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对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定量评价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常规测定血清hs-CRP、血脂、血糖、尿酸和体重指数。两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Gensini积分与危险因素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冠脉病变组与正常冠脉、1支及2支病变组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冠脉与1支及2支、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nsini积分与hs-CRP有相关性,偏相关系数为0.623,P=0.000。结论hs-CRP与冠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498-3499,350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HD)组的患者及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调查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是否吸烟。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判断狭窄程度并累积积分。结果冠心病组睾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1.45)vs(4.58±1.12)μg/L,t=5.071,P=0.000)];CHD组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睾酮为CHD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睾酮与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可能也是老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预防老年男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同时也应关注血清睾酮降低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36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60、57.218、16.769、26.636和51.14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8.936、2.481和2.594,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与冠脉造影及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40例。在安静环境下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电图ST段抬高或降低情况。螺旋CT扫描仪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硬化斑块性质。结果14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127例(90.71%),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78例(55.7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14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正常及轻度狭窄组(<50%)37例、中度狭窄组(50%-74%)62例、重度狭窄组(≥75%)41例。重度狭窄组患者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正常及轻度狭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常规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判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无法用于判断轻中度狭窄,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93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5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清UA水平的关系.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血清UA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狭窄各组血清U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UA增高明显(P<0.01);各组间血清UA比较,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UA增高明显(P<0.01);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172,P<0.05);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68,P<0.05);UA升高组伴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UA正常组(P<0.05). 结论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对其早期干预有可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67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对造影结果采用Gemini积分定量评价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常规测定血清hs—CRP、血脂、血糖、尿酸和体重指数。两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Gemini积分与危险因素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冠脉病变组与正常冠脉、1支及2支病变组之间血清hs—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冠脉与1支及2支、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nsini积分与hs—CRP有相关性,偏相关系数为0.623,P=0.000。结论 hs—CRP与冠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讨其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疑似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2.333,P0.01;-1.23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检测对预测评估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36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60、57.218、16.769、26.636和51.14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8.936、2.481和2.594,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清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稳定性的相关性 ,探讨 hs- CR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82例患者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3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4 8例 ,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 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 ,以冠脉造影正常者 (32例 )为正常对照组 ,均采血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 hs-CRP。分析血清 hs- 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以及临床冠心病稳定情况的关系。 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与 hs- CRP呈正相关 (γ=0 .4 72 ,P<0 .0 5 ) ;而且冠心病临床分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 CRP有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结论  hs- 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程度。方法对176例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组,在冠脉造影后进行心理干预,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定四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加重。心理干预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5%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明显(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碎裂QRS波(fQRS)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16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Gensini积分法对每支血管狭窄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将患者分为Gensini高分组(112例,Gensini>20分)与Gensini低分组(57例,Gensini≤20分)。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冠心病患者NLR、fQRS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Gensini低分组比,Gensini高分组患者年龄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NLR水平均更高,淋巴细胞计数(LY)水平均更低,有吸烟史和出现fQRS的患者占比更高;以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吸烟史、WB...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共3765例(男性2661例,女性1104例),收集患者各类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数据.根据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分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D传统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1)女性发病年龄迟于男性,且合并CHD传统危险因素多;女性随年龄增长,吸烟的比例下降,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显著升高.男性患者中,吸烟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2)性别间比较的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糖尿病可显著增加女性罹患CHD的风险(OR=2.05,95%CI:1.49~ 2.81,P<0.001),而吸烟则可明显增加男性罹患CHD的风险(OR=9.27,95%CI:7.68~11.19,P<0.001).(3)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血管狭窄程度加重;而男性冠脉病变程度无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结论 不同性别的CHD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似对女性冠脉病变的影响较大,而吸烟则对男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并与20例虽有类似心绞痛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病变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10.39±8.09)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65±4.46)μgL]及对照组[(3.93±2.66)μg/L](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TIMI分级越低,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但TIMI分级同一水平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4、0.542,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6、0.518,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范围、病变支数、冠状动脉末稍血流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选择男性冠心病患者19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表(IIEF-5)"评估。结果 197例男性冠心病患者中合并ED患者112例(合并ED组,56.85%),未合并ED的冠心病患者85例(对照组);合并ED组3支病变29例,占25.89%,双支病变51例,占45.54%,平均病变支数5例,占5.88%,均明显多于对照组(36例,42.35%),同时前者的单支病变32例,占38.79%,明显少于对照组44例,51.76%(P均<0.01);合并ED组冠脉重度狭窄27例,占24.11%,中度狭窄50例,占44.64%,以及冠脉狭窄程度评分系统评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多于对照组(4例,4.71%和34例,40.00%),同时前者的轻度狭窄35例,占31.25%,明显少于对照组47例,55.29%(P均<0.01)。结论冠心病合并ED常常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本院心脏中心因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老年患者254例,分为狭窄组108例和正常组146例。搜集他们的脂蛋白(a)、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狭窄组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30)、双支病变组(n=33)及多支病变组(n=45),比较3组的脂蛋白(a)水平。结果 狭窄组脂蛋白(a)水平高于正常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脂蛋白(a)水平低于多支病变组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脂蛋白(a)的降低是否会降低老年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单纯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259例,将CAG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内径狭窄≥50%者设为冠心病组,共133例;将CAG示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内径狭窄<50%者设为对照组,共126例.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并分析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bA1c水平(8.153±0.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6±0.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20,P<0.01).结论 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单纯性冠心病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 331例因胸痛而疑有冠心病且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者 (至少一支主要冠脉和 /或分支直径狭窄≥ 5 0 % ) 2 2 6例 ,对照组患者 (任何一支主要冠脉或分支直径狭窄 <5 0 % ) 10 5例 ;并对它们进行血尿酸、血肌酐、血脂、空腹血糖检测。 结果  1冠状动脉病变组血尿酸值大于对照组 (P<0 .0 5 ) ,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2冠状动脉病变组胆固醇值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胆固醇与冠脉狭窄程度及陈旧性心肌梗塞有关 ;3冠状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值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但空腹血糖值与冠脉狭窄程度、支数及心肌梗塞事件无关。 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脂质、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胆固醇水平也许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常规心电图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556例中,心电图阳性患者68.3%,其中冠状动脉狭窄70%~79%组、狭窄80%~89%组和狭窄≥90%组常规心电图阳性率分别为63.1%、64.9%和70.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1支、2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常规心电图阳性患者分别为66.7%、62.9%和71.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 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且难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增加心电图判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与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脱氢表雄酮。并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脱氢表雄酮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OR=0.526;95%C I:0.361~0.768;P=0.001),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t=3.424,P=0.001,r=-0.415)。控制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后,血清脱氢表雄酮仍然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t=3.424,P=0.001,r=-0.415)。结论:血清DHEA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监测血清DHEA水平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