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own综合征(DS)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其产前诊断的传统方法是染色体核型分析,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不能检测出微小的染色体异常.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如定量荧光PCR(QF-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都运用到DS的产前诊断.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DS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荧光源位杂交技术于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实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孕16-23周有产前认旨征者经腹部抽取羊水,用Chang培养液传代培养,常规制备羊水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应用生物素及地高辛标记的人类全着线粒探针和X、Y、13、21、18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是染色体核型分析。近年来将QF-PCR用于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技术已在欧洲多个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实验室应用。该方法通过扩增微卫星标记物来提供胎儿的遗传图谱,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合大规模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能提供全染色体高分辨率检查,不需细胞培养,自动化程度高,因此在产前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产前发现胎儿超声结构异常时,CMA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常规核型分析明显增高,CMA已作为智力低下的一线诊断技术,对于分析流产或死胎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异常十分有用,是鉴别疑难标记染色体的有利手段,CMA技术也稳步应用在胚胎种植前的遗传学诊断中。但CMA技术可否作为产前遗传性疾病的一线检测方法目前尚不明确,在应用中特别要重视对临床意义不明的基因拷贝数变异的解释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逐渐成为解决复杂的临床细胞遗传学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法.在产科学研究中,它更是成为经典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本文就其在产前遗传咨询,孕期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及胚胎植入前产前诊断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超声分析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指胎儿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数量与结构异常,发生率约占活产新生儿的1/180,因绝大部分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均可通过产前核型分析做出诊断,使产前筛查、评估并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有了长足进步。超声波不能直接检测胎儿染色体,但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常合并严重或微小结构畸形,近年随着超声分辨技术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学者们对染色体异常胎儿可能出现的畸形类别、特征及相关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产前超声检查首先发现并最终确诊的染色体异常胎儿越来越多。目前,超声筛查结合母血血清学筛查已成为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的主要方法。然而,产前确诊仍需通过孕早期绒毛活检、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或脐带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7.
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快速检测胎儿13、21号染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病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新生儿普查显示,13、18、21、X、Y异倍体染色体病占新生儿缺陷的95%。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是将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特异性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敏感性相结合,是快速、简便、可靠的检测染色体数目的方法。我们采用PRINS技术检测脐血13、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探讨PRINS用于快速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荧光原位杂交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逐渐成为解决复杂的临床细胞遗传学问题的一项重要方法。在产科学研究中,它更是成为经典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本文就其在产前遗传咨询,孕期检测胎儿染色异常及胚胎植入前产前诊断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34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多数遗传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胎儿出生前尽早做出诊断,降低遗传病带来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细胞遗传学诊断仍然是应用最广泛且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通过羊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可能出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病例提供可靠的产前诊断,使之能够及时做出终止妊娠的选择,对于减少或避免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遗传室自1984年以来开展了羊水、绒毛及脐血染色体产前诊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为优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产前诊断手段。尤其是从2000年开展唐氏筛查工作以来,羊水产前诊断病例增加。  相似文献   

10.
检测非整倍体一直是产前诊断的重要部分。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快速染色体异常检测法(RAD)可发现胎儿染色体数量异常。现介绍几种常规RAD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酶联聚合反应技术(PCR)等,并对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对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和卵裂球植入前诊断 ,避免和减少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出生 ,是根治遗传性疾病、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通常主要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体外培养进行细胞核型分析或通过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染色体异常的检测 ,但上述方法不能进行单基因病的诊断 ,并且技术要求较高 ,耗时长 ,常需几天或几周 ,因此可能会耽搁治疗时机。近年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为产前诊断和植入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荧光室量 PCR(QF- PCR)是 2 0世…  相似文献   

1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早期、快速、准确、无创伤,能够在胚胎发育的较早期,安全、准确地对出生缺陷作出诊断.通过无创伤性的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是临床产前诊断的目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的染色体和基因分析技术,随着DNA技术的发展与染色体基因特异性探针的出现,目前广泛用于产前诊断各种染色体异常,尤其是在母血胎儿细胞遗传学诊断和胚胎植人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将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是一种人类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又名21-三体、先天愚型,主要表现为非进行性智力低下并伴有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活产儿发病率约为1/800。随人类产前保健意识及优生优育观念的增强,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虽有所降低,但针对它的传统产前诊断方法 (中孕期绒毛膜取样、羊膜腔或脐血穿刺)因有创操作等局限性的存在不能被孕妇普遍接受,而一种早期、安全、简便的产前检测方法成为围产界的目标。胎儿细胞游离核酸物质的发现及相关诊断技术的发展为无创性  相似文献   

14.
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早期、快速、准确、无创伤,能够在胚胎发育的较早期,安全、准确地对出生缺陷作出诊断。通过无创伤性的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是临床产前诊断的目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的染色体和基因分析技术,随着DNA技术的发展与染色体基因特异性探针的出现,目前广泛用于产前诊断各种染色体异常,尤其是在母血胎儿细胞遗传学诊断和胚胎植人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将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是近几年来由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技术 ,克服了使用单一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局限性 ,故在产前诊断、基因定位、肿瘤细胞学、临床遗传病检测等领域中显示出重要应用价值[1,2 ] 。我们将多色探针FISH用于染色体疾病的诊断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3月 ,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者 5 5例 ,身体健康 ,于术前冲洗宫腔收集滋养细胞 ;分娩过畸形胎儿要求行产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产前羊水检测技术的性染色体检测结果,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指导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各项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为性染色体嵌合体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提示的性染色体的结果。结果核型分析提示为性染色体嵌合体的22例孕妇的23例标本中,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了20例,染色体微阵列检测(CMA)检测了9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了4例,11例标本核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一致,12例标本核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不一致。结论经典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作为传统认为的“金标准”在性染色体嵌合体的检测中,其检测结果并不准确,可能原有部分细胞的丢失或者优势生长,甚至异常细胞的分裂和异常细胞类型的获得,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术组合,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以提供更准确的临床信息,指导产前诊断和临床咨询。  相似文献   

17.
如何对精细的染色体异常做出准确的核型分析,一直是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课题。应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G显带技术进行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已经成为染色体异常的常规筛选方法。但其费时、费力,对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分析很不理想,难以自动化操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它只能检测已知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光谱核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染色体异常为21,13,18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血清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及年龄35岁以上的妊娠妇女均需进行产前诊断。而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传统方法是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般需要2~3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不断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于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染色体异常为21,13,18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血清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及年龄35岁以上的妊娠妇女均需进行产前诊断。而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传统方法是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般需要2~3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不断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于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HSH)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产前诊断孕妇的新鲜羊水进行FISH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将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结果(随访的新生儿或引产的死胎脐血或外周血的染色体核型)作比较,同时根据FISH的检测效能和分析产前诊断方案,评价HSH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HSH检测全部成功,其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的核型分析一致,并且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100%;1例孕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失败,2例羊水培养为四倍体镶嵌体胎儿经临床追踪确诊后为正常染色体.②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多项指征及其他因素的孕妇临床上对FISH及核型分析这两种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和超声筛查异常的孕妇分别倾向选择FISH(P=0.029)及核型分析(P=0.000).结论:HSH技术能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母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孕妇产前诊断倾向选择FISH检测.FISH可作为孕晚期高危孕妇首选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