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前言第一次伤寒预防接种是在八十多年前进行的。1896年 Wright 给二名医务工作者接种了伤寒死菌苗,接着,其中之一受到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未出现临床症状,因而认为菌苗具有保护作用。Visokovich 在苏联进 相似文献
2.
3.
4.
伤寒菌苗研究的若干进展底秀娟,杨风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意识的增强,伤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饮水、食物的卫生和粪便的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因而伤寒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况且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长期应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伤寒Vi多糖菌苗研制协作组制备的伤寒Vi多糖菌苗进行接种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并以其稀释液作为对照,对777名接种者的反应观察结果表明,菌苗组发热轻、中反应率分别为16.93%和0.05%,对照组分别为15.01%和0.03%,两者发热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菌苗组仅出现两例局部轻反应。对81506名接种者的流行病学观察,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作为病人诊断标准,菌苗的保护指数为3.49,保护率为71.35%,总的保护指数为4.58,保护率为78.17%。临床资料显示,接种组发病者的发热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者。笔者认为伤寒Vi多糖菌苗全身、局部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保护率较高,发病者可降低发热强度,且初免只需注射一针,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一代菌苗 相似文献
6.
7.
8.
对我国研制的伤寒Vi多糖菌苗进行接种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并以其稀释液作为对照,对777名接种者的反应观察结果表明,菌苗组发热弱、中反应率分别为16.93%和0.05%,对照组分别为15.01%和0.03%.两者发热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菌苗组仅出现2例局部轻反应。对81506名接种者观察,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作为病人诊断标准,菌苗的保护指数为3.49,保护率为71.35%。临床资料显示,接种组发病者的发热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者。作者认为该苗全身、局部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保护率较高,发病者可降低发热强度,且初免只需注射一针,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一代菌苗。 相似文献
9.
伤寒 Vi多糖菌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它至今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 ,据估计伤寒在全世界每年约有1600万人次发病 ,死亡约60万人[1]。因此伤寒仍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伤寒菌苗研究史自19世纪末德国的Pfeiffer和Kolle首次应用伤寒菌体菌苗预防伤寒以来 ,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 ,在此期间各国先后研究出10余种伤寒菌苗。我国自50年代以来在易感人群中使用的伤寒菌体菌苗 ,为每ml含5亿个菌 ,其中伤寒杆菌2.5亿个 ,副伤寒甲、乙各1.25亿个 ,采用皮下注射3次… 相似文献
10.
伤寒做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各国都致力于防治工作的研究。由于伤寒早期诊断及育效的菌苗预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有效的控制和消灭这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带来了困难。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伤寒实验室诊断及菌苗预防方面的观点及方法,供基层读者参考。一、伤寒的诊断手段研究伤寒病人的诊断方法,除临床诊断外实验室多采用血液及粪便培养的办法,但由于血液培养的时间较长和粪便排菌的间歇性特点,检菌的阳性率很低。基层多使用肥达反应法诊断伤寒,现今近乎做为常规 相似文献
11.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 (TAB)因需免疫三次 ,且接种反应重 ,往往不能完成全程免疫而影响其效果。 90年代初期研制的伤寒Vi多糖菌苗只需注射一针 ,接种反应少 ,保护率达到71 3 5 %[1] ,是目前公认的理想疫苗。关于该疫苗免疫学效果 ,国内报道不多。 1998年 9月 ,本地区下陈镇伤寒暴发 ,我们对疫区易感人群应急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 ,并对免疫效果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伤寒接触者、饮食服务人员、水厂工作人员、幼儿和中小学生及企业职工 ,接种 65 2 5人。随机选择其中部分中学生和企业职工 194人 … 相似文献
12.
13.
