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胰岛细胞数量变化和激素表达情况。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STZ,濒死状态时将动物安乐死。取胰腺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胰岛A、B、D和PP细胞,并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表达降低(P0.01)。A细胞增生,胰高血糖素表达增加(P0.01)。PP细胞增生,胰多肽表达增加(P0.05)。D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恒河猴糖尿病动物模型胰岛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激素表达情况与人类糖尿病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对胰岛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高糖刺激后上清液的胰岛素水平;应用TUNEL法检测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定量RT-PCR(QRT-PCR)检测培养后bcl-2、bax mRNA的表达;应用定量RT-PCR检测低剂量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胰岛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低剂量链脲佐菌素使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下降;低剂量链脲佐菌素使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凋亡过程中,bax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对低剂量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胰岛凋亡相关基因QRT-PCR检测也显示同样的结果。结论: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可能通过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导致糖尿病,其中bcl-2/bax mRNA表达比率变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制作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空腹腹腔内一次性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速发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结果 造模72h后测空腹血糖均〉16.7mmol/L,观察6周、10周、14周,血糖值始终在建模初期高血糖水平上波动,未见转复。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血清胰岛素水平渐降低,胰腺符合糖尿病成模动物胰腺病理变化。结论 采用空腹腹腔内一次性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出的1型糖尿病模型,具有制造方法简便、用药量小、药物毒性较低、胰岛B细胞损害特异性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90只,随机分为A、B、C、D、E、N组。A-E组分别于0h、0.5h、1h、1.5h、2h对小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N组)则腹腔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第7天观察小鼠的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体重及空腹血糖值变化。结果:A、B、C组小鼠造模成功率较高(≥80%),死亡率分别为25%、15.4%和0;D、E组小鼠成模率较低(〈50%),无小鼠死亡;与N组比较,A、B、C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P〈0.05);与A组比较,N、D、E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TZ溶液在配制后1h内进行腹腔注射可诱导一个稳定、可靠、适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导致大鼠糖尿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监测大鼠血糖、尿糖的变化;对胰腺组织切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注射后48h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胰岛形态学检查见病程1、3、6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萎缩数量减少、β细胞丢失、核固缩。6月者尚见胰腺间质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的机制是损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6.
用链脲佐菌素(STZ)作用于离体胰岛β细胞24h,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增多,胰岛细胞膜流动性下降,微粘度增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细胞存活率下降。预先给高浓度褪黑素(10μmol/L)处理24h者,可减少NO,MDA的释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使胰岛细胞的氧化损伤减轻,膜微粘度降低,膜流动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1型或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是目前糖尿病动物实验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但均未对模型建立的一些细节进行报道.在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启示和体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中β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6只。模型组腹腔注射STZ,第1次腹腔注射STZ 75 mg/kg,1周后第2次腹腔注射STZ 150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溶液;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小型猪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胰岛β细胞凋亡TUNEL检测。结果(1)造模成功1周后,模型组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10.17±1.23)%(P<0.01),胰岛素释放实验各时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模型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为(33.58±5.6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采用腹腔多次注射STZ可以成功构建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为人类糖尿病研究提供了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9.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严  王丽敏  葛杰 《中外医疗》2009,28(20):21-21
目的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动物模型。方法使用配对设计的方法按体重及性别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到对照组(NC组)12只和糖尿病组(DM组)24只;给予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5mg/kg·bw,同时给予对照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72h后空腹血糖≥16.7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结果注射STZ72h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01),并且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确定NIDDM模型成功建立。结论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65mg/kg·bw)制备Wistar大鼠NIDDM模型可致空腹血糖明显上升,且具有发病率高(一次成模率91.67%),造模时间短,发病时间整齐、动物存活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简便,快速获取典型、稳定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链脲佐菌素引起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过程中,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发现,β细胞的数量减少,分泌颗粒减少,核心丧失,部分大鼠胰岛内出现再生的β细胞,这些改变是血糖升高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详细阐述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中β细胞凋亡的时相变化。方法 SD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大剂量STZ(65 mg/kg),观察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对胰腺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注射STZ后,SD大鼠血糖呈现出一个高-低-高的三相反应,伴随着胰岛素水平低-高-低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STZ注射后6 h,β细胞凋亡率(由TUNEL染色衡量)大幅度上升,β细胞凋亡较为同步,此后β细胞凋亡率急剧下降,直到STZ注射后48 h,几乎检测不到β细胞的凋亡。结论单次大剂量STZ诱导的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β细胞凋亡在病程早期(STZ注射后6 h)即达高峰,且较为同步,相应出现了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病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链脲佐菌素是最常用的诱导动物发生糖尿病的药物。