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火龙 《光明中医》2013,28(8):1724-1726
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出:"只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诸病名目上寻枝叶"、"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笔者在皮科临床中,运用六经辩治法则,结合皮科用药特点,疗效确有提高,一定程度上可规范诊疗思路并重复取效,现结合湿疹浅谈体会。1湿疹的概念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  相似文献   

2.
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指导,从临床病案中探讨六经辨治疑难病的方法,并拟定知经络联脏腑,分清主次;明阴阳提总纲,双向调节;重证候抓主方,辨证施治三种法则灵活运用,相辅相成治疗疑难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其中将头痛列为关键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但未见明确的太阴头痛条文。按六经论述头痛的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其性质涉及表、里、寒、热、虚、实、水饮之不同,对后世头痛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有效地发挥经方对头痛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伤寒论》中辨治六经头痛的条文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六经理论主要用于辨治外感病,但外感与内伤常兼夹,经络与脏腑相连,临床用此理论辨治失眠症亦有较好疗效。太阳营卫失和致失眠,治以桂枝汤类;太阳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太阳蓄血致失眠,治以桃核承气汤等。阳明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燥热腑实致失眠,治以承气汤类。少阳胆火郁滞致失眠,治以柴胡汤类。太阴寒湿停聚致失眠,治以理中、四逆汤类。少阴心肾不交致失眠,治以黄连阿胶汤;肾阳虚衰致失眠,治以四逆汤;阳郁厥逆致失眠,治以四逆散。厥阴寒热错杂之失眠,治以乌梅丸。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头痛都不出六经辨治之范畴。伤寒六经为万病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畴。正是《黄帝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临床上用六经经方辨治头痛,"有是证,用是方",只要认准经方的方证,方证相对,治疗各种头痛方能应用自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六经角度探讨喘证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为临床治喘提供理论基础,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解读伤寒论治喘条文,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因病机:1)邪犯太阳,肺失宣降而喘;2)阳明热盛,迫肺作喘;3)邪郁少阳,枢机不利作喘;4)少厥阳微,肾不纳气而喘.治法包括汗法、和法、清法、下法、补法.结论:《伤寒论》中所论喘证,多发生...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为了研究方药治疗头痛的疗效,以仲景之方随症加减治疗头痛,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采用辨证施治,中医方药加减治疗头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咽喉病是目前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上感、咽炎、扁桃体炎及其他疾病所致咽喉部位的病变,中医称之为乳蛾、喉痹、梅核气等。患者多选用抗生素治疗,但有时效果差,常留后遗症,成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每遇感冒即可发作。笔者认为,咽喉病虽然病变部位不同,但均有经络所过,或挟,或循,或贯,因此,凡咽喉病,依据《内经》进行六经辨证论治,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
宋卫华  王斌  任建坤 《光明中医》2014,(6):1144-1145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仲景《伤寒论》以六经为纲,结合脏腑、八纲辨证,对咳嗽的治疗做了详细阐释,笔者特将所涉及的条文进行归纳、罗列,明确咳嗽发展过程中的病位、病性、病机,使之更具有条理性,便于临床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84-1386
冠心病属传统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在《伤寒杂病论》中早有记载,实践千年,疗效无庸赘述。但涉及相应经方之多、所治疾病及疗效之杂,却未系统以六经辨证为纲加以深化及整理。文章以六经辨证为纲,将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此病的方证、理论研究的特点、特殊煎服方法加以概括,认为今后创新六经辨证思想、以"中"论"西"应是冠心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如何提高皮肤病诊疗效果、中西医怎样有机结合,笔者临证注意到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对病位的认识和治疗内在联系迥异,并联想到刘渡舟教授描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差异时以邮递员送信是否明确到门牌号的比喻,豁然开朗。兹结合《伤寒论》,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1表里半表半里三部分,病邪可从此处寻现代医学诊断湿疹多以其病因、病理变化最显著的系统、部位或形态学决定。临床按病程和皮损特点  相似文献   

13.
血证辨证论治始于《伤寒论》,散见于六经篇章之中。以六经为序对血证进行梳理,总结仲景治疗血证的经验。仲景对血证的论述有出血、瘀血之分,而其病机、治法、方药各有不同。其中出血的部位广泛,在上可从口鼻而出,在下可从大小便而出;其病机有火热迫血妄行(火热亦有虚实之分)以及气(阳)虚不摄之别;治法上实热者清热泻火,虚热者滋阴清热,阳虚不摄者温涩固脱。瘀血病机有寒热之不同,治法虽以活血化瘀为主,亦要随病机之寒热而加以变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外,在活血药的使用上要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酌情选用植物药或动物药。  相似文献   

14.
陈志刚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1):787-788
女,63岁,肺心病史5年。胸闷,胸病,右侧背痛,有痰色黄而黏稠,畏寒,有时觉身热,口干不渴,头昏胀无力,动则气促,不能凉食,舌淡红少苔,脉寸浮大,关尺无力。心下及右胁下满闷,压痛。诊为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四经合病。予大柴胡汤合附子理中汤加杏仁、厚朴、熟地黄、当归,三剂后诸症大减,继续用原方加减调理至平稳。  相似文献   

15.
汗是由于人体阳气蒸发津液而成,《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1]自汗在《内经》中又称为多汗、魄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景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伤寒论》中涉及便秘治疗有70余条,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秘,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便秘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便秘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便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蔚然  郝征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5-117
太阳出血证,多外感因素而致,当治以宣散,如表热者予银翘散、表郁重者予麻黄汤等;阳明出血证,多里热亢盛而致,当治以清热泻火,如泻心汤等;少阳出血证,多枢机不利,少阳化热而致,当治以和解少阳,如小柴胡汤等;太阴出血证,多太阴亏虚,气不摄血而致,当治以温中复气养血,如归脾汤等;少阴出血证,多阳虚失固,或少阴热化,阴虚火旺而致...  相似文献   

18.
无可讳言,仲景《伤寒论》至今仍是治中医学者的必修课,而正确地学习掌握六经辨证,又是研读《伤寒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但困难的是,历代医家对六经的解说多家竞帜,纷纭不一,每使学者仰仞叹坚,摇头却步。笔者认为,仲景大论虽遗译芸生无穷,但东汉迄今一千八百年来,名医辈出,灿若朗星,竟对六经没有一个圆满正确的解释,实乃不得门径  相似文献   

19.
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下利病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构建六经辨治皮肤病的数学模型,探求李斌教授六经辨证论治皮肤病的一般规律。方法先把集对分析中的六元联系数对应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根据阴平阳秘思想假定六元联系数中的6个联系分量a、b、c、d、e、f在正常情况时各取值1/6。患病时这些联系分量中的某些联系分量大于或小于1/6,即阴阳失衡;再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乱则调之治则,按经随证加减用药,以期各联系分量回归到1/6,据此建立基于六经辨证的一次线性方程。结果建立的基于六元联系数的一次线性方程较为客观地表示出李斌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某皮肤病的过程。结论可以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基于六元联系数的辨证论治数学模型,解析该模型的过程对应着临床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