carrel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和动脉硬化讨论会将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定义为慢性移植肾病,它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就慢性移植肾病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AdHO-1)基因治疗对同种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血管移植和肾脏移植两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对同种血管移植物和肾脏移植物进行体外AdHO-1基因转染,分析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免疫系统的相应反应。结果AdHO-1基因治疗缓解了慢性排斥反应对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但弱于对血管移植物的保护效应;空载病毒加剧了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AdHO-1基因治疗可减少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内巨噬细胞和CD4^+细胞的浸润。结论AdHO-1基因治疗可能通过保护移植物、下调免疫反应、诱导免疫偏移等作用减轻同种移植物的慢性排斥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在检测移植肾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分为3组,移植肾正常组(30例)、急性排斥组(9例)和慢性排斥组(7例),并与超声引导下肾组织穿刺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移植肾动脉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高于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组肾脏长径及肾皮质厚度明显大于移植肾正常组;慢性排斥反应时肾皮质厚度、肾脏长径、宽径均小于移植肾正常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多普勒能量图对移植肾血流灌注及排斥反应判断有独特的优点,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以及肾皮质厚度可作为有无移植肾排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与慢性排斥反应相关的三种生长因子——TGF-β,PDGF,bFG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尤其是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人与器官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寻找与慢性排斥反应有关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在器官移植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与慢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的三种生长因子的特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肾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性,检测肾移植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特殊血清多肽标记物.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经肾活检确诊的10例急性排斥反应和12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对照组为12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和13例健康志愿者.通过ClinProt磁珠浓缩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MALDI)-TOF-MS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结果 通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筛选出18条差异性多肽作为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6条差异性多肽作为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此外,还比较了急性排斥反应与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多肽差异,检测出了4条高表达的差异性多肽.运用快速分类算法,建立了移植排斥反应的分类模型,该模型对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有效识别能力达到82.64%,对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有效识别能力高达98.96%.结论 基于功能性磁珠的样本分离法结合MALDI-TOF-MS分析的实验方法 是精确而稳定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肾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诊断模型,为人们更好的理解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并将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新技术手段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排斥反应 (CR)是限制实质性器官移植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其特点是移植物血管硬化 ,由于早期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导致血管纤维化、闭塞及最终移植物失功。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但有学者提出免疫损伤学说是CR发病机理的最有力的证据[1] ,认为CR的危险因素 (包括免疫因素 :组织相容性、免疫抑制剂、急性排斥反应。非免疫因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高血脂等 )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通过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连锁反应激活血小板、诱导分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游…  相似文献   

19.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惟一方法[1].同其它器官移植一样,预防急、慢性排斥反应是肺移植术后治疗的重点,但由于肺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感染随时可能发生,而感染与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却完全相悖,因此术后的患者管理和免疫抑制治疗具有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20.
器官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其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和死亡的危险因素。近来已明确肺移植后发生表现为淋巴细胞性细支气管炎(lymphocytic bronchiolitis)的B级急性排斥反应受者更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实体器官移植中,移植肺是高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器官之一,这与移植肺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有关。鉴于此,比利时研究者试图明确大气污染的每日波动情况是否与肺移植受者A级急性排斥反应或淋巴细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