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5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牟新  周旦阳  赵进喜 《新中医》2007,39(5):84-85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中医辨证规律。方法:按照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调查,采集265例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本虚证以气虚和阴虚证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以痰湿、湿浊和血瘀为主要表现;失代偿期患者本虚证以阳虚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以痰湿和血瘀为主要表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患者证候多虚实夹杂。结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为主,而失代偿期则主要以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主。标实证候的痰湿证和血瘀证则贯穿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这和传统认为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机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45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45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辨证方法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并对证型分布,证型相兼,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分别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在证型分布,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中,均表现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临床上本虚以气虚,标实以血瘀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索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医证候规律,对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做有意义的工作。方法:本项研究是在制定调查表后,按照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资料完整的病例。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探索,确立公认的、科学的中医证型与规律。结果:发现该病Ⅲ期患者以阴虚、气虚为主要表现;Ⅳ期患者证候以气虚、阴虚为主要表现;Ⅴ期患者则以气虚、阳虚为主要表现,可以看出阴虚、气虚到阳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趋势,且三期均存在气、阴、阳虚的本虚证候和痰湿、血瘀的标实证候。本次研究发现,该病单纯的虚证或实证极少,Ⅲ期中虚实夹杂66例,占86.4%,Ⅳ期虚实夹杂102例,占93.6%,Ⅴ期中虚实夹杂55例,占100%,其中主要是三证以上的虚实证型组合,体现了本病病情的复杂性。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符合证候调查表涉及的中医证候,由此从数理学角度反证了气、血、阴、阳虚证以及夹杂痰湿(湿浊)、血瘀证是糖尿病肾病重要因素。结论:1.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以气虚证、阴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则主要以气虚、阳虚证、湿浊的临床表现为主;作为标实证候的痰湿证和血瘀证则贯穿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这和传统认为的糖尿病及其并发证的病机是吻合的。该病病机复杂,证候虚实夹杂。由此也验证了吕仁和教授提出的以"正虚定证型,邪实定证候"的辨证思路和"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法的科学性。2.通过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从数理学角度验证了数位该病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的临床经验。提示我们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严格按DME进行设计的证候学研究,将专家经验作为对照的"金标准"进行临床验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收集215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并对不同分期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本虚证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Ⅳ期患者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证中均以血瘀证分布最广。2在相关证候研究中,随疾病由Ⅲ向Ⅳ期进展,阳虚证、血瘀证、血虚证有增多的趋势,而阴虚证、痰湿证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只有阳虚证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1)。3在相关症状研究中,Ⅲ、Ⅳ期患者在阳虚、血瘀、痰湿类症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以气虚证、血瘀证最为多见,证候演变基本符合"阴虚-气虚-阳虚"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及症状的特征,为其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因病机,深化症与证之间关系的认识,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症状资料,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本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情分布等情况,并根据肾功能的不同情况分组探讨中医的症状、证候等关系.结果 糖尿病肾病常见的症状是身重困倦(74%)、倦怠乏力(70%)、少气懒言(64%)等;主要单证侯为:气虚证、阴虚证、湿热中阻证和血脉瘀阻证.结论 根据对证的研究发现,在本虚证中气虚证及阴虚证出现率最高,标实证中湿热中阻证的出现率最高,其次为血脉瘀阻证,但血脉瘀阻证的表现最重并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临床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对237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出现频率排在前10位的症状总体以阴虚内热为主,进一步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5个证候类型。结论: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阳虚更为明显,逐渐发展为阴阳两虚,瘀血证贯穿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13例2018年8月—2019年1月DKD患者的中医问卷及临床指标,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DKD患者分为无DR(NDR组)80例和DR组133例。观察所有DKD患者中医症状、证素、证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证素及证型情况。结果?DKD患者中医症状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视物模糊、夜尿增多、健忘、口唇紫暗、皮肤瘙痒、肢体困重、腰膝酸软、手足抽搐、水肿、齿松动脱发、咽燥口干、面色晦暗。DKD患者本虚证的证素中发生的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标实证的证素中发生的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气郁证、血瘀证、燥热证、湿热证、痰湿证,病位主要以肝、脾、肾为主。NDR组中医症状频次最高的十个症状依次为:视物模糊、夜尿增多、口唇紫暗、健忘、神疲乏力、手足抽搐、齿松动脱发、腰膝酸软、皮肤瘙痒。DR组中医症状频次最高的十个症状依次为:视物模糊、健忘、夜尿增多、口唇紫暗、水肿、皮肤瘙痒、神疲乏力、肢体困重、面色晦暗、腰膝酸软。NDR组患者中医证素中本虚证以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湿热证为主。DR组患者本虚证以阳虚证、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血瘀证为主。与NDR组比较,DR组燥热证、血瘀证患者比例更高(P<0.05)。结论?DKD患者本虚主要以脾肾阳虚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血瘀证为主,DKD合并DR与不合并DR患者的标实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疾病分期,探索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DN中医证候问卷,对180例患者进行了分层、横断面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Ⅲ期以气虚、阴虚表现多见,兼有内热、血瘀、痰湿;Ⅳ期在Ⅲ期基础上出现了血虚、阳虚,还可兼有热结、湿浊表现。V期本虚更甚,还可兼有气滞、郁热等多种表现。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8种证候组合。结论:DN中医证候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血瘀证贯穿病程始终,证素组合多样,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疆维吾尔族居民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对60例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过程分析,总结维吾尔族糖尿病证候特点,研究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证候和证型.为准确施治提供辨证依据,提出治疗方略,丰富中医学的内容.结果:临床观察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60人,均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主症和舌脉辨证可分为虚、实两大证,虚证有气虚和阴虚,实证有痰、湿和瘀证.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症状控制有肯定疗效.我们认为糖尿病是本虚标实的疾病,在维吾尔族患者早期实证占优势,祛实才可补虚.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早期中医治则清痰、利湿、化瘀为主,益气养阴为辅,祛实扶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证素客观化探讨糖尿病前期(IGR)人群的证候特征。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信息,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通过各症状的要素积分和阈值法来确定证候以及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在进行中医辨证时,首先分别将患者的症状按照提示的各辨证要素进行累加,然后取超过70阈值的这一项目作为辨证的诊断。本研究选取了与糖调节受损最为相关的4个典型证候瘀、热、气虚、阴虚。结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特征:证素分布情况为阴虚证(含兼夹证,下同)340例(占81.15%),气虚证272例(占64.92%),血瘀证111例(占26.49%),火热证73例(占17.42%),其中以阴虚证最多见。结论:糖尿病前期中老年人群以阴虚证素为主,其次为气虚。  相似文献   

13.
