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镇痛作用、疼痛机制及相关药物对脊神经影响的实验中,常采用经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如需鞘内多次给药,只能蛛网膜下腔置管注药或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任占杰等[1]通过比较麻醉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此项随机研究中,我们比较了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后采用蛛网膜下腔(IT)注射吗啡或吗啡复合可乐定镇痛与静脉自控吗啡镇痛(PCA)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组(4μg/kg)(M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复合可乐定组(1μg/kg)(MC组)及PCA组。每例患者都使用PCA吗啡进行手术后镇痛。首要的观察指标是手术后48小时内吗啡的用量。同时记录首次使用自控吗啡镇痛的时间、静息痛和咳嗽时的疼痛评分、气管内导管拔管时间和副作用(瘙痒、手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结果M组和MC组的48小时内吗啡用量较少,M组的静息痛和咳嗽时的疼痛评分降低并持续到手术后18小时,而MC组则可持续到手术后24小时。并且这两组第1次需要PCA镇痛的时间延迟。手术中MC组舒芬太尼的需求量明显减少。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镇痛可以显著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48小时内的吗啡用量。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复合可乐定可以减少手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延后患者需要PCA镇痛的时间,还能延长对静息痛和咳嗽时疼痛的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株网膜下腔吗啡耐药时可乐定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部位吗啡耐药时可乐定的镇痛效应。方法 大鼠蛛网膜下腔埋管,以甩尾法测痛,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吗啡耐药动物模型。大鼠耐药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吗啡和可乐定测痛。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吗啡15ug,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由耐药前的82.4%下降到耐药后的18.6%(P〈0.01);蛛网膜下腔注可乐定40ug,%MPE在耐药前为46.5%,耐药后为48.1%(P〉0.05)。结论 脊髓部位产生吗啡耐药后,蛛网膜下腔注吗啡的镇痛作用显著减弱,但对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吗啡蛛网膜下腔镇痛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吗啡注入蛛网膜下腔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较为理想的剂量.方法 选取ASA Ⅰ或Ⅱ级,足月妊娠需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采用配方为0.5%布比卡因2ml 50%GS 0.2ml 吗啡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四组吗啡剂量分别是Ⅰ组0.2mg、Ⅱ组0.3mg、Ⅲ组0.4 mg和Ⅳ组0.5 mg.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48 h内每12小时的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Ⅲ和Ⅳ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较Ⅰ和Ⅱ组长(P〈0.01),Ⅳ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4 mg吗啡用于蛛网膜下腔是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Ⅰ~Ⅱ级 6 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均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 10mg ,然后硬膜外腔置管。研究组于腰麻药中加入吗啡 0 2 5mg ,对照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硬膜外吗啡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Ramsay评分和BCS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6.
动物实验应用自动射线照相技术发现,大脑和脊髓的后角胶状质细胞中具有特异性的阿片受体,自此以后对疼痛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开辟了新局面。首先,Yaksh等将小量吗啡(5微克)直接注入鼠的蛛网膜下腔,成功获得有效的镇痛,经多次重复实验未发现对脊髓组织有任何不良反应。1978年Wang等开始在人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吗啡,镇痛效果良好。现将1979年报导的4篇综合介绍如下: 美国明尼苏达州Mayo医院Wang等报  相似文献   

7.
腰-硬联合穿刺减少了传统的单纯蛛网膜下腔穿刺易引起头痛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75例,年龄20~50岁,身高158~170cm,体重45~65kg,ASAⅠ或Ⅱ级,术前无明显循环、呼吸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0.1mg吗啡组、0.3mg吗啡组和0.5mg吗啡组三组,每组25例,分别用0.1、0.3和0.5mg吗啡(0.2ml)复合布比卡因13.5mg(0.75%,1.8ml)作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用药,并加入10%高渗葡萄糖1.0…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注射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应用氯胺酮对慢性压迫性损伤所致的神经痛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制备慢性神经痛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只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5μl成分不同的液体。A组:神经结扎前30min及术后3d每天蛛网膜下腔注射氯胺酮5μg,B组:神经结扎前30min及术后3d每天蛛网膜下腔注射氯胺酮50μg,C组:神经结扎术后4d蛛网膜下腔注射氯胺酮50μg,D组:对照组,神经结扎前30min及术后4d每天注入人工脑脊液。神经结扎术后第7d,所有动物腹腔内注射亚镇痛量的芬太尼0.2μg。自神经结扎术前1d起至术后10d每天观察大鼠热痛阈和自发痛行为的变化。结果 A、B两组痛行为均明显轻于D组(P<0.05),且维持至停药后较长时间,C组用药后痛行为减轻(P<0.05),但维持时间短,A、B两组较C、D两组能显著提高亚镇痛量芬太尼的镇痛作用(P<0.05)。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应用氯胺酮可有效地防治神经痛,并加强亚镇痛量的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氯胺酮5mg分别注入家兔蛛网膜下腔(n=20)、椎旁肌肉注射(n=10)、耳静脉注射(n=10)和4%GS0.5ml蛛网膜下腔注射(n=10),结果显示氯胺酮蛛网膜下腔注射和耳静脉注射时各种反射的恢复,尤其是痛觉反射的恢复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动物均在30min以内恢复痛觉,60min以内恢复行走能力,说明氯胺酮对脊髓神经无直接的麻醉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片类药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治疗。本文就临床所用阿片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受体机制进行讨论 ,最后对阿片类药的成瘾性研究以及实验性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开发加以介绍。一、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和位点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涉及脊髓和脊髓以上多个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吗啡和其它作用于 μ受体的阿片激动剂选择性的抑制多种伤害性反射 ,当鞘内给药或局部脊髓背角滴注时 ,镇痛效果显著 ,其它感觉传导通常不受影响。其机制至少包括三个以上 :①抑制位于传入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所介导的神经递质释放 ,如P物质 ;②吗啡也拮抗外源性P物质 ,通过…  相似文献   

