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膜间皮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来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少见肿瘤,近几年发病有上升趋势。本文报告我院近期诊断的1例胸膜间皮瘤患者并作文献复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胸膜间皮瘤为胸膜原发性肿瘤,来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近几十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据国内报道发病率为0.04%,因无典型特征,常被误诊。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5例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膜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胸膜纤维化的发病率并不低,对机体的影响取决其病变的范围及部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间皮细胞、细胞因子、纤溶/促凝调控系统在胸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胸膜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胸膜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病理过程.在胸膜炎症中需防止胸膜纤维化的发生,而在胸膜固定术中常诱导胸膜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是胸膜纤维化发病机制中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近来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抑制剂在胸膜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在胸膜腔内的来源、胸膜纤维化发生机制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胸膜间皮瘤是较少见的肿瘤,我院自1958年10月至1992年12月共有外检122800例,其中诊断胸膜间皮瘤34例,除去2例资料不全,1例平滑肌肉瘤误为间皮肉瘤,9例重复检验,余22例,现报告如下: 一般临床资料 22例发病年龄15~70岁,平均44岁,>50岁的4例,<30岁的2例,30~50岁的16例;男10例,女  相似文献   

6.
局限型胸膜间皮瘤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局限型胸膜间皮瘤四例,其中良性1例,恶性3例。并复习文献对其病因、诊断、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胸部外伤和胸膜间皮瘤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主张早期彻底手术切除病灶,对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21年5月经病理学确诊的30例原发恶性胸膜间皮瘤及30例胸膜转移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影像学分析。结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胸膜转移瘤患者CT表现环状胸膜增厚、叶间胸膜受累情况、胸膜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廓体积缩小、心包受累、肺内转移情况,两者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环形胸膜增厚、叶间胸膜块状增厚、胸膜斑、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心包受累有利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而叶间胸膜多发小结节状转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转移有利于胸膜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VEGF具有促进血管及淋巴管新生 ,增加血管壁通透性 ,促进肿瘤生长转移等作用 ,参与各种病因所致胸膜疾病的病理过程。深入研究VEGF可以为胸膜疾病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的肿瘤,恶性度极高,占胸膜肿瘤的5%,一般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发热、胸腔积液、胸膜肿块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经常被误诊为胸膜炎、肺癌、肺良性肿瘤、肺结核肺炎、纵隔肿瘤等。现将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例胸膜间皮瘤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膜疾病的流行概况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1  
胸膜疾病流行病学资料目前仍缺乏大样本、多病种的观察。根据我院呼吸内科 1995年~ 2 0 0 0年 5年间的 40 44例住院患者统计 ,胸腔积液、气胸和胸膜肿瘤患者占住院病因的 18% ,其中尚未包括胸膜增厚、粘连等病变。美国报道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MICU) 6 2 %患者伴胸腔积液[1] ,机械通气发生气胸并发症亦常见。因此 ,胸膜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不同病因的胸膜疾病影像学上可表现为 3大类 :胸腔积液、气胸和胸膜增厚改变。胸腔积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见的表现 ,美国胸腔积液年估计新病例数为 15 3 7万[2 ] 。我国目前没有全国的流行病学资料 ,…  相似文献   

11.
胸膜间皮瘤为少见的胸膜原发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结缔组织,可分为弥漫型及局限型二种类型。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大部分病例最终依靠胸膜活检。本文将我院自1993年1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的间叶组织肿瘤。文献报道的病例数仅有900例左右。最初,SFTP被认为是发生于胸膜腔,并且是与胸膜相关的、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组织来源、细胞特点及临床预后都不确定。随着人们对SFTP组织学及病理学表现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SFTP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发病部位广泛,主要发生于胸膜,也偶发生于肺、生殖系统、腹腔、软组织和肌肉等处结缔组织〔1〕,给病理  相似文献   

