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国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规律。方法;运用PCR-SSCP法对15个FAP家系18例患者的APC基因4个片断的胚系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6例来自不同家系的患者存在突变,其中一个患者在3个片段有突变,国一个患者在两个片断有突变。结论: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经济和无同位素污染等特点,可望成为FAP症前及产前基因诊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腓骨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GR)技术建立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MT)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PCR-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或PCR直接测序等方法对32个确诊的CMT家系进行了PMP22、MPZ、Gx32等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21.9%的CMT家系患者有Gx32、MPZ和PMP2基因的突变。PCR-SSCP检测到10个家系有异常泳带,经PCR测序证实有5个为多态;另5个为与疾病相关的致病的点突变,即4个Gx32和1个MPZ基因的点突变。PCR-双酶切诊断了2个包含PMP22基因在内的大片段重复突变的CMT1A型家系。PCR-DGGE仅1个家系患者异常泳带,该结果也可经PCR-SSCR方法检出。结论 PCR-SSCP和PCR-双酶切可作为Gx32、MPZ、PMP22基因的点突变和CMT1A的大片段重复突变的初筛的方法,而PCR-DGGE方法用于Gx32基因的突变检测不理想,点突变应经DNA测序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rouzon综合征的病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6例Crouzon综合征家系(21名患者,15名正常人)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ER2)基因第9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结果:SSCP检测发现5种异常泳动变位,DNA直接测序证实为种突变类型,Tyr340His,Cys 342Trp,Cys 342 Tyr及344Ala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PCR方法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进行症前基因方法:用PCR扩增与PKDI位点连锁的高度多态性的微小卫星体DNA(SM7,AC2.5,KG8,CW2)为遗传标记,对10个ADPKD家系的104个成员(包括28个患者)找出染色体上与疾病连锁的单体型,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对9个无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呈阴性结果的儿童做出了症前基因诊断。结论:能够应用PCR方法对ADP-K  相似文献   

5.
错配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C基因启动子变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设计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中国HBV毒株C基因启动子(BCP)区第2个AT丰富区的一对点突变;核苷酸(nt)1762的碱基由A→T和1764的碱基由G→A变异。结果发现在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CP变异者有10例总检出率为31.2%。提示在我国HBV毒株BCP区这一联合估变较常见。PCR-RFLP技术与序列分析结合,对于研究这一新发现的热点变异与临床的关系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gE高亲和力体β链基因(FcεRI-β)的多态性与中国人哮喘易感性的连锁关系。方法 用PCR/RFLP检测FcεRI-β基因编码区E237G变异位点及非编码区的2个多态性位点,对32个哮喘家系共192份样品以及122例哮喘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1)中国人在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种人及日本人明显不同。(2)哮喘家系样本显示,第2内含子区多态位点的A等位片段与哮喘有显著相关性(P〈0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变性序列胶银染方法对169例智力低下(简称智低)疑诊病例及6个脆性X综合征家系中33名成员的FMR1基因(CGG)n重复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智低疑诊病例中3例男性未检出PCR阳性产物;(2)脆性X综合征家系内,5例男性先证者亦未检出PCR扩增带;(3)对上述PCR结果为阴性的8例男性智低患者(此8例均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为全突变患者),设立FRAXE位点引物作内对照,结果仅获得FRAXE位点的正常扩增产物,故而可排除FRAXA位点PCR产物为假阴性的可能。结果表明,PCR分析FMR1基因(CGG)n重复序列可有效检出前突变携带者,若男性智低患者的PCR结果为阴性,在设立内对照基本排除假阴性的前提下,对本病也有提示作用。该方法快速、简便、稳定、可靠,适合于脆性X综合征的大量群体筛查。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PAFR)mRNA在小鼠附睾精子内的表达,探讨PAFR对受精过程的影响。2方法 分离提高小鼠附睾精子mRNA,经逆转录(RT)合成PAFR-c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AFR-cDNA,DNA序列分析验证扩增产物的准确性。结果 小鼠附睾精子表达PAFR-mRNA;DNA序列分析验证PCR产物的小鼠PAFR-cDNA。④结论 小鼠附睾精子有PAFR-mRN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小卫星体DNA多态性进行成人型多囊肾病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因诊断是控制成人型多囊肾病(APKD)的有效措施,作者利用SM_7(一种在16号染色体上与成人型多囊肾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小卫星体DNA),根据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Ag ̄+染色方法,进行了14个APKD家系101名个体染色体DNA的家系基因连锁分析,其中8个家系得到了明确结果,PCR扩增片断条带清晰,APKD家系中患者致病基因连锁关系自确。对结果不明确的家系分析了其可能原因。本方法是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的非同位素APKD基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珠珠  黄鉴  董坚  洪敏  田晰晰  杨军  陈明清 《西部医学》2012,24(9):1654-1657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在5个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突变情况。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例进行统计,查找FAP家系,绘制家系图谱。抽取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5个家系(2个白族家系,2个彝族家系,1个汉族家系)中,只有汉族家系查出APC基因1196S〉SX(1196号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其余家系均未查出APC基因的无义突变。结论通过对5个FAP家系进行APC基因测序,发现云南省少数民族家系APC基因的突变率不高,APC基因突变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人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规律。方法:运用PCR-SSCP法对15个FAP家系18例患者的APC基因4个片断的胚系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6例来自不同家系的患者存在突变,其中一个患者在3个片段有突变,另一个患者在两个片断有突变。