11.
大白鼠模型在脊髓内镇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蛛网膜下腔内植入导管的大白鼠模型的制作和该实验模型在研究脊髓内镇痛作用原理中的应用。将体重约200g的大白鼠在全麻下行腰段椎板切除术,将微导管植入蛛网膜下腔,闭合创口使动物苏醒。通过测量和比较动物在蛛网膜下腔内用药前后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程度,可以对脊髓内固有镇痛系统以及外源性药物镇痛作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使用在动物颈、尾安装的两对刺激电极,可以显示药物在脊髓内的节段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吗啡蛛网膜下腔注射可用于膝关节等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但不同剂量的吗啡间效果比较报道较少。本文比较了0.2mg和0.5mg吗啡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腺苷A1受体激动剂苯基异丙基腺苷(R-PIA)对吗啡和可乐定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鼠龄8~10周,体重250~300g,鞘内置管成功的85只大鼠随机分为17组,每组5只,对照组、R-PIA0.4组、R-PIA0.8组、R-PIA1.0组、茶碱组、吗啡2.0组、吗啡5.0组、可乐定2.0组、可乐定15.0组、R-PIA+吗啡2.0组、R-PIA+吗啡5.0组、R-PIA+可乐定2.0组、R-PIA+可乐定15.0组、可乐定+吗啡组均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5min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R-PIA 0.4μg、R-PIA 0.8μg、R-PIA 1.0 μg、茶碱50 μg、吗啡2.0μg、吗啡5.0μg、可乐定2.0μg、可乐定15.0μg、R-PIA 0.4μg+吗啡2.0μg、R-PIA 0.4μg+吗啡5.0μg、R-PIA 0.4μg+可乐定2.0μg、R-PlA 0.4μg+可乐定15.0μg、可乐定2.0μg+吗啡2.0μg;R-PIA+吗啡+茶碱组、R-PIA+可乐定+茶碱组、可乐定+吗啡+茶碱组鞘内注射茶碱50μg,15 min后分别注射R-PIA 0.4μg+吗啡5.0μg、R-PIA 0.4μg+可乐定15.0μg、可乐定2.0μg+吗啡2.0μg,每次给药容积均为10μl.注药后5、10、20、30、40、60min时测定大鼠热辐射甩尾反应潜伏期(TFL),用最大效应百分比(MPE)[(注药后TFL-TFL的基础值)/(10.0-TFL的基础值)γ100%]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高剂量R-PIA、吗啡、可乐定可升高MPE,R-PIA可增强吗啡、可乐定的镇痛作用,可被茶碱完全阻断,吗啡可增强可乐定的镇痛作用,可被茶碱部分阻断;可乐定可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 大鼠鞘内注射R-PIA可增强吗啡和可乐定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脊髓内腺苷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可危及生命。我们自 1993年以来 ,遇到呼吸抑制病人 12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 ASA ~ 级拟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中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人。术前安静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 <96 %或全麻病人被排除。符合条件的病人中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 780例 ,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 2 2 0例。术前 0 .5 h肌注苯巴比妥钠 0 .2 g,硬膜外穿刺 ,术中以 2 %利多卡因 0 .3%地卡因 1:1混合液维持麻醉 ,术毕硬膜外吗啡首次负荷剂量 1.5~ 2 mg,维持量 PCEA6 0~ 80 μg/h,辅助…  相似文献   

15.
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已经广泛应用,但临床上对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后的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探求一种较好的联合镇痛方法,本文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小剂量吗啡预先对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并且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GABAA受体是否参与APA-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镇痛机制。方法 20只体重200-25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CCI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APA组,CCI大鼠于术后第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00-600个APA空囊;APA-BCCs组,CCI大鼠于术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10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前和移植后7d的触诱发痛阈值(g)和CO2激光刺激痛阈值(ms)。动物处死后取L4-5脊髓,RT-PCR法测定各组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CCI组、APA组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后APA-BCCs组手术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p<0.01),同时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较CCI组和APA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APA-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可矫正CCI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表达的下调,通过恢复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周神经损伤后,会出现痛觉异常,如自发痛、痛觉过 敏、异源痛等,可能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凋亡有关,有研 究表明蛛网膜下腔注射氯胺酮可以减轻神经病理痛。但 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 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细胞凋亡的影 响,探讨其对神经病理痛的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吗啡和/或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镇痛的研究周祖兴,李家宽,程绍基,李忠杰我们将小剂量吗啡和/或芬太尼混入布比卡因液用于脊麻剖宫产,比较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和副反应,意图寻求安全、良效的脊麻药物配方。资料和方法足月妊娠225例,因产科原因在...  相似文献   

19.
5-羟色胺与吗啡受体系统在脊髓内镇痛中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是脊髓内与痛觉传导相关的重要神经递质。但是5—HT在脊髓内镇痛作用中与吗啡类物质的关系很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以药理学方法探讨5—HT与吗啡类物质在脊髓内镇痛(或抗伤害反应)中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及方法:将体重为180~220克Wistar雄性大白鼠腰段蛛网膜下腔内植入微导管。以测定电刺激痛阈法(ECT)和甩尾潜伏期(TFL)测定评估药物在脊髓内的作用。拮抗实验中采用了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吗啡μ、κ、δ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详见附表)。各激动剂所产生的脊髓内的抗伤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后角中有丰富的阿片样受体,它提示麻醉性镇痛药在颅脑外也有作用部位。将几种阿片类药物注射至脊髓,能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早期,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注射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癌肿疼痛病人。近来,大量文献报道用于术后疼痛。本文旨在对硬膜外和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