13.
闭式胸膜刷检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德升  尚宁  姜静  陈小凤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55-1356
目的评价闭式胸膜刷检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的48例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膜刷检、胸膜活检和胸水细胞学检查,比较各种方法和组合对肿瘤细胞的阳性率。结果43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胸膜刷检阳性率为62.8%,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55.8%,胸膜活检阳性率为37.2%,以胸膜刷检最高,明显高于胸膜活检(P<0.05),但与胸水细胞学检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胸膜活检和胸膜刷检,阳性率提高为76.7%,3种方法联合应用阳性率为83.7%。结论胸膜刷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细胞的胸膜肿瘤,良性者较少,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多见,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正逐渐增加,以英国、南非、澳大利亚、西欧、美国等最为明显,美国每年约有3000例患者被新确诊为MPM[1-2]。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全国统计学资料,但据估计其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80%MPM的发生与接触石棉有关,其他致病因素可能包括感染猿猴病毒40(SV40)、非特异性工业化合物接触及遗传等[3]。由于石棉仍被广泛应用,因此预测MPM的发病率将继续增加并在未来的10年内达到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重症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简称人禽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以及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2月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成功救治的1例重症人禽流感并发右侧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女,44岁,发病前3 d有病死鸡接触史,以发热、气促为主要症状,经呼吸道分泌物检测A/H5N1病毒核酸阳性确诊.患者住院第7天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重、进展快,病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双侧气胸、右侧支气管胸膜瘘等多种并发症.经奥司他韦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抗炎、输注康复期血浆、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支气管胸膜瘘持续存在并形成脓胸,导致脱机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气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经纤维支气管镜右侧支气管胸膜瘘OB胶粘堵术等介入治疗,患者痊愈,发病第99天出院.结论 人禽流感并发难治性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在采取抗病毒、抗感染、机械通气支持、输注康复期血浆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介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宋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57-159
目的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有无石棉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胸水检测和有无转移,并对比15例手术结果.结果 8例患者工种与接触石棉有关,占恶性胸膜间皮瘤38.1% (8/21),18例(85.7%)有胸痛,其中17倒(80.9%)伴胸腔积液,1例出现Horner综合症并影响臂丛神经.3例(19.1% )CT下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2例(9.6%)胸水中找到间皮瘤细胞,1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16例CT发现胸膜增厚或胸膜上结节样病灶,占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76.2%.17例手术病例中12例胸膜广泛增厚或胸壁上广泛不规则太小不等结节融合成片.结论 石棉接触史是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的主要病因,胸痛、胸腔积液是主要临床表现.CT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有重要参考价值,CT引导下活检能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来源于胸膜的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leural epithc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更为罕见.PE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组织学特征主要为上皮样瘤细胞及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CD34阳性,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该病的病因、临床特征、诊疗特征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人们对PEH的认识,加强对其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山东省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3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及同期住院的30例肺腺癌胸膜转移及30例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胸腔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症状同结核性胸膜炎及肺腺癌胸膜转移组患者相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中环状胸膜增厚,病侧肺容积小,纵隔固定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相对常见。实验室检查中恶性胸膜间皮瘤无特异性检查指标,肺腺癌胸膜转移患者血及胸水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胸水找肿瘤细胞阳性率高;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腺苷酸脱氨酶是相对特异性指标。胸腔镜下表现中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表现为弥漫胸膜增厚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有的呈大的肿块样改变,质地相对较硬。肺腺癌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及孤立或多发小结节,部分可融合呈桑葚或菜花状,易于取病理。结核性胸膜炎以充血、水肿,黏连和分隔,包裹为主要表现,可见有粟粒状小结节分布。胸腔镜多点取材并行免疫组化各组病例均明确诊断。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为肺腺癌胸膜转移及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检查可准确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等胸膜疾病,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4±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初次发病7~10d内就诊。分析研究对象发病早期的CT检查资料,提取CT表现特点及征象。结果 38例研究对象中,发生于单侧胸膜病变者34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膜者18例,位于右侧胸膜者16例,双侧同时出现病变者4例;累及纵隔胸膜者14例(累及左侧纵隔胸膜者6例,累及右侧纵隔胸膜者8例),累及叶间裂胸膜者34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38例,出现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者24例,出现胸膜下条索状影者24例。CT动态随访过程中,37例患者胸膜增厚程度减轻;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个月复查时增厚程度加重,最厚约1.1cm,12个月再次复查增厚的胸膜较前吸收减轻。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表现吸收减少,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吸收减少,胸膜下条索状影亦逐渐减少、减薄。另有22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胸膜结核瘤。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行CT检查可发现单侧胸膜增厚且不光滑、叶间裂受累伴多发粟粒状改变及微结节,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状影等征象,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虽为临床上一种相对少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但其发病在逐步增加。早期起病隐匿,常被忽视。患往往因胸痛和进行性气急而就诊,易被误诊为胸膜炎、转移性癌性胸腔积液、肺部良性肿瘤、包裹性胸腔积液、肺癌等。临床上如有午后发热、胸痛等,更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我院1995~2001年收治5例因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而入院的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现将病史资料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