结论: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经济和无同位素污染等特点,可望成为FAP症前及产前基因诊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6例FAP患者运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APC基因,对可疑突变者进行测序.结果: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共发现3个可疑突变片段,经DNA测序证实3个片段均存在突变.其中,15号外显子2例,14号内含子1例.结论:国人FAP患者相同基因型APC基因突变可有不同表现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 对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安徽、内蒙古、山西、福建等地区的14个FAP家系先证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APC基因突变检测,对突变检测阴性者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APE基因大片段缺失检测.结果 14例先证者中9例(64.3%)检测出APC基因微小突变,其中移码突变6例,剪接区突变2例,无义突变1例;2例(14.3%)检测出APC基因大片段缺失,微小突变与大片段缺失的总检出率为78.6%.c.2336-2337insT、c.3923-3929delAAGAAAA、c.532-2A>T和c.4179-4180GAdelinsT等4个微小突变和外显子11、10A缺失、外显子15 start缺失等2个大片段缺失为首次报道.结论 中国FAP患者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类型多样,以移码突变居多,突变位点以第15外显子居多;直接测序法联合MLPA法检测大片段缺失可提高APC基因突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pedigree,FAP)一家系成员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本区一家系3代9人抽取静脉血试剂盒提取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方法扩增APC全基因,制备DNA测序的模板,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员结果一致,共检出2类APC基因突变类型,无意义突变:1493(ACG>ACA)、1756(TCT>TCG)和错义突变:1822(GTC>GAC)。结论9名家系成员具有一致的APC基因突变类型组合,这种组合可能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genetic features of familiar amyloid polyneuropathy (FAP).
Methods Three families of suspected FAP in China mainland and Macau were investigated on aspect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ist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 analysis.
Results All the 3 families ha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ensory and motor polyneuropathies, and notable vegetative nerve involvements. Affected cases of one family had ultrasound proved cardiomyopathy. Histological studies showed amyloid deposition in all the biopsy tissues of the affected cases of the 3 families, and anti-transthyretin antisera staining was positive in 3 cases of one family. Gen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mutation types were amyloidogenic transthyretin (ATTR) Val30Met, Phe33Val, and Gly67Glu in the 3 families respectively. The ATTR Gly67Glu family had a shorter survival time due to the heart invol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2 families.
Conclusion FAP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isease, with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lated to the type of genetic mut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员筛选的价值.方法:回顾我科1985~2002年通过结肠镜对23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家系共38例亲属进行筛选,观察息肉的量、形态、分布以及病理等特征,分析结肠镜对家系亲属筛选的作用.结果:38例对象中发现有16例大肠内有息肉生长,筛选阳性率达42.1%;1例腺瘤呈重度不典型增生,占6.3%;左半结肠、直肠内息肉分布密集.结论:结肠镜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员筛选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C1562T基因突变频率的检测方法,并了解汉族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C1562T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115例广东籍汉族人血样本取自2004年9月广州医学院卫生所体检的正常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C1562T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Sph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结果:运用PCR-RFLP法检测了115名广东籍汉族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点突变,其中野生型纯合子频率为87.83%,杂合子频率为10.43%,突变型纯合子频率为1.74%.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069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一般实验室检测及大规模的人群调查,汉族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C1562T基因的分布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Inthecourseof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malignanttumors,thelossofcertainfragmentsofaspecificchromosomeregionfr...  相似文献   

20.
亲代蛋氨酸合酶基因变异对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亲代蛋氨酸合酶(MS)基因变异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表型的关系.方法:通过出生缺陷登记卡选择辽宁省192名CHD患者(其中男93人,女99人)及其生物学父母(核心家庭)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地区无出生缺陷病史及家族史的104名正常人(男60人,女44人)及其生物学父母作为对照组,进行MS基因A2756G位点多态性检测(PCR-RFLP法),比较两组间亲代基因变异差异及病例组核心家庭内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母亲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父亲( )等位基因频率(5.0%)低于对照组(9.1%,P=0.060),其子代罹患CHD的比值比(OR)为0.53(95%CI为0.25~ 1.09);两组父母基因型组合差异无显著性;不同类型CHD组与对照组父母A2756G位点基因型构成比差异亦无显著性;等位基因传递不平衡分析显示,突变等位基因( )在CHD核心家庭中存在传递不平衡现象,即父母将等位基因( )传给CHD患者的比例低于(-),其OR值为0.26(95%CI为0.11~0.60).结论:亲代MS基因A2756G位点变异与子代CHD的发生相关,其突变等位基因( )可能降低子代CHD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