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君  汤钊猷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9):533-535,T055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17000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免疫动,成功地备了抗-HBx单克隆抗体,以此抗体对原发性肝癌(HCC)组织,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组织行相应抗原检测,并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检测。在HCC标本中HBxAg在癌内及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及48%,HBsAg为16%及74%。HBcAg仅见于癌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了12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HCV RNA,以研究丙肝病毒的定位及其与肝细胞病变的关系。结果:12例患者中9例(75%)阳性,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切片经RNA酶消化后进行杂交,阳性信号消失但DNA酶预处理对结果无明显影响;阳性细胞可位于炎症坏死灶附近,但也可与炎症反应无明显关系。结果表明原位杂交方法对研究HCV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收集了64例肝癌患者的血标本,分别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测得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病人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二者混合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重庆地区各种慢性肝病(CLD,n=182)和献血员(n=35)血清HCV RNA的存在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①HCV RNA在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LC)、慢性肝炎(CH)及献血员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6%(34/93)、31.7%(20/63)、15.4%(4/26)和2.9%(1/35);②多数HCV RNA阳性CLD(41/58)与HBsAg或HBV DNA双阳性,单纯HCV RNA阳性见于15.1%(14/93)PHC、3.2%(2/63)LC和3.8%(1/26)CH。此资料提示约20%PHC可能与HCV-HBV双重感染有关,约15%PHC可能与单独HC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肝硬变和肝癌组织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变和肝癌组织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表达王春杰,王文亮,王伯潭我们应用地高辛贰元-11-dUTP标记HCV5'非编码区(5'-NC)cDNA及HBVX基因为探针,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50例肝硬变和41例肝细胞癌进行HCVRNA及HBVDNA定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基因及其变异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HCC患者及15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carrier,CA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同时检测5例无HBV携带者正常肝脏组织中HBV X基因。结果:22例HCC患者癌组织及15例CA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8.18%和46.67%,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BVX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HBV携带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携带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发生1 762T/1 764A双突变率分别为93.33%和2/7,肝癌组织中双突变率高于携带者肝组织(P=0.004 3),未发现1 762T及1 764A单独发生突变。结论:HCC患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检出率高,肝癌组织中发生1762T/1764A双突变的频率高,HBV X基因及1762T/1764A双突变与HCC的发生可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丙型肝炎抗原在肝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英锐  吴名耀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8):476-477,T049
肝细胞癌手术标本30例及肝炎肝穿刺标本15例,作丙型肝炎病毒(HCV)免疫组化研究。第一抗体为HCV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检测系统为ABPAP法。结果肝癌组5例(17%)、肝炎组3例(20%)阳性;总阳性率18%。阳性信号为散在性,胞浆型。肝癌组阳性的5例均见癌旁组织阳性,其中3例同时有散在性癌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12.
肝癌发生中乙肝病毒感染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Lu P  Kuang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40-342
目的研究肝癌发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黄曲霉毒素(AF)的作用。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对73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699例HBsAg阴性人群进行了10年前瞻性研究,同时按1∶5的病例对照模式,随机对队列中30例肝癌和相应的150例非肝癌人群进行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成物(AFB1Alb)测定。结果(1)HBsAg阳性组平均年肝癌发生率为824.13/10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10万,相对危险度(RR)为1161,其他肿瘤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比值比(OR)为347,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V感染及AF暴露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两者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RNA,对18例HCVRNA阳性标本用HCV非结构区-5(NS5区)型特异性引物进一步做了PCR分型。  相似文献   

15.
424例不同人群血清抗-HCV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IA法检测424例患者血清抗-HCV.结果表明,云南的肝病和非肝病患者HCV感染率不低.在肝病中以慢活肝、重肝和肝硬化感染率高,肝癌感染率也不低.这提示HCV感染在这几种肝病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本资料也表明在肝病患者中HCV感染似无性别差异,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呈递增趋势,以50岁以上HCV感染率最高。因此云南省丙肝的研究和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Qian S  Shi M  Zhang H  Zhang B  Xu DP  Wang F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48-252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负载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后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成分血分离机采集21例肝细胞癌患者和4名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无血清AIMV培养基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等因子诱导mDC分化、发育和成熟,同时加入HBcAg或HBsAg致敏mD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mDC表面分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DC培养上清中IL12、IL10的含量,通过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比较抗原致敏后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在肝细胞癌患者中,(1)经HBcAg致敏的mDC表面分子CD80、CD86、CD40、HLADR的表达率(55%±26%、80%±13%、70%±13%、73%±24%)明显高于无抗原致敏组mDC(29%±25%、35%±18%、44%±26%、45%±23%,P<005);经HBsAg致敏的mDC仅HLADR的表达率(63%±15%)高于无抗原致敏组(45%±23%,P<005),其他表面分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AMLR中经HBV抗原致敏的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无抗原致敏组(P<005),而且HBcAg的致敏效果优于HBsAg的致敏效果(P<005)。(3)经HBcAg致敏的mDC分泌IL10和IL12的量(236pg/ml±95pg/ml,733pg/ml±212pg/ml)明显高于经HBsAg致敏的mDC(35pg/ml±9pg/ml,135pg/ml±63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B细胞长期存活状态下其中是否仍有丙型肝炎病毒(HCV)存在。方法 用EB病毒感染并使HCV阳性外周血B细胞转化,获得含HCV的外周血永生化B细胞(LCL)。而后,每月应用套式RT-PCR检测一次培养细胞和上清中的HCV-RNA,并用酶切法进行HCV基因分型,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HCV在该细胞中存在的部位及其形态结构特征。结果 经连续1年检测,HCV在传代细胞中持续存在,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抗体(HCV-Ab)、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定量检测HCV-RNA,探究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对于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6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和120例丙肝抗体阴性患者同时检测HCV-Ab、HCV-cAg和HCV-RNA。丙肝抗体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丙肝核心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丙肝HCV-RNA检测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结果36例丙肝抗体阳性组中,HCV-cAg阳性28例,HCV-RNA阳性25例。120例丙肝抗体阴性的门诊肝炎患者中HCV-cAg阳性有2例,HCV-RNA阳性有1例。结论 HCV-cAg检测可以缩短HCV抗体检测窗口期,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将二者联合起来,提高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HEY)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状况及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HEV-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EV与HBV重叠感染组(Ⅲ组)和单纯HBV感染组(Ⅰ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HEV对HBV复制有无影响,检测三组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并对他们预后时间作了比较。Ⅲ组与Ⅰ组HBV DNA含量基本一致,ALB、GGT在三组病人中均无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及一部分临床症状、体征在三组病人间有显著性差异。HEV对HBV的复制无影响.但HEV感染会加重乙肝患者肝脏损害和临床症状,并可推测HEV对乙型肝炎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相关性。方法用FQ—PCR检测115份疑似HCV感染的病人血清HCV—RNA,ELISA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结果以80拷贝/ml血清为标准,115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4.8%(63/115);抗-HCV阳性率为53.9%(62/115);ALT异常率为40.9%(47/115)。HCV—RNA载量与抗-HCV(+)例数呈正相关(r=0.986,P〈0.01)。HCV—RNA载量与ALT异常例数(r=0.94,P〈0.01)、含量(r=0.624,P〈0.01)呈正相关。结论HCV—RNA载量升高,抗-HCV阳性率相应增加,ALT高于正常值(40U/L)的异常率和浓度也增高,均呈正相关。FQ—PCR法可作为临床检测丙型肝炎的确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