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2.
目的:阐明跟痛症只是跖筋膜炎与跟骨高压症的共同症状,后二者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诊断为跟痛症的病人586例,均先采取了保守治疗,无效病例则采取跟骨钻孔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有效的586例均符合跖筋膜炎的诊断,跟骨钻孔减压才有效的18例则为跟骨高压症。结论:跟痛症应有跖膜炎与跟高症之分。且两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此外,两者间没有任何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胎膜早破5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对孕妇和胎儿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6例胎膜早破中剖宫产52例,阴道助产143例,新生儿窒息146例,死亡1例。产褥感染26例。结论:胎膜早破的诊断难度不大,对孕妇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根据胎龄羊水量的多少,胎儿宫内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及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确诊的98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确诊的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给药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0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 987年至 1 997年收治不同原因所致坐骨神经痛 1 2 0例 ,现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男 84例 ,女 36例 ;年龄 1 0~ 2 0岁 3例 ,30~ 59岁 4 0例 ,60岁以上 77例 ;全部病人均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痛或麻木感 ,直腿抬高试验 ( ) ;合并腰痛 89例 ,伴间歇性跛行 4 0例 ,伴发热 2例 ,伴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80例 ,括约肌功能障碍 3例 ;常规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 ,部分病人摄骨盆片或腰椎CT检查。2 症因 坐骨神经由L4~ 5及S1~S3 神经根组成 ,神经根斜形自椎管发出 ,经过椎间孔的上半部 ,在出骨盆时经过骶髂… 相似文献
6.
胡玲香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3)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症,属于中医“痛痹”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我科病房从1978年6月至1980年12月共收治坐骨神经痛病46例,采用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就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保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2)
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的健康和工作影响很大。笔者收治坐骨神经痛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男39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8岁,平均年龄48.8岁;农民21例,工人19例,干部13例,其他3例;病史最长5年,最短2天;有外伤史者8例,腰椎骨质增生者20例;痛在左侧者31例,右侧20例,双侧5例。二、治疗方法 1.内服药物基本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杜仲、续断、鹿筋、地龙、白芍、牛膝、海风藤、骨碎补、鸡血藤。临证加减:痛如锥刺,舌质紫暗或舌边淤斑,脉涩者加三棱、莪术、血竭;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电针、TDP照射、中药熏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电针、TDP照射、中药熏蒸(治疗组)6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60例,两组治疗后用简式麦吉尔疼痛调查问卷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三联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明显减轻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教师。因右臀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2年,于1999年4月以右坐骨神经痛收入院。入院前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臀部疼痛不适,并逐渐出现右下肢放射痛,疼痛从右臀部沿右下肢后外侧放射至右足背及足趾,于坐位及右下肢内旋等体位时较易出现上述症状,经过适当活动及变换体位后症状可缓解。入院前8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右下肢乏力,右大腿外侧及右小腿后外侧、右足背外侧及右足趾皮肤麻木感。患者无外伤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步态正常,右侧臀肌轻度萎缩,右侧大粗隆后下方约2cm处有一压痛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讨论年龄、性别因素与胃癌的发病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86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后病理学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1-60岁为高峰年龄段,40岁以下女性发病多于男性,40岁以上则相反。40岁以下胃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大多为分化较差的低分化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63%-89%),40岁以上的患者中分化腺癌的比例逐渐增高,男性尤其明显;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是各年龄段女性胃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组胃癌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状况和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1.
586例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我们对近年来在我科治疗的58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了临床调查分析,其发病以男性为多。主要传染方式为性接触传播,但与全身与局部的抵抗力降低、病变部位的潮湿亦有一定关系,妊娠可促进发展并使其难以获得较的疗效,治疗方法以激光术加系统用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临床十分多见自1 9 94 年8 月~1 9 99 年12 月我科共接诊坐骨神经痛患者216 例进行中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 16 例男1 52 例女64 例年龄最大者73 岁最小仅有12 岁病史最长者20 几年最短者仅1 5d 半年以内者74 例半年~1 年者94 例1年以上者48 例所有病例均经X 线摄片或CT 片血沉抗0 检查诊断为坐骨神经痛2 16 例中腰椎间盘脱出20 例腰椎骨质增生59 例梨状肌综合证33 例2 治疗及观察方法药物组成黄芪3 5 g,白芍2 0g 桂枝1 0g 制川乌5g 制草乌5g 海桐皮2 0g 川牛膝1 5g 川乌1 2 g 续断1 0g 全… 相似文献
13.
坐骨神经痛在《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症”的范畴。因此风、寒、湿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故坐骨神经痛又有“老寒腿”之称。笔者自1991年8月至今于门诊采用水针穴位注射治疗30例,其疗效观察基本满意,现将临床观察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21岁~35岁者20例,35岁~48岁者10例;病程4个月~7个月18例,8个月~12个月 14例。2 治疗方法2.1 药物 根据临床所出现的病程不同症状,可选用以下药品:盐酸普鲁卡因针…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单纯用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颇佳。现将记录完整的154例治疗概况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患者共154例。男性89例,女性65例;年龄最大者54岁,最小者21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7天。全部病例均经外院或本院检查确诊,并在针刺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治疗方法 1.刺血取穴:腰俞、委中、阳陵泉。刺血针具采用16号三棱针。穴位常规消毒,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止血后拔罐,约5分钟后去罐。最后用2%碘酒棉球消毒针孔。2.毫针取穴:风池、环跳、秩边、殷门、绝骨、昆仑。均采用泻法,留针半小 相似文献
15.
16.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其主要表现为腰部、臀部、大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疼痛.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具有疼痛发作剧烈、难以缓解、行走坐卧困难等特点.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与风寒湿侵袭及感染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神经通路的临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压迫或粘连所引起.按其受损的部位,又可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本课题用自拟方加味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愈率、有效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对102例临床诊断为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检测。③结果针极肌电图异常率达92.2%(94/102),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低,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波幅下降,异常率为13.7%(14/102),F波异常率为61.8%(63/102),腰L5神经根最易受损,其次是S1神经根,再次是L4神经根。④结论肌电图可以提高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神经根损害的检出率,为临床评估神经根受损害的程度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例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误诊为原发性者,分析误诊原因有:询问病史不仔细或体格检查不够全面;忽视了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认识不足;对老年患者由于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失去警惕,等。 相似文献
19.
李德初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3)
笔者从1975年至1990年间,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31例,按省卫生厅《常见疾病诊断标准》诊断,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26岁,其中20~30岁1例,31~40岁5例,41~50岁12例,51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