口服FS痢疾菌苗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FS痢疾菌苗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我们在2 0 0 0年对仙居县 5 0 0名 1~ 5岁儿童口服FS痢疾菌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幼儿型FS痢疾菌苗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提供 ,批号 :2 0 0 0 0 4 11,有效期 2 0 0 1. 0 4 . 17,效期内使用。2 30 0名儿童按说明规定的顺序和方法用凉开水以服苗缓冲液溶解后口服 ,每人口服 3次 ,每次间隔 5~ 7天。 2 0 0名儿童请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同意以减半服苗缓冲液溶解后口服 ,其余均按规定服用。对口服FS痢疾菌苗后报告有反应者分别于 2小时内、 4小时和 4… 相似文献
14.
为积极有效地预防伤寒,我们于1996年4月在本校北院组织了大学生伤寒Vi多糖菌苗的接种及接种前后血清学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我校九三。九四、九五级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本科大学生中,于接种前和接种后一个月,分别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置-20℃冻存备查。12菌苗来源及接种方法伤寒Vi多糖菌苗由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950652,30pg肌肉注射,有效期内使用。1.3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采用间接血凝法测定血清Vi抗体。致敏与非致敏血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和1997年,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部分地区曾两次发生伤寒副伤寒流行,为尽快控制疫情,我们除了做好疫区食品卫生和水源防护、净化、消毒等工作外,还对易感人群进行了伤寒Vi多糖菌苗预防注射,现将两年跟踪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暴... 相似文献
16.
吴清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6,(2)
本文采用的单价丙酮灭活干燥伤寒菌苗(简称AKD),每毫升含菌数不超过10~9,多价伤寒一副伤寒液态菌苗(简称TAB),每毫升含伤寒菌10~9,甲型副伤寒菌25×10~7,以及乙型副伤寒菌25×10~7。AKD菌苗在使用前以磷酸缓冲液稀释,以0.5%石炭酸作防腐。另用生理盐水(不加防腐剂)作为对照观察。喷射法(自动皮下加压注射法)及普通注射法(23号针头)菌情剂量均为0.5毫升,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实施国家批签发前后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TOPV)的质量及存在问题,评价TOPV的质量。方法通过资料审查和实验室检定,对2002~2004年TOPV检定结果作统计和质量趋势分析。同时将1997~2004年检定的TOPV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共对320批TOPV批记录摘要进行资料审查,其中85批进行实验室检定,结果符合规定。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及国家批签发实施后,TOPV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近年来中国TOPV质量稳定。实施国家批签发对TOPV的生产和管理起到规范及监督作用,促进了疫苗质量的提高,但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所)生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减毒位点的基因特征,对比Sabin标准株,从基因序列的基础上研究OPV是否安全有效,从而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OPV的使用和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生产的不同批次OPV,先进行病毒分离和扩增,用中和试验定型,分出Ⅰ、Ⅱ、Ⅲ型脊灰疫苗病毒,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得到各型脊灰疫苗病毒的5′非编码区(5′NTR区)和VP1蛋白编码区基因核苷酸片段,测序后,与各型脊灰Sabin标准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个所生产的OPV各型疫苗病毒的5′NTR区核苷酸序列与标准Sabin株各型别5′NTR区无差别,同源性为100%;VP1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北京所与昆明所OPVⅠ型VP1区与SabinⅠ型V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北京所OPVⅡ型VP1区与SabinⅡ型VP1区比较,有5个碱基变化,同源性为99.45%,昆明所OPVⅡ型VP1区与SabinⅡ型VP1区比较,有6个碱基变化,同源性为99.34%;北京所与昆明所OPVⅢ型VP1区与SabinⅢ型VP1区比较,都有2个碱基变化,同源性为99.78%。北京所与昆明所生产的OPV,3个型别的5′NTR区和VP1蛋白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标准Sabin株比较,所有神经毒力位点未发生变化,未发生毒力回复突变。结论中国北京所和昆明所生产的OPV是安全有效的,应对如何停止使用OPV,如何用脊灰灭活疫苗取代OPV进行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长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我国研制出伤寒Vi多糖菌苗,短期效果观察结果表明,稳定性和安全性均比较好。为了解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长期效果,由国际疫苗研究所(International Vaccine lnstitute)DOMI项目组资助,我们在国内第一个伤寒Vi多糖菌苗大规模试验现场江苏宝应县进行了本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