利用链脲佐菌素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关于链脲佐菌素有效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关键因素及实验注意事项的报道却很少。本文总结了笔者在多次糖尿病小鼠建模实验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与体会,以期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糖尿病建模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具体步骤,解决造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选用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茵素(STZ)30mg·kg-1剂量腹腔注射诱导形成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结果:以空腹血糖值≥11.1mmol·L-1者为造模成功,80只Wistar大鼠中66只造模成功,成功率为82.5%。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的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步骤切实可行此方法成模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途径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致大鼠糖尿病成模状况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通过不同的途径给药(腹腔非空腹给药、腹腔空腹给药、尾静脉给药)以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给药后48h检测血糖,尿糖,同时观察糖尿病大鼠的胰腺变化。结果:尾静脉给药成模率最高,胰腺形态学检查病程3、6月胰岛萎缩、β细胞减少。结论:尾静脉给药是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链脲佐菌素诱导树鼢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树鼩糖尿病(DM)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空腹血糖(FBG)标准和最佳药物剂量。方法:45只树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80、100、120、150mg/kg组5个组,测定其注药前、后FBG,并于注药后第4、10周处死,取胰腺做光镜、电镜检查。结果:FBG≥11.1mmol/L的树鼩胰腺胰岛数量明显减少,胰岛直径也明显缩小,胰岛3细胞数量减少,肿胀,可见数量不等的β细胞脱颗粒,甚至无紫红色颗粒,淀粉染色阳性,符合DM成模动物胰腺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STZ80mg/kg组无一成模;100mg/kg组患病率10%(1/10),仅维持1周即自然阴转;120、150mg/kg组患病率均为88.9%(8/9),前者维持时间短,注药后第4周自然阴转率50%(4/8),第10周为100%(8/8);后者维持时间长,注药后第4周自然阴转率37.5%(3/8),第10周为62.5%(5/8)。150mg/kg组成模后第6周有1只树鼩死亡,其余各组树鼩无一死亡。结论:STZ能诱导树鼩DM模型,树鼩DM模型标准为FBG≥11.1mmol/L,最佳STZ剂量为150mg/kg。  相似文献   

16.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禁食与禁食后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存活率的差异,从而对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进行改进,并用于胰岛细胞移植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第1组不禁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第2组禁食12 h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测定随机血糖2次,如均≥16.8 mmol/L,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连续观察2周,计算模型存活情况,成模后实施开腹手术进行胰岛细胞移植.结果 2周后第1组存活率为100%,第2组存活率为75%,两种方法的死亡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大鼠均可成活,血糖可恢复正常,相关情况需进一步观察.结论 非禁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存活率高且模型稳定,对手术创伤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糖尿病合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并对有关建模成功的标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饲养假手术组,正常饲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糖尿病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 -1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4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和空腹血糖。在腹腔注射(ip) STZ后4周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周后,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体质量显著下降(P<0.001),血糖值显著升高(P<0.001)。缺血复灌注损伤手术后,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再灌注损伤加重,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增加(P<0.001)。模型成功率为73%。结论:本实验方法制备的大鼠糖尿病合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成功率较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链脲佐菌素对大鼠胰岛β细胞结构及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Z)对大鼠胰岛β细胞结构及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C组),STZ组各10只大鼠.STZ(7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以诱发糖尿病.实验分组时及STZ注射后每3天测大鼠血糖,称体重1次,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部分胰腺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部分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制备电镜标本.结果:STZ使大鼠血精明显升高,STZ组胰腺组织内MDA水平(1.22±0.14)nmol/mgprot,较NC组MDA水平(0.57±0.04)nmol/mgprot明显升高(P<0.05);同时STZ组胰腺组织内GSH含量(16.54±1.10)mg/gprot,较NC组GSH含量(25.46士0.62)mg/gprot明显降低(P<0.05); 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见STZ组胰岛呈退行性及坏死样改变胰岛萎缩;电镜下观察部分胰岛β细胞坏死,部分胰岛β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脂肪滴沉着,髓鞘样小体形成等.NC组胰岛HE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构正常.结论:STZ通过氧化应激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其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体征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和体征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链脲佐菌素1次或多次腹腔注射,分别建立大鼠和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血糖变化,以进食量(g)/体质量(g),饮水量(ml)/体质量(g)计算进食量系数和饮水量系数.结果 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60 mg/kg糖尿病成模率为65.0%,血糖在注射后15 d达到高峰,15~25 d保持在较高水平,25d后出现明显的下降.小鼠链脲佐菌素200 mg/kg分5次建立糖尿病成模率为90.0%,血糖的动态变化与大鼠类似,但血糖下降不明显.在这两个糖尿病模型中,动物的饮水量系数变化与血糖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97.结论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在造模开始后的15~25 d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作为观察降血糖药物疗效的适宜时段.饮水量系数是反映血糖的水平变化的适宜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体重因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体重因素对STZ腹腔注射所致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体重分成6组,按53m/kg的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2h后观察其造模成功率及一般状态,1周后统计其成模率、死亡率.结果:体重为220~260g大鼠成模率高且死亡率低;体重低于200g大鼠成模率高但死亡率也较高;体重高于260g大鼠死亡率低但成模率也较低.结论:体重对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影响较大,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成模,造模时应掌握大鼠的体重及适当的剂量以提高成模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