283例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要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对283例中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提取8个因子(F),F1为痰湿证,F7为痰热证,F2、F3、F6均为阴虚证,F4为气虚证,F5、F8为血瘀证;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经中医辨证分别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血瘀证。结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血瘀证构成首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为规范中医临床辨证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将213例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住院病例分为Ⅲ、Ⅳ、Ⅴ三期,在此基础上借助描述性频次统计,对各病程阶段的中医症状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随病程阶段的不同而变化。Ⅲ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可兼夹血瘀、热盛证;Ⅳ期则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夹瘀,同时可因个体体质差异而出现热盛或湿热等兼夹证;Ⅴ期则较为统一,均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湿浊蕴阻、瘀血阻滞的虚实夹杂重症。提示随着病情的进展,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趋于复杂。结论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发展为阴阳俱虚之证;所兼夹的标实证因病程阶段不同和个体差异而表现各异,但血瘀证为贯穿其病程始终的重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5.
王一  孙晓龙  王宽宇 《河南中医》2019,39(10):1475-1478
胃癌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演变规律为由实转虚→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最为常见;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期呈现虚证为本,虚实夹杂的变化规律,中医证型仍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脾、胃、肾。大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演变亦呈现出由实转虚,虚证为主,虚实夹杂的规律;大肠癌术后化疗期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由实转虚,以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和阴虚证最为多见。虽然,目前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有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深入认识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及围手术期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7.
213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为规范中医临床辨证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将213例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住院病例分为Ⅲ、Ⅳ、Ⅴ三期,在此基础上借助描述性频次统计,对各病程阶段的中医症状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随病程阶段的不同而变化.Ⅲ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可兼夹血瘀、热盛证;Ⅳ期则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夹瘀,同时可因个体体质差异而出现热盛或湿热等兼夹证;Ⅴ期则较为统一,均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湿浊蕴阻、瘀血阻滞的虚实夹杂重症.提示随着病情的进展,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趋于复杂.结论 2型糖尿病继发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发展为阴阳俱虚之证;所兼夹的标实证因病程阶段不同和个体差异而表现各异,但血瘀证为贯穿其病程始终的重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研究,探究不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499例糖尿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不同证候组。结果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虚实夹杂,多以虚证为主证,其中气虚证最多(占34.4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0.26%)、阴阳两虚证(19.44%)和阴虚证(15.83%),以实证为兼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滞。结论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兼痰湿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不孕症女性临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旨在为高龄女性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高龄不孕症患者432例,采用自拟《高龄不孕症女性四诊信息采集表》进行一般情况及四诊信息的调查,基于聚类分析探讨高龄不孕症女性中医证候规律。结果:对432例高龄不孕症女性患者进行四诊信息问卷调查,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以经行腹痛、经色紫黯夹血块、腰膝酸软、脉弦最为常见,其次脉细、经量过少、脉沉、乳房胀痛、腹痛、经量时多时少、舌紫黯、神疲乏力、苔黄、月经后期、食少纳呆、眠差、五心烦热等症状体征也较为常见;聚类分析显示证型分布比例为血瘀肝郁证(27.31%)、血瘀肾阴虚证(25.93%)、血瘀肾气虚证(25.00%)、肾气虚肝郁证(21.76%)。结论:高龄女性不孕症临床症状复杂,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特点,兼夹肝郁、气质、阴虚;证型表现为复杂的本虚标实证,虚证以肾气虚、肾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肝郁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归纳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症状并归纳证候,通过统计得出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症状上以乏力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口干、多饮、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证候上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的频率居前4位;气虚、血瘀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阴虚证的发生率低龄组高于高龄组;病程≥10 a组的阳虚、血瘀、痰湿的频率均较5~10 a组和≤5 a组高(P0.01或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以气虚、阴虚为本,瘀血、痰湿为标,年龄和病程